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广东海洋大学

刘楚吾

双月刊

1673-9159

gdouj@vip.163.com

0759-2396013,2396035

524088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1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CHSSCD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海洋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海洋环境调查与保护,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渔船、渔业机械与仪器、海洋工程、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贮运与综合利用,海洋经济技术与管理,以及海洋水产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研究简报、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度波动对模拟冷链过程牡蛎肉鲜度品质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李采琴马超高加龙秦小明...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牡蛎(Ostreidae)肉流通过程中温度波动对其鲜度品质以及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影响,为牡蛎肉从微生物层面开发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析牡蛎肉在模拟冷链与断链两种流通方式下的pH值、持水力、质构、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丙二醛(MDA)和菌落总数的变化趋势,并对所有流通节点的样品进行微生物的16S V3-V4区高通量测序,通过序列信息和Alpha多样性指数、物种组成解析牡蛎肉在流通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结果]在0~192 h内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牡蛎肉的菌落总数、TVB-N与MDA含量逐渐升高,pH值、持水力与质构特性逐渐降低。冷链组鲜度品质在流通96 h后均显著优于断链组(P<0。05)。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冷链组样品在所有流通节点的Ace、Chao、Shannon指数普遍低于断链组,说明断链组样品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冷链组;样品在流通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假单胞菌门的物种丰富度在两种流通方式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断链组在流通192 h后高达73。54%;在属水平上,冷链组优势菌属为多毛目菌属(Pleomorphochaeta),在192 h时相对丰度达到49。66%。断链组优势菌属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在流通192 h后相对丰度达75。42%。[结论]流通期间经历多个温度变化节点的断链组鲜度品质劣变速度高于冷链组样品,说明温度波动与牡蛎肉鲜度品质劣变密切相关;多毛目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分别是牡蛎肉全程冷链和断链流通腐败过程中的优势菌属,本研究可为牡蛎肉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温度设定及靶向抑菌保鲜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牡蛎温度波动鲜度品质评价高通量测序优势菌

    轻度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对即食草鱼风味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吴佳琪梁佳敏罗永康谭雨青...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过轻度酶解联合美拉德反应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块风味及营养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即食淡水鱼休闲食品风味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不同风味蛋白酶添加量(0。8%、1。0%和1。2%,质量分数)和不同酶解时间(1。5 h和3。0 h)处理的草鱼鱼块进行烤制,对其感官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色泽、体外消化率、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以及氨基酸组成进行评价,结合蛋白质组学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消化产物的肽段鉴定。[结果]酶处理组的整体感官评分显著高于未添加风味蛋白酶组(P<0。05),其中当添加质量分数1。0%的风味蛋白酶并酶解3。0 h时感官总分最高,为77。7。其次,相较于未添加风味蛋白酶组,酶处理组检测到更多对感官品质有积极影响的醛类、含硫化合物、呋喃和吡嗪等特征风味组分,其中当添加1。0%的风味蛋白酶并酶解3。0 h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可达27种。随着酶解反应的进行,鱼块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质量小于0。5 ku的消化产物占比上升2。9%~6。9%。酶处理组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鱼鱼块经轻度酶解后形成分子质量更小的氨基化合物,这些小分子与葡萄糖发生的美拉德反应更为剧烈,可改善鱼块的风味和消化特性。

