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疼痛护理模式在TURP后下尿路症候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戴清汪仕辉
    58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疼痛护理模式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尿路症候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TURP后出现下尿路症候群的 84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42 例(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观测点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干预前、后的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OAB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干预后控尿、排尿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F 组间、F 时间、F 交互=171.878、380.967、15.165,P均<0.05).两组经不同干预后的IPSS评分、OABSS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经疼痛护理模式干预后控尿、排尿功能相关指标MCC、PRV、Qmax和Pde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66%(P<0.05).结论 TURP治疗后下尿路症候群患者应用疼痛护理模式干预不仅能够更显著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还能够改善前列腺尿路症状、增强前列腺和膀胱功能.

    疼痛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下尿路症候群临床效果

    行为改变理论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严珊汪翠娟
    59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改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2021 年 5 月至 2023 年 6 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 86 例患者展开研究,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后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时、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时的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SER)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时SER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康复治疗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效果明显.

    行为改变理论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术

    系统化围术期康复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作用评价

    王敏李晓炜
    594-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系统化围术期康复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出本院骨科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66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系统化组,每组 33 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系统化组实施系统化围术期康复护理,对比 2 组的康复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髋关节评分表(Harri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结果 系统化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系统化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系统化组护理后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系统化组护理后SF-36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系统化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系统化围术期康复护理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加快术后康复,减轻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且能减少并发症.

    系统化围术期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指标髋关节功能

    预见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姜春云余双娟方美珍
    596-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本院接诊的 86例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实施的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3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专科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腘、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腘、股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1.47±3.26)cm/s、(27.55±1.78)cm/s,均高于对照组的[(18.24±2.57)cm/s、(22.54±1.8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2.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1.63%,均低于对照组的13.95%、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专科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颅脑损伤昏迷预见性护理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