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罗卫东

双月刊

1008-942X

zdxb_w@zju.edu.cn

0571-88273210;88925616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管理、旅游文化、新闻传播、古籍整理等,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所刊发的论文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等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是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排名11),浙江省一级刊物,华东地区优秀刊物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首批来源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她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的新浙江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而创立的,是《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和原《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于1955年,1978年定为季刊,1979年起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获准出版的学报之一。现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237/C,国际连续出生刊号为ISSN1008-942X,国内邮发代号是32-35,国外邮发代号为BM372。地址为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邮政编码为310027;联系电话为0571-87952214。主编胡建淼,副主编楼含松、袁亚春,执行总编徐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意蕴

    庞虎金烑烗
    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是人们对特定社会实践状况的价值认同,现代化则是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过程,文明与现代化互动发展,相得益彰.中华文明构筑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基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了文化灵魂、凝聚了价值共识、彰显了历史担当,开辟了"另类现代性"的新局面.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则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为中华文明夯实了社会基础、丰富了时代内涵、激活了创新因子,使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而形成的中华现代文明,因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性元素,成为"新轴心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典型范式.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促进人类文明形态的重构,应大力发掘中华现代文明的经验价值,以现代化模式的主体性重塑为价值立场、以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化建构为样态格局、以文明形态的互融式推进为秩序导向,为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打造人类文明发展新格局,贡献更多中国元素.

    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

    科学精神:竺可桢谈科学与人文的共性

    卢军霞罗飞燕
    17页

    资本如何驯服劳动力?——马克思《资本论》的福柯式权力主义解读

    吴奕乐陈嘉明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对权力的渴望,福柯对之的解读凸显出《资本论》中的权力视角,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知,有助于探究资本如何驯服劳动力这一马克思资本权力理论中的关键问题.马克思《资本论》的福柯式权力主义解读包含三个基本命题:第一,协作劳动是资本获得权力的必要前提;第二,规训是资本权力驯顺肉体的技术体系;第三,资本权力追求劳动力供给的持续与稳定.尽管福柯式权力主义解读拓宽了我们对《资本论》权力理论的认知,但仍需明确两者之间的视差:福柯理论思考中更多着眼于质疑、揭露与批判,却不善于提出推进社会发展的建设性方案;与之不同的是,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主张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造.资本权力进化出了许多新形态,如金融权力、科技权力、基于源代码和大数据的算法权力等,通过马克思资本权力思想的底层建构以及福柯的阐释,我们能看清这些资本权力的多种表现形式并未脱离和改变资本权力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资本论》福柯资本权力资本主义

    欢迎订阅2024年《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8页

    数字"记忆之场":社交媒体中英烈纪念空间的重建

    邵鹏赵若邑潘仲菁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媒体作为悼念英烈的核心"记忆之场",正逐渐被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所取代.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记忆迁移"中,媒介作为记忆的中介,既重构着过往的英雄记忆,又对网民的心理产生深刻影响.聚焦哔哩哔哩网站中"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纪念视频和评论文本,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发现,英烈悼念形成了围绕主题事件纪念视频的"记忆之场".纪念视频在时间和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循环与瞬时性爆发特征,在内容上形成了包含不同主题的框架结构.用户生产的个性化纪念话语具有情绪凝合效应,其所构建的仪式传播实现了文化记忆的再现和延续,沉淀、强化了创伤记忆背后的文化基因,在数字"记忆之场"中实现了跨越代际的身份认同与理念统一.

    数字记忆媒介记忆记忆之场在线纪念空间

    AIGC时代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与国家安全及公民权益的维护

    陆建平党自强
    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OpenAI发布的ChatGPT在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亿用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进入了大众视野.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人类指令来生成满足指令的内容,这一技术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多样和逼真.AI技术可用于生成虚假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甚至可以模仿真实人类的语音和行为,致使人们很难辨别究竟是AI生成的内容还是实际存在的真相和观点.倘若AI虚假信息用于造谣、欺诈、社会操纵等目的,将会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尽早完善AI新时代虚假信息的监测处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AIGCChatGPT深度伪造虚假信息国家安全公民权益

    "法规引用标准"解释论——以关键词为中心

    柳经纬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建立法规引用标准制度.准确把握法规引用标准的内涵,是构建法规引用标准制度的知识基础.结合我国标准化和立法的实际,从关键词入手对"法规引用标准"进行理论阐释,是准确把握这一新制度内涵的必要路径."法规引用标准"中的"法规"应作广义的法律理解,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等构成"法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标准"是指标准化意义上的标准,包括《标准化法》规定的各类标准,在特定情况下也包括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引用"是标准间接实施的方式,其方法包括直接引用("注日期引用"和"不注日期引用")与间接引用,"强制性标准"也属于法规引用标准的一种情形.

    法规标准引用解释论

    包容性视角下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民工居留意愿的路径研究

    阮建青张雨薇
    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工在就业地的稳定居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2014-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研究发现,县域内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增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且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更为显著,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提高收入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工在就业地居留的三种内在机制.同时,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低技能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增强效应更为明显.未来应着力依托县域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及享有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市.

    农业产业集群农民工居留意愿包容性

    以"燕许"为宗的唐文变革考论

    张兴武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文三变,盖以"王杨""燕许""韩柳"为宗伯.张说、苏颋承前启后,以"大手笔"引领文坛变革,成就斐然.自武后专制到玄宗初年,"文章四友"及宋之问等人援经史以济文章,强调文与理会、骨气洞达,以"王言之制"及序论表疏等骈体俪文获誉天下,实开"燕许"先声.该时期"专以辞赋取人"的制度设计,尤其是试策,对天下学子影响至深,而《杂咏诗》《兔园策府》及《初学记》等实用类书的编纂正与此密切相关.也因此,科举和类书不仅成为经史之学与诗文创作关联互动的中介,更深刻蕴含着文章变革的学理逻辑.张说、苏颋崇尚经术,以经籍为笙篁粉泽朝廷;黜浮戒躁,用宗匠之作激昂后学.他们充分尊重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多元成就,以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集众美以成盛业,其名章巨制深切事理,叙事说理平易通畅,不仅模范当时,亦足垂法后世.

    唐代燕许文章变革

    唐诗人崔备家族及任官考

    沈文凡谢梦莹
    9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诗人崔备家族目前有七方墓志出土,可对史籍记载甚简的崔知温后裔崔元这一脉家族信息进行补充与详证.崔备之父崔元携母亲及妻儿投奔扬州宗亲崔圆的时间为上元二年(761)至大历元年(766).元和十一年(816),崔备家族筹备并完成了一场耗时五个月的迁葬,权葬地点以江淮为主,呈现出以崔备任官场所为中心的分布特点.考《崔备墓志》及相关诗文可对崔备任官时间作一大致推断,崔备应诸道盐铁转运使张滂之邀入江淮巡院为巡官的时间为贞元八年(792),因父崔元去世停职服丧的时间为贞元十一年(795),崔备与裴度、卢坦等相继离开浙西府的时间为永贞元年(805),应武元衡之邀前往西川任支度判官的时间为元和二年(807),崔备回朝任起居舍人与礼部员外郎的时间当在元和五年(810).崔备及祖父崔泰之有诗文存世,考证其家族、任官及诗文信息可进一步丰富唐代诗人家族研究.

    墓志崔备诗人家族清河崔氏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