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来茂德

双月刊

1008-9292

zdxbyxb@zju.edu.cn

0571-88272797

310028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主要反映本校医药学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线粒体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李静徐平龙陈莎莎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代谢以适应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求。线粒体作为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关键细胞器,其功能异常是癌症发生和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线粒体动力学和能量代谢途径的改变对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通过诱导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重编程和线粒体动力学变化,影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进而促进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线粒体应激介导的线粒体DNA泄露可通过激活多条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如cGAS-STING、TLR9和NLRP3,在宿主抗肿瘤免疫响应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塑造中扮演复杂的调控角色,线粒体DNA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是目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线粒体活性氧作为肿瘤发生的重要媒介,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组成,推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本文围绕线粒体生物学与抗肿瘤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探讨线粒体在肿瘤-宿主互作中的核心作用,以期为开发靶向线粒体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肿瘤免疫肿瘤微环境线粒体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DNA线粒体活性氧综述

    谁是作者?

    14页

    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细胞间信号传递

    王梦秋徐平龙吴芑柔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治疗中备受关注的靶点。模式识别受体cGAS识别胞质双链DNA(dsDNA),生成第二信使2´3´-环鸟苷酸-腺苷酸(cGAMP),活化接头蛋白STING,介导干扰素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肿瘤免疫。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GAS-STING通路的细胞间信号传递维持并增强天然免疫应答,推动适应性免疫的发展。基于膜系统的细胞外囊泡运输、吞噬作用和细胞膜融合传递dsDNA、cGAMP以及活化的STING蛋白,加强免疫监视和炎症应答。基于膜蛋白的缝隙连接、膜转运蛋白传递cGAMP和dsDNA对免疫调节至关重要。此外,配体-受体反应传递干扰素进一步放大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描述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cGAS-STING通路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及其调控,讨论这些机制如何影响和调节肿瘤免疫过程,以及针对这些信号传递机制的潜在干预和免疫治疗策略。

    肿瘤微环境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细胞间信号传递双链DNA肿瘤免疫免疫应答综述

    徐平龙教授团队合作成果揭示神经元cGAS-STING天然免疫及其感知溶酶体功能障碍的机制

    24页

    微核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机制及其肿瘤免疫功能

    沈琴徐平龙梅陈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可监测微生物入侵和组织损伤等生理病理异常状态,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作为DNA感受器,cGAS主要识别异常定位于细胞质的双链DNA(dsDNA),通过催化合成二级信使环鸟苷酸-腺苷酸启动由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和炎症信号通路。微核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错误分离的产物,也是细胞质dsDNA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一类不稳定的亚细胞器结构,微核核膜倾向于不可逆的破裂,导致微核基因组DNA暴露在细胞质中。暴露的微核基因组DNA招募并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诱导STING下游信号通路活化,包括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和经典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导致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的发生,从而介导免疫系统的活化以清除肿瘤细胞,或者直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另外,STING持续激活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以及慢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和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营造了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转移和肿瘤细胞存活。因此,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活化的cGAS-STING免疫通路扮演着抑制或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本文阐述了肿瘤微环境中微核诱导cGAS-STING免疫通路活化的机制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潜在重要作用。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染色体不稳定微核肿瘤免疫综述

    核酸免疫识别的机制和功能及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调控

    刘盛铎徐平龙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酸天然免疫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免疫应答机制,负责监测和响应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进而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类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在核酸识别通路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其中,介导核酸免疫识别通路的核心成员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以及TANK结合激酶1(TBK1)等蛋白均受到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引发的活性调控,进而影响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宿主的抗病毒防御和抗肿瘤免疫能力。本文综述了酪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核酸免疫识别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现状,讨论了靶向酪氨酸磷酸化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和潜在应用,以期为理解并拓展全新的抗肿瘤手段提供思路。

    天然免疫肿瘤免疫酪氨酸磷酸化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蛋白质修饰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综述

    基于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实现膀胱癌分型及预后风险评估

    殷桂草郑生旗张伟董欣...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实现膀胱癌患者分型并构建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首先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膀胱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然后,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计算16种免疫细胞的浸润评分。接着,通过无监督聚类实现膀胱癌患者的分型并分析不同分型的患者对免疫治疗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异。随后,通过加权相关网络分析(WGCNA)识别与关键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的关键模块,并提取模块内的关键基因。最后,构建并验证膀胱癌预后相关的风险评分模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计算得到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评分,确定B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为膀胱癌的关键免疫细胞。基于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将膀胱癌患者聚类为两类(聚类1´和聚类2)。与聚类1´患者比较,聚类2患者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P<0。05),且聚类 2患者对恩贝酸、多西他赛、环巴胺和阿卡地新更为敏感(P<0。05)。通过WGCNA筛选出35个与关键免疫细胞相关的基因,经LASSO 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四个与膀胱癌预后相关的基因(GPR171、HOXB3、HOXB5和HOXB6)。基于这四个基因构建的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预测患者1、3、5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765、0。799。结合风险评分和临床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膀胱癌患者1、3、5年总存活率的准确性较高。结论:根据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可以实现膀胱癌患者分型,基于关键免疫细胞相关基因构建的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及列线图对于膀胱癌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较好。

    膀胱癌免疫浸润免疫治疗预后模型列线图

    郭江涛研究员/徐浩新教授等团队合作成果揭示果蝇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分子机制

    57页

    PD-1单抗治疗一例dMMR/MSI-H/TMB-H型结肠癌伴颅内转移瘤患者临床完全缓解

    项涛张航瑜方维佳陈文斌...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例70岁男性患者,在接受右半肠癌根治性手术1年后出现了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脑部肿块,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腺癌转移。原发灶及颅内转移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提示为错配修复缺陷。原发结肠肿瘤组织基因检测证实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伴有高肿瘤突变负荷,肿瘤突变负荷为77。7 muts/Mb。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和颅内转移瘤术后均接受了辅助化疗,但在颅内转移瘤切除术和化疗结束后1个月颅内转移复发。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结果颅内转移瘤消退并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肠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高肿瘤突变负荷脑转移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病例报告

    黄荷凤教授团队合作成果创新胎儿无创产前筛查技术

    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