    草鱼轻度酶解美拉德反应风味改善体外消化特性

    鳕鱼皮胶原蛋白肽抗冻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梁嘉健陈秀娟韩梅谭明堂...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鳕(Gadus)鱼皮胶原蛋白肽的抗冻活性,并探究其作为抗冻剂对鱼糜抗冷冻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鳕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分子质量分布及其热滞活性判断其抗冻活性;在乌鳢(Channa argus)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0。5%、1。0%、3。0%鳕鱼皮胶原蛋白肽,反复5次冻融,测定鱼糜中肌原纤维蛋白的蛋白浓度、总巯基含量、Ca2+-ATP酶活力及其二级、三级结构变化,以及反复冻融循环鱼片的水分分布变化及其微观结构,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鳕鱼皮胶原蛋白肽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00~3000 u,热滞活性为1。9℃,其能减小肌原纤维蛋白的粒径,防止蛋白质聚集。经质量分数1。0%鳕鱼皮胶原蛋白肽处理的冷冻鱼糜具有较高的肌原纤维蛋白浓度、Ca2+-ATP酶活力和总巯基含量。此外,在鱼糜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鳕鱼皮胶原蛋白肽能维持肌原纤维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稳定,阻止蛋白质发生冷冻变性,同时能调节冰晶大小,减少冰晶对鱼肉造成的机械力损伤,提高鱼糜的持水能力。[结论]鳕鱼皮胶原蛋白肽可作为无磷抗冻剂用于鱼糜的抗蛋白冷冻变性,本研究结果为新型、安全、高效的鳕鱼胶原蛋白肽无磷抗冻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胶原蛋白肽抗冻活性鳕鱼皮鱼糜水分迁移

    史氏鲟鱼皮肽的提取、鉴定及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

    郭露李海蓝鉏晓艳熊光权...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鱼皮肽最佳酶解条件,了解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探究史氏鲟鱼皮在ACE抑制活性肽段的开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参照国标方法测定鲟鱼皮基本组成成分;以水解度和ACE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最适水解酶、加酶量、料液比、温度以及时间确定鲟鱼鱼皮肽最佳酶解条件;使用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设备分离纯化鲟鱼皮肽,并比较其ACE抑制率;随后对最优肽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分子质量范围、肽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预测。[结果与结论]鲟鱼皮干基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确定鲟鱼皮肽最佳酶解条件为使用碱性蛋白酶、酶添加量6000 U/g,料液质量体积比1 g:5 mL,温度60℃,酶解时间7 h。分离纯化后得到3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鲟鱼皮肽,分别为ASPs-1、ASPs-2和ASPs-3,其中最优肽组分ASPs-1的分子质量范围为172。13~2135。02 u,共鉴定获得28条综合得分大于100的肽段,分子质量集中在807。45~1952。96 u;其中GPGGPSGERGPPGPM、GPSGPGGPPGPR、SGPPGFPGSPGPKGE、GPPGKDGQPGHPGPIGPA、GPAGPRGPAGPA五条肽段预测具有ACE抑制功能,水溶性好,无生物学毒性,说明ASPs-1作为ACE抑制剂,有运用于生物体的潜力。

    鲟鱼皮肽酶法提取分离纯化鉴定ACE抑制生物学活性

    基于分子对接的三角帆蚌酪氨酸酶抑制肽筛选及活性评价

    林海生康佳傲李菲谢绍河...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和鉴定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珍珠层蛋白酶解产物中的酪氨酸酶抑制肽,为美白肽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三角帆蚌珍珠层粉为原料,基于其蛋白组成特性,采用物理改性和可控酶解技术制备珍珠层活性肽(Peptides from nacre powder,P-NP),通过测定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以及对紫外线B(UVB)辐照损伤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影响,探究其体外活性。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和分子对接技术从P-NP中鉴定并筛选出三角帆蚌酪氨酸酶抑制肽,并进行固相合成和体外活性验证。[结果]P-NP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较佳,肽质量浓度为1。00、14。00 mg/mL时,两者清除率分别为41。58%和11。23%;P-NP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良好,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7。51 mg/mL。P-NP质量浓度在83。22µg/mL时,显著提高UVB损伤HaCaT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P-NP经LC-MS/MS鉴定后筛选出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500~1000的61条肽序列作为候选肽库,分子对接筛选出3条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肽,其主要通过氢键与酪氨酸酶活性中心及其以外的位点相结合,从而达到抑制其活性的作用。其中,Tyr-Pro-Asn-Pro-Tyr(YPNPY)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545±0。028)mmol/L,主要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结论]三角帆蚌珍珠层活性肽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三角帆蚌珍珠层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肽分子对接

