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直接前方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胡小琴陈晟
    1267-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改良直接前方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 62 例,治疗人员根据手术入路方法不同,将 62 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32 例,行改良直接前方入路治疗,对照组 30 例,行常规直接前入路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略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肌酸激酶变化值以及相关厚度变化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反应蛋白变化值、血红蛋白变化值及股直肌厚度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直接前方入路,有利于减少阔筋膜张肌等相关软组织的碾挫伤,虽然可能会出现髂嵴痛的风险,但改良入路及常规入路在患者髋功能恢复早期VAS评分以及康复功能训练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全髋关节置换直接前方入路改良入路肌肉损伤阔筋膜张肌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明王家辉
    1270-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82 例胃肠道息肉患者,均收治于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将 41 例采用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 41 例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VAS 评分、胃肠道激素水平[血清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息肉一次性清除率均为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术后 30 min、1h、6h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MOT及GAS水平均显著提高,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手术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 4.9%与对照组 19.5%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可降低术中及术后疼痛,减少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且并发症少.

    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刀手术胃肠道息肉临床效果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体会

    周任涛梅剑锋张少翔
    1273-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相关应激反应指标和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共 70 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结果 术后 1d,患者的CRP为(98.32±1.39)mg/L,IL-6 为(26.03±2.28)ng/L,TNF-α为(59.47±9.38)ng/L.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3±0.85),术后 1d患者的VAS评分为(2.17±0.33),术后 2d 患者的VAS评分为(2.79±0.62),术后 1d、2d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手术治疗前(P<0.05);患者手术前后胃肠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患者术后 3d的MTL及GAS指标水平均明显大于手术治疗前(P<0.05);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有效率为 97.14%;患者术后腹腔脓肿 3 例,粘连性肠梗阻 3 例,无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结论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此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术后疼痛感低,胃肠功能恢复迅速,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术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危险因素研究

    李建辉占红建姜春晓郑利明...
    1275-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105 例,术后出现背侧关节内移位 25 例;评估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更长骨块总移位距离、更短平均横向宽度、更小平均横纵比及更小背侧骨块总体积均是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块总移位距离、平均横向宽度、平均横纵比及背侧骨块总体积均可用于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发生预测,且四者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风险可能与骨块总移位距离、平均横向宽度、平均横纵比及背侧骨块总体积有关;同时以上指标相结合在预测术后背侧关节内移位风险方面具有更佳临床效能.

    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并发真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克
    1278-1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AVF)患者并发真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104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并发真性动脉瘤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并发真性动脉瘤患者 15 例,对照组为未并发真性动脉瘤患者 89 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分析真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年龄、肱动脉血流量、透析时间、透析频率、血尿酸、血总胆固醇、25 羟维生素D均高于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平均动脉压、穿刺方式、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钙、甘油三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9.526)、肱动脉血流量≥1000 mL/min(OR=10.549)、透析时间≥80 个月(OR=8.339)、透析频率 1 周 3 次以上(OR=9.915)、血尿酸越高(OR=5.349)、血总胆固醇下降(OR=6.379)、25 羟维生素D越低(OR=5.906)并发真性动脉瘤的可能性更高(P<0.05).结论 高龄、肱动脉血流量较高、透析时间较长、透析频率高、血尿酸越高、血总胆固醇低、25 羟维生素D越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AVF患者并发真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可为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及指导并患者的个体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并发症血管通路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陈栋君厉航胡尚统
    1281-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 2019 年1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 76 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 38 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对照组 38 例行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 97.37%更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术前两组NIHSS、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 2.63%更低(P<0.05).结论 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而言,应用SHPS治疗效果理想,且耗时较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值得应用.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翻瓣切除术治疗牙龈瘤23例的临床体会

    谢家财王鹏
    1284-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翻瓣切除术治疗牙龈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诊的 23 例牙龈瘤患者临床资料.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微创翻瓣切除术.术后 1 周,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肿胀疼痛情况、牙龈缘位置稳定情况、退缩情况、牙龈颜色恢复情况、牙周组织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术后 1 年,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 23 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肿胀、疼痛,牙龈缘位置稳定无退缩,牙龈颜色正常,牙周组织愈合良好,无 1 例复发.结论 微创翻瓣切除术治疗牙龈瘤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同时保留了牙齿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翻瓣切除术微创牙龈瘤复发率愈合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中的效果比较

    杨颖金莎莎赫永金
    1287-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不同入路方式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效果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6 月诊治的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 78 例为实验目标,根据不同入路方式进行分组,38 例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为对照组,40 例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 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3 d IL-6、hs-CR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8+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低于对照组 18.42%(P<0.05).结论 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较于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对机体的创伤、炎性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以此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炎症反应并发症

    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与椎旁肌肉的关系研究

    张益平孔理扬
    1290-1291,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与椎旁肌肉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于本院行后凸成形术后 12 个月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患者和同期未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患者各 50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椎旁肌肉与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骨密度、术前后凸角、L4 水平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椎体指数均可能与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骨密度和L4 水平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椎体指数下降均是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骨密度和L4 水平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椎体指数均可用于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风险预测,且L4 水平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椎体指数预测效能更佳(P<0.05).结论 老年OVCF患者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除受术前椎体骨密度影响外,还可能与L4 水平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椎体指数独立相关.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椎旁肌肉

    GDT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

    杨欢欢马年斌刘贤颜彬彬...
    1292-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GDT)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10 月在本院治疗的 64 例重度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n=30)和GDT组(n=34),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治疗,GDT组患者采用G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DT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6.21±1.48 d)和住院时间(14.11±3.28 d)均较常规组(8.04±1.68 d、19.28±4.46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T组患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和肢体活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 0.00%,常规组为 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T治疗可以缩短重度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患者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目标导向液体重度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