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肿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肿瘤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
中华肿瘤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

赵平

月刊

0253-3766

chinjoncol@yahoo.com.cn

010-8778822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中华肿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9年创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肿瘤专业学术期刊,始终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以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进展及新动向为报道重点,记载了我国防癌、抗癌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我国防癌、抗癌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华肿瘤杂志》已被Medline等14个数据库和25个文摘期刊收录。1999年获第一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1992—2002年连续三次获得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2001—2010年连续九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评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县域乳腺癌防治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2023版)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马飞徐兵河...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2016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30.60万例,其中中国县域地区(包含农村地区)新发乳腺癌约10.04万例,约占同年中国总新发乳腺癌的33%.县域(县级或县级市)医院是多数县域乳腺癌患者的首诊单位,在乳腺癌的预防、筛查、维持治疗、康复随访和转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县域医院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在医疗设备、人才、药物可及性等方面都相对不足,亟需适合县域实际情况的乳腺癌防治管理指南.因此,在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起草并制定了《中国县域乳腺癌防治管理路径与质量控制指南(2023版)》,旨在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提高整体乳腺癌的防控效果,改善县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指南采用路径形式,更加简明清晰且实操性强,以供广大县域临床医师参考.

    乳腺肿瘤防治管理质量控制县域指南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
    18页

    中国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

    吴一龙周清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规范肺癌诊疗是提升肺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然而,目前县域医院普遍面临先进诊疗技术不可及的问题.因此,在制定质控标准和临床诊疗规范时,必须结合县域医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具体的推荐措施.药物治疗方案的推荐还需要考虑适应证获批情况以及是否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确保药物的可及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国内外现有指南和县域医院的临床工作特点,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组织专家编撰了《中国县域肺癌临床诊疗路径(2023版)》.路径详细阐述了肺癌的影像和分期诊断、病理学诊断、分子分型,以及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精准治疗,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患者制定了不同的管理与诊治流程.同时,路径根据县域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将临床场景的诊治推荐分为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进行阐述.路径中基本策略是县域医院必须达到的最低诊疗标准,而可选策略则为医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便县域医师参考使用.所有的诊疗方案推荐都严格参照了现有的指南和共识,确保了科学性.

    肺肿瘤县域临床诊疗路径基本策略可选策略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张力潘宏铭...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胸腔积液几乎可发生于所有恶性肿瘤,其中肺癌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一旦出现恶性胸腔积液表明肿瘤已发生远处播散或已进展至晚期,患者预期寿命将明显缩短.大量的胸腔积液会限制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机体血氧灌注水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部分患者经过全身治疗后在肺部原发肿瘤已获得缓解的前提下,其恶性胸腔积液仍得不到理想控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应当在规范化治疗肺癌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或控制恶性胸腔积液.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又有了新的进展.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诊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共识意见,旨在规范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流程,以期为医师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参考.

    肺肿瘤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软组织肉瘤治疗进展

    赵吉龙刘巍峰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组织肉瘤是一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且病理亚型繁多,不同亚型预后不尽相同,不同病理亚型的治疗方式也不相同.手术治疗依然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而免疫及靶向治疗的发展也为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溶瘤病毒疗法以及T细胞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较好的安全性与疗效,曲贝替定、乐伐替尼等靶向药物改变了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格局.目前对于远处转移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以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为基础的化疗依然是一线治疗方案,但阿霉素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曲磷胺作为其替代方案在临床试验中展现了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术后放疗疗效已得到证实,可以降低软组织肉瘤外科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多模式综合治疗已成为软组织肉瘤治疗的主要策略,不同治疗手段之间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临床受益,如阿霉素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等.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开的年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肿瘤学者报道了许多软组织肉瘤治疗相关研究,文章旨在总结了2023年ASCO年会中软组织肉瘤治疗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软组织肉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

    全球结直肠癌流行和防控现状

    郭兰伟张兴龙蔡林朱称心...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国和世界各地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简要概述,并探讨如何预防结直肠癌以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分析GLOBOCAN 2020的官方数据库、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3-202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及第3轮全球癌症生存分析(CONCORD-3)的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及R4.2.1软件进行数据管理,采用ggplot2包绘制相关图形进行结果展示.结果 据估计,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 931 590例,世标率为19.5/10万,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约为935 173例,世标率为9.0/10万,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全球主要恶性肿瘤的第4位和第3位.中国结直肠癌世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3/10万和7.8/10万.在发病和死亡趋势方面呈现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而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较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生理、遗传、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更好地控制结直肠癌负担,应采取具体措施减少接触既定的危险因素,将我国三级预防的疾病防控策略与结直肠癌发生的特征因素相结合,可能有效控制结直肠癌发生和死亡.

    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药物戒烟在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孙培元谢瑀婷郄然然黄璜...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国常见的戒烟药物干预策略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探究药物戒烟作为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策略的卫生经济性.方法 通过建立Markov队列模拟模型,模拟10 000名35岁有戒烟意愿的人群采用多种药物戒烟策略的干预效果.模型共纳入12种与吸烟相关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宫颈癌和髓系白血病.以1年为循环周期,模拟时长为50个周期,评价指标采用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分年龄组敏感性分析方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 成本效用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伐尼克兰干预最具成本效用优势.与次优干预方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相比,每增加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增量成本为11 140.2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随着接受干预人群年龄增大,增量成本效用比值逐渐增大,但在所有年龄段组别中ICER值均未超过意愿支付阈值,伐尼克兰干预在各个年龄段均具有最佳经济学优势.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贴现率、伐尼克兰干预药物的成本以及干预成功风险比对结果影响较大.结论 在中国采用伐尼克兰药物进行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戒烟干预具有较强的卫生经济性,且干预对象越年轻,卫生经济优势越明显.

