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联合FFDM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余建承徐建萍孙晶晶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2022 年 12 月于本院诊治的 72 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结果,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比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与效能.结果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 34 例,恶性病变 38例,其中同病理诊断结果良性一致 34 例,恶性一致 20 例;FFDM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 13 例,恶性病变 59 例,其中同病理诊断结果良性一致 8 例,恶性一致 15 例;二者联合诊断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 44 例,恶性病变 28 例,其中同病理诊断结果良性一致 39 例,恶性一致 15 例;ROC曲线显示,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变得AUC为 0.848、0.749、0.935;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与FFDM单独诊断乳腺疾病的AU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5,P=0.010);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联合FFDM诊断乳腺病变的AUC明显大于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单独诊断(χ2=4.332、6.394,P=0.001、0.001).结论 同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FFDM单独诊断相比,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联合FFDM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较高,可以高效区分病变的良恶性.

    乳腺病变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诊断效能

    高频超声在股疝诊断及疝内容物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炎陈强周月红
    762-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股疝诊断及疝内容物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股疝患者 116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将术中诊断或术后病理检查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 116 例患者包括 102 例股疝、4 例囊性包块、7 例脂肪瘤、3 例肿大淋巴结,113 例经手术确诊为股疝,其中 85 例的确诊患者术中探查可见疝内容物,28 例股疝患者术中疝囊内未探及疝内容物,高频超声对疝内容物的判断符合率为 87.06%,小肠伴大网膜误诊为小肠 4 例,小肠误诊为大网膜 3 例,小肠伴大网膜误诊为大网膜 4 例.结论 高频超声拥有安全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的优势,对股疝及其疝内容物的诊断率高,为临床诊断股疝提供重要依据.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股疝疝内容物诊断

    磁共振DWI及ADC在前列腺良性及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陈欢李国栋
    764-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磁共振(MRI)弥散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前列腺良性及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 77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于穿刺或手术前行常规MRI-DWI检查,生成并记录DWI及ADC图像特征,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影像及病理诊断结果,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WI和ADC对PCa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 77 例疑似PCa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PCa)35 例(45.45%),前列腺增生(BPH)42 例(54.55%).BPH患者TIC分型以Ⅱ型(80.00%)为主,而PCa患者TIC分型以Ⅰ型(78.57%)为主(P<0.05).影像参数DWI结果显示BPH患者以等低信号(83.33%)为主,PCa患者以高信号(88.57%)为主;ADC信号结果显示BPH患者以高信号(83.33%)为主,PCa患者以等低信号(88.57%)为主(P<0.05),其中,BPH患者的ADC值为(1.02±0.11)×10-3 mm2/s,PCa患者的ADC值为(0.72±0.06)×10-3 mm2/s,两组的ADC平均值比较存在差异(t=-17.147,P<0.00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结果显示,前列腺良性及恶性病变患者经DWI和ADC值鉴别诊断的AUC值为 0.967,敏感度为 1.000,特异度为 0.853.结论 MRI-DWI及ADC在前列腺良性及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磁共振弥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癌调强放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变化研究

    贾春芬陈翀周鹏
    768-770,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调强放疗前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心脏标志物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2023 年 2 月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62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发生心肌损伤组患者 11 例、未发生心肌损伤组患者51 例,并选择本院同期接受体检的女性健康人群 6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化疗前后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化疗后发生心肌损伤组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心肌损伤与QT间期离散度及CK-MB、cTnI、BNP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化疗前的QT间期离散度、CK-MB、cTnI、BN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CK-MB、cTnI、BNP均高于化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心肌损伤患者化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CK-MB、cTnI、BNP均高于化疗前,且均高于未发生心肌损伤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心肌损伤的发生与QT间期离散度、CK-MB、cTnI、BN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调强放疗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CK-MB、cTnI、BNP与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有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乳腺癌调强放疗心电图心脏标志物心肌损伤相关性

