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罗卫东

双月刊

1008-942X

zdxb_w@zju.edu.cn

0571-88273210;88925616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刊载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管理、旅游文化、新闻传播、古籍整理等,内容丰富,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所刊发的论文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国高等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是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学报(排名11),浙江省一级刊物,华东地区优秀刊物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首批来源期刊。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她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合并组建而成的新浙江大学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而创立的,是《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和原《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在新的基础上的改组和发展。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创刊于1955年,1978年定为季刊,1979年起获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获准出版的学报之一。现国内统一刊号为CN33-1237/C,国际连续出生刊号为ISSN1008-942X,国内邮发代号是32-35,国外邮发代号为BM372。地址为杭州市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邮政编码为310027;联系电话为0571-87952214。主编胡建淼,副主编楼含松、袁亚春,执行总编徐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伯温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浙江大学文学院
    83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营企业诉求:基于"地方领导留言板"和大语言模型的实证分析

    卢圣华汪晖
    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搜集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近两百万条网友留言记录,在将民营企业诉求分为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政府服务及诚信、经营要素获取、合理收费与罚款、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五大主题的基础上,利用大语言模型探究民营企业诉求的主要特征,结果发现:(1)经营要素获取和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问题最为突出,两者占民营企业诉求总数的68.74%.(2)从时间维度看,民营企业诉求数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是造成这一趋势的重要外部因素.(3)从空间维度看,民营企业诉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且各地区民营企业诉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政府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过程中应力求因时、因地制宜,尤其要着力破解要素获取难题和公平竞争问题,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中国式现代化地方领导留言板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

    2024年浙江大学产业经济学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97页

    论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杨知文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直接调整法律人的职业行为,法律职业伦理具有规范功能,而这种规范功能虽然仅针对法律人自身的业务活动,但是对整个社会生活及社会关系也带来深刻影响,并表现出多方面的能动作用,形成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包括凝聚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功能、对社会道德的辐射功能,以及广泛的政治功能、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特别的文化功能等.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功能需要一定的机制实现,包括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行业自治与同质化发展、法律职业伦理的制度化实施与法律职业者的道德能动性建设、法律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的转译和协调,以及法律职业教育对法律人内心伦理信念的培育等内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的功能拓展也理应以构建这些机制或促进它们的完善为基本依托.

    法律职业伦理规范功能社会功能法律职业共同体

    反思以后果为导向的司法裁判思维——探求一种谦抑限制的标准

    孙海波
    1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果主义裁判颠倒了"法的发现"与"裁判的证立",以预测的可能后果作为裁判思维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后果的预测和评价来选择法律并形成裁判结论.极端的后果论思维不可取,温和的后果论可细分为适用规则的后果主义与续造规则的后果主义,二者的适用均严格限定在疑难案件领域.后果论思维背后暴露了表面证立与虚假证立的问题,需要接受教义学的改造和限制.为此,需要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构建限制的标准.在形式层面上,后果论思维运用应严格依法进行,不得任意摆脱法律的拘束.在实质层面上,后果论思维要接受合理性的检验,对后果的选择、评价及考量要考虑对未来类似案件的一般性影响,也要使后果考量在实质理由层面实现融贯,不得与法律的价值、基本原则及整体法秩序相冲突,确保后果主义裁判与依法裁判的立场保持一致.

    后果主义裁判依法裁判形式限制实质限制合理性

    抗战时期竺可桢、胡刚复致许应期函札一通考释

    周雷鸣林陈欣
    123页

    "东南二老"与康乾之际的诗学承变

    黄鹏程
    12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二老"的诗歌观念体现出康乾之际诗学承续转变的复杂特征.诗歌面目论强调宗法贵在神理、自成面目,"以人论诗"突破"以时论诗"的阐述模式,重构个人创作与诗歌典范的关系.诗歌新面目的建立关涉风格、性情、手法等命题.神韵诗风在流衍后期陷入单一虚泛的困境,沈氏以诗选编纂、钱氏以创作实践积极开拓诗歌风格的取径,引导诗风多元化发展.二人倡扬性情诗论,性情诗论的社会性维度强化政教功能、个体性维度突出诗歌表现之"切",两者产生庙堂化、私情化的异趋.以文为诗的创作风气深化了诗文之辨,对诗歌的赋比兴手法、议论功能、创作主体身份等话题的论说折射出诗人、文人与学人之诗的殊途.

    康乾之际沈德潜钱陈群诗歌面目诗学

    《乌有乡消息》中双重英国性的探究

    王卉杨金才
    13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中,故事发生的场景看似是无处可寻的乌托邦,但实际却是伪装后的英国伦敦,小说中的乌托邦就是作者理想中的英国,其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形态就是他对英国性的理解和界定.莫里斯小说中体现的英国性继承了19世纪的传统,具有浓重的田园主义色彩.小说中的田园化风格和乡村化进程是乌有乡社会的重要特征,故事中曾经的工业化景观都转变为风光宜人的花园,构建出"花园城市"的意象.其英国性以联谊思想为基础,表达出莫里斯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莫里斯的联谊思想所引申出的对现金联结和劳动异化的控诉,对自由、平等和友爱的追求以及对两性平等的畅想都清晰地呈现在小说中.作为英国19世纪的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作家,莫里斯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联谊思想作为他理想的英国性的构成部分.

    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英国性田园主义联谊思想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指南车复原及其政治象征意义

    尚永琪洪寅欣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传说中的帝王仪仗,指南车对于华夏王朝而言,不仅意味着精妙的制造技术,更意味着彰显正统和帝王权威的政治象征意义.指南车的传说可上溯至上古时期,而最早的指南车实物则为三国马钧所作.魏晋时期,指南车作为帝王出行仪仗,进入大驾卤簿之列,并为后世因循.指南车制造技术在东晋一度中断,而同时期的十六国胡族政权中,后赵、前燕、后秦、南燕等先后制造出指南车,不仅使这一技术得到继承和延续,更进一步强化了指南车的政治象征意义.十六国胡族政权对指南车的复原,反映了胡族政权对华夏传统政治观念和礼仪制度的继承,是十六国胡族政权华夏化过程的一个侧面体现.

    指南车十六国时期帝王仪仗华夏化政治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