    恶性肿瘤戒烟伐尼克兰恶性肿瘤一级预防Markov模型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的有关要求

    75页

    新型还原响应纳米四价铂抗卵巢癌作用研究

    侯弘毅唐东升张亚男王焜煜...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还原响应纳米四价铂[NP@Pt(Ⅳ)]的抗卵巢癌作用.方法 合成还原响应的聚合物载体,与四价铂[Pt(Ⅳ)]组装形成NP@Pt(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NP@Pt(Ⅳ)在还原环境下的铂释放情况,以及经顺铂、Pt(Ⅳ)和NP@Pt(Ⅳ)处理后卵巢癌ES2细胞中的铂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Pt(Ⅳ)和NP@Pt(Ⅳ)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能力的影响.收集2022年10-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原发卵巢癌组织,采用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花菁染料(Cy)7.5标记的NP@Pt(Ⅳ)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PDX小鼠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顺铂(顺铂组)和NP@Pt(Ⅳ),测量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采用HE染色、TUNEL荧光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坏死、凋亡和细胞增殖情况.测量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主要器官的HE染色情况.结果 NP@Pt(Ⅳ)在还原环境中48 h后的铂释放量为76.29%,高于非还原环境中的26.82%(P<0.05).经NP@Pt(Ⅳ)处理4、7 h后卵巢癌ES2细胞内铂含量(308.59和553.15 ng/百万细胞)高于Pt(Ⅳ)处理组(分别为100.21和180.31 ng/百万细胞)和顺铂处理组(分别为43.36和50.36 ng/百万细胞,均P<0.05).NP@Pt(Ⅳ)对卵巢癌ES2、A2780、A2780DDP细胞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 1.39、1.42、和 4.62 µmol/L,低于 Pt(Ⅳ)组(分别为 2.89、7.27 和 16.74 µmol/L)和顺铂组(分别为5.21、11.85、和71.98µmol/L).经NP@Pt(Ⅳ)处理的ES2细胞凋亡率为(33.91±3.80)%,高于Pt(Ⅳ)和顺铂处理组[分别为(16.28±2.41)%和(15.01±1.17)%,均P<0.05].Cy7.5@NP@Pt(Ⅳ)可靶向蓄积于PDX小鼠肿瘤组织.经NP@Pt(Ⅳ)治疗后的小鼠肿瘤体积[(130±98)mm3]低于对照组[(1 349±161)mm3]和顺铂组[(715±293)mm3,均P<0.05].NP@Pt(Ⅳ)组的小鼠瘤重[(0.17±0.09)g]低于对照组[(1.55±0.11)g]和顺铂组[(0.82±0.38)g,均P<0.05].肿瘤组织染色结果显示,与顺铂组比较,NP@Pt(Ⅳ)治疗后的小鼠肿瘤组织有更明显的坏死和凋亡,Ki-67表达量减少.NP@Pt(Ⅳ)组的小鼠体重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56±2.04)g和(20.87±0.79)g,P>0.05].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主要脏器HE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NP@Pt(Ⅳ)可靶向蓄积于肿瘤组织,促进铂在卵巢癌细胞内的累积,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作用.

    卵巢肿瘤顺铂四价铂纳米递送还原响应铂耐药

    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焦扬姜艳红刘冰米瑞华...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41例t-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血液肿瘤组t-AML(n=28)和实体瘤组t-AML(n=13).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41例患者第一肿瘤至t-AML的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21.0个月(16.5~46.0个月);24例(58.5%)伴淋系抗原异常表达,28例(68.3%)染色体核型异常,18例(43.9%)融合基因阳性,28例(68.3%)基因突变阳性;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5个月.血液肿瘤组t-AML患者急性早粒细胞白血病(APL)比例(0.0,0/13)、达到完全缓解(CR)的比例(18.2%,2/11)、中位OS(4.5个月)和中位RFS(2.5个月)低于实体瘤组[分别为35.7%(10/28)、68.0%(17/25)、均未达到],但M4/M5比例(93.2%,12/13)高于实体瘤组[53.6%(15/18),均P<0.05].实体瘤组PML-RARa基因阳性和预后良好核型比例[分别为 35.7%(10/28)和46.4%(13/28)]高于血液肿瘤组[0.0(0/13)和 0.0(0/13),均 P<0.05],而预后中等核型比例(42.9%,12/28)低于血液肿瘤组[84.6%(11/13),P<0.05].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组患者CR比例(90.0%,9/10)、中位OS(未达到)和中位RFS(未达到)均高于无APL的t-AML组[分别为38.5%(10/26)、6和8个月,均P<0.05].剔除t-APL患者影响后,实体瘤组患者CR患者例数8例、中位OS(9个月)和中位RFS(未达到)与血液肿瘤组(分别为2例、4和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为血液肿瘤是影响t-AML患者OS和RFS的危险因素(均P<0.10).结论 与实体瘤继发的t-AML患者比较,血液肿瘤继发的t-AML患者治疗效果差,预后差;剔除t-APL患者的影响后,血液肿瘤与实体瘤治疗相关的t-AML患者间治疗效果和预后无明显差异.

    血液肿瘤实体瘤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跨系抗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