    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血管性E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杨成梁张玮马旦杰孙伟奇...
    77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选择本院 2019 年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51 例ED患者,均给予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描述ED患者二维超声检查结果,具体诊断结果及Porst分级情况;评价阴茎血管功能,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51 例患者均行二维超声检查,未见阴茎海绵体及白膜斑块或钙化;所有患者给予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后,阴茎海绵体窦充血扩张呈低回声间隙,动脉及背静脉较疲软状态明显扩张,海绵体动脉搏动明显.51 例ED患者,诊断为非血管性ED 22 例(43.14%),Porst分级:0 级 14 例,Ⅰ级 5 例,Ⅱ级 3 例;动脉血管性ED 15 例(29.41%),Porst分级:Ⅱ级 4例,Ⅲ级 11 例;静脉血管性ED 14 例(27.45%),Porst分级:Ⅱ级 6 例,Ⅲ级 8 例.非血管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PSV>25 cm/s,EDV<1 cm/s,RI>0.9;动脉血管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PSV<25 cm/s;静脉血管性ED,阴茎海绵体动脉PSV上升,EDV>5 cm/s,RI<0.8.三组PSV、ED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54,P<0.001:F=10.361,P<0.001),组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F= 1.759,P=0.128).结论 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血管性ED准确率高,定量反馈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勃起功能障碍阴茎超声检查多普勒双功能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张伟锋程艺罗益文
    774-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188 例上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定位方式分组,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 94 例行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 94 例行超声引导下定位,对两组麻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麻醉穿刺、麻醉起效及麻醉维持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两组局麻药用量相比,观察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T0 时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6 h、12 h、24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术前IL-6、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应激反应指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T0 时两组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时,观察组各循环指标水平更低(P<0.05).结论 对上肢手术患者而言,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价值较高,可获得理想麻醉阻滞及镇痛效果,维持机体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性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开腹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率效果的分析

    潘德标叶小荣叶卓敏
    77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开腹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行开腹胆管结石手术的 6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院行开腹胆管结石手术的 66 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 1 例(1.52%),对照组 10 例(15.87%),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52,P=0.004),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4±2.01)d,对照组为(12.56±2.99)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5.41,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 92.42%,对照组为 76.1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48,P=0.01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开腹胆管结石术后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胆管结石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PDCA循环管理

    智能监测量化踝泵运动在普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郑珍珍俞慧敏张新媚
    779-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监测量化踝泵运动在普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高危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 200 例,按照随机数值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试验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增加智能监测量化踝泵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执行踝泵运动依从性和DVT发生率.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评价其舒适性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依从率为 97.0%,较对照组依从率88.0%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DVT发生率 2.0%,较对照组DVT发生率 9.0%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NRS评分为(3.25±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4.69±0.83)分,两组干预后NR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9.24±0.58)分,相比对照组舒适度评分(6.89±0.72)分显著提升,较干预前亦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患者对医疗环境、医疗措施、医疗质量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监测量化踝泵运动在普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性和依从性,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智能监测量化踝泵运动普外科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

    老年泌尿外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郑敏凯任胜楠章晓军
    782-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本院诊治的 68 例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的研究资料,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腰硬联合麻醉)34 例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4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认知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 6h和 24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 6h和 24h的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 72 h、7d的MMSE评分;术中出血量、液体输液量、手术时间;两组术后 72 h、7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综上,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更小,具有经济实用、安全性强的优势.

    老年泌尿外科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双侧睾丸创伤性脱位1例报道及诊治分析

    陈文军郑孝东孙桢
    785-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侧睾丸创伤性脱位的诊治.方法 整理分析 1 例双侧睾丸创伤性脱位病例诊治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对 1 例迟发性双侧睾丸创伤性脱位患者救治成功.结论 睾丸创伤性脱位是一种临床上易漏诊的疾患,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重视相关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睾丸创伤性脱位诊断治疗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