    基于神经网络滑模的欠驱动船舶路径跟踪与避障协同控制

    田宇刘志全高妍南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环境干扰的欠驱动船舶路径跟踪与避障问题,结合反演法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一种神经网络滑模自适应控制律和改进的人工势场。[方法]首先根据误差方程设计辅助纵荡速度和艏摇角,然后分别对控制输入设计滑模面,并利用RBF神经网络逼近总未知项,设计控制律和自适应律。[结果与结论]Lyapunov稳定性分析证明闭环系统误差是一致最终有界的。对静态、动态障碍物分别改进人工势场,克服局部极小值问题以及未考虑船舶和障碍物的位置、相对速度关系问题。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海浪干扰下船舶路径跟踪误差收敛精度更高,且避障更安全。所提控制方法可改善路径跟踪与避障控制效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欠驱动船舶路径跟踪避障反演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滑模人工势场法

    饲料中添加白术提取物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肠道抗氧化及抗炎的影响

    陈希平王亚楠杨嘉惠刘梦飞...
    15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提取物(EA)对低盐度(盐度0。6)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白术提取物,其添加量分别为0、100、300、500、700、1500及3000 mg/kg,制备7种等氮等脂饲料。这些饲料配方分别被标记为EA0、EA100、EA300、EA500、EA700、EA1500、EA3000组。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0。23±0。00)g的幼虾56 d,分析对虾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肠道炎症因子及围食膜因子基因的表达量,以及肠道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EA700组、EA1500组和EA3000组对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EA0组(P<0。05);EA700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EA0组和EA100组(P<0。05);EA700组对虾的肥满度和肠体比均显著高于EA0组(P<0。05);2)EA700组对虾的对虾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EA0组(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3)EA700组对虾肠道il-1β、il-16、tnf-α和nfil-3表达量显著低于EA0组(P<0。05);4)EA700组和EA1500组的对虾肠道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其余组(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模型拟合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白术提取物的最适添加量为699。13 mg/kg。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白术提取物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细胞凋亡

    热超声处理对腐败希瓦氏菌可活不可培养状态的影响

    唐泽群姜紫薇邱亮王露...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水产品中常见的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在热超声处理下进入可活不可培养(VBNC)状态的生理特性以及复苏状况。[方法]以腐败希瓦氏菌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在不同温度(35、40、45、50、55、60、65、70℃)和不同功率(100、150、200、250、300 W)热超声处理下的细菌。进而在70℃、不同功率(100、150、200、250、300 W)TS条件下处理腐败希瓦氏菌,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对不同状态的细菌群体进行计数,通过台盼蓝染色验证其存活状态,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并使用DNA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其VBNC状态特征。最后,将经过70℃、300 W条件TS处理的菌株进行复苏实验。[结果]腐败希瓦氏菌经不同条件的热超声处理后,其细菌死亡率同温度和超声功率成正相关。流式细胞学技术和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在高热超声处理(50 kHz、300 W、超声处理30 min以及70℃加热)下的细菌会大量死亡,但仍有5。87%菌体存活,结合平板计数结果,表明这部分细菌已进入VBNC状态。透射电镜显微镜观察发现,VBNC菌体存在细胞壁和细胞膜变厚,细胞质密度增加,核区模糊的情况。体外扩增结果表明,热超声处理会降解细菌DNA,且复苏实验证明热超声处理后VBNC状态的腐败希瓦氏菌仍存在复苏能力。[结论]在300 W以及70℃加热的热超声处理下会诱导腐败希瓦氏菌进入VBNC状态,处于该状态下的菌体会对TS处理产生一系列生理特性的改变来抵抗外界环境,且当处于适宜环境下时,VBNC状态下的腐败希瓦氏菌会复苏并继续生长增殖。即使经过严格处理过程,仍需对食品安全中的VBNC细菌进行全面监控。

    腐败希瓦氏菌热超声处理可活不可培养状态生理特性细菌复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