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罗卫东

双月刊

1008-942X

zdxb_w@zju.edu.cn

0571-88273210;88925616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管理、旅游文化、新闻传播、古籍整理等,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所刊发的论文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等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是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排名11),浙江省一级刊物,华东地区优秀刊物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首批来源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她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的新浙江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而创立的,是《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和原《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于1955年,1978年定为季刊,1979年起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获准出版的学报之一。现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237/C,国际连续出生刊号为ISSN1008-942X,国内邮发代号是32-35,国外邮发代号为BM372。地址为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邮政编码为310027;联系电话为0571-87952214。主编胡建淼,副主编楼含松、袁亚春,执行总编徐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档案所见杭州大学出版社成立始末

    宋旭华
    114页

    16世纪中西跨艺术诗学互文比较

    应宜文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艺术诗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明代胡应麟提倡"图象百物",诗人兼画家唐寅、文徵明都有"诗中有画"之创作.米开朗琪罗的美术创作与诗歌互文见义,表现出相同的心象与意境.诗歌的文辞符号需要拓展广度和深度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再现其心灵深处的情思,高水平创作者在创作时自然呈现出一种"无界"的状态.跨艺术诗学的优越性在于借助图像或绘画叙述诗文未尽之意,使读者在欣赏诗画之时产生共鸣.古今中外诗人互文见义的表现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米开朗琪罗艺格符换诗画互文中西诗学比较

    晚清民国时期西泠印社篆刻书籍的出版

    李寒晴
    121页

    "公平"的理论向度——兼论对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的启示

    何莲珍张娟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测试公平性研究近年来受到测试学界的持续关注.然而,"测试公平性"的含义、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重要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厘清"公平"的基本含义对理解"测试公平性"的内涵至关重要,这是语言测试学界开展理论争鸣与实证研究的必经之路."公平"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具有多维性.从教育测量、规程标准和哲学三个视域观之,有关"公平"的学理主张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这些主张对"测试公平性"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而言,研究的开展需要考虑具体的测试语境、诉诸公开透明的证据、倾听来自不同涉考群体的声音.若将测试公平性视作一个连续统,则每一个不公平因素的消弭都能让测试实践趋向公平.

    公平测试公平性理论视角

    南宋湖州《思溪藏》的刊刻历程

    李周渊
    13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湖州刻有五千多卷的佛教大藏经《思溪藏》,但其刊刻历程长期存在争议.综合世界各地的多个印本,可以梳理出《思溪藏》刊刻的三个阶段.第一,在靖康元年前后,刚落成的圆觉禅院收到各方布施的经卷.后来刊刻时,部分以这些经卷作为底本,因此出现了刻本中残留写手题记以及部分函次体例特殊的情况.第二阶段,王氏家族注入资金,刻藏工程有了统一的规划,明确以《福州藏》为底本,寺院内部刻印了少量带有试验性质的经典.试验成功后,在绍兴二年正式宣布刊刻全藏,并留下刊刻记录.第三阶段,全藏经板出现损毁,于是覆刻民间流行的单行本,且大致在嘉熙、淳祐年间又在当地居民布施下对部分板片进行了修补.《思溪藏》刊刻历程的新发现,为研究写本到刻本的过渡以及刻本藏经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思溪藏》《福州藏》刊记写本刻工字体

    初唐文士与文学仕进的演进

    徐焕
    14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唐文士的政治、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仕进的演进,从而影响有唐一代精英政治群体的构成与更替.首先,李世民、李泰集团相继以文学才名从事储争活动,这种政争形态引领了文学仕进的特殊宦路.其次,以贵戚朝官为中心的文学社群寄托着京中文士的仕进期待,其复杂面相折射出朝官内部对国家人事政策的异见冲突.最后,文权更迭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文学与仕进的双向联动,两者的兼容互成是文学仕进的理想境界.从储位之争到后位之争乃至武周革命,初唐频繁政争的背后潜藏着文士与勋旧争权仕进的持久斗争,双方矛盾的激化导致文士阶层的政治跃升,这不仅开拓了文学仕进的空间,更为唐代的文学繁荣和文化转型奠定了基石.

    初唐文士文学仕进文学社群文学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