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改良术式对OVCF患者伤椎高度及VAS评分影响

    陈博文杨延康裘绍君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伤椎高度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 59 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改良 PKP组(n=29)和改良 PVP组(n=30),改良PKP组接受改良PKP治疗,改良PVP组接受改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伤椎高度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 PK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次数均较PVP组高(P<0.05),两组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ODI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且改良 PKP组低于改良PVP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伤锥中部高度、伤锥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伤锥前缘高度、伤锥中部高度有一定的增加,且改良PKP组高于改良PVP组(P<0.05),而伤锥Cobb角则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改良 PKP组低于改良PVP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OVCF患者,均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增加伤锥高度的恢复和降低Cobb角,且各有优势,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伤锥高度疼痛程度

    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陈伟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至2022 年 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93 例中等量(30~60 mL)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 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钻孔组 43 例采用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血管内皮功能(ET-1、NO)、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钻孔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低,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P<0.05);两组术后 3 个月NIHSS评分、ET-1 水平显著降低,MBI评分、NO水平显著升高,且钻孔组NIHSS评分、ET-1 水平比常规组低,MBI评分、NO水平比常规组高(P<0.05);钻孔组并发症发生率(4.65%)较常规组(22.50%)低(P<0.05);术后 6 个月,钻孔组和常规组死亡率相当(P>0.05).结论 钻孔穿刺引流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HICH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钻孔穿刺引流术中等量并发症神经功能

    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

    井露露何秀梅杨勇吕广战...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 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 2022年 2月至 2023年 3 月收治的 224 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112)与开腹组(n=112).开腹组实施开腹远端胃癌 D2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 根治术治疗,对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炎症指标情况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端距肿瘤距离和近切端距肿瘤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指标方面,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在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 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面,两组术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术后IL-6、TNF-α和 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 8.0%与对照组 17.0%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 D2根治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对机体炎症反应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胃癌临床疗效炎症指标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研究

    徐小平赵刘军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年 5月至 2022 年 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60 例CS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脊髓功能、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 7d时VAS评分较对照组低,而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 6个月时,C2-7 Cobb、SCobb角较对照组大,C2-7 SVA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ACDF治疗CSM有快捷、对患者损害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减轻疼痛,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及矢状位参数改善.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矢状位参数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吴清徐慧群徐建晖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月到 2023 年 1 月医院收治的 96 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78例,102只眼),对照组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18 例,21 只眼).随访 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角膜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膜肉芽肿和干眼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 Time,BUT)和 Schirmer实验(Schirmer test,SIT)术后 6 月均高于术前,BUT术后 1 月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和眼表疾病问卷调查表(Ocular SurfaceDisease Index,OSDI)术后 1 月、术后 6 月均低于术前(均 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角膜散光度(cornealastigmatism degree,CAD)术后 1 月和术后 6 月明显低于术前(均 P<0.05),两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术后 1 月和术后 6 月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相比,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生发生率、泪膜功能的恢复等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值得推广.

    角膜缘自体结膜移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马文灿施晓青穆中杰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 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 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 例)和未移位组(61 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 CT影像学指标,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 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CT

    超声引导下使用猪尾巴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研究

    余纬许明贤宋谦谦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猪尾巴管对恶性胸腔积液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 2021年 6月至 2022 年 12 月接诊的 76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38例,对照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组采取猪尾巴管引流.记录两组患者的总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前、置管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的变化,并记录置管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引流量多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的SAS、SDS、NHP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置管期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猪尾巴管置管引流的能提高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恶性胸腔积液超声引导猪尾巴管置管引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

    杨建新封一帆郭强强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年 1月至2021 年 1 月在本院诊治并完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 85 例,根据随访 24个月是否出现功能丧失分为功能丧失组(24例)和功能正常组(61 例),采用单因素法和多因素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独立危险因素,描绘 ROC曲线评估上述临床指标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压差、校正血钙水平、血磷水平、舒张压及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均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血钙水平升高、血磷水平升高及合并主动脉弓钙化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校正血钙水平、血磷水平及合并主动脉弓钙化联合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风险预测效能优于三者单用(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与校正血钙水平、血磷水平及主动脉弓钙化情况有关;而以上三者联合在预测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功能丧失发生风险方面显示出良好效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血钙血磷主动脉弓钙化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分析

    徐建梅余争垚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结肠癌患者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对胃肠道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结肠癌患者 82 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1 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根治术,对其临床效果、胃肠道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正常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4.9%与对照组 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可降低手术创伤,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使术后并发症降低.

    腹腔镜根治术结肠癌临床效果胃肠道功能

    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结肠癌患者康复及炎性因子、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分析

    周蓝兰陈志军金向红胡如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血清应激指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9年 1月至 2023年 1 月收治的被确诊为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36例接受开腹手术,另有 3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炎性因子情况、血清应激指标情况和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IL-6、TNF-α、γ-INF和C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γ-INF和CP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CD4+T细胞和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炎症、血清应激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具备临床使用价值.

    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应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