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丛黎明

月刊

2096-5087

zjyfyx@mail.hz.zj.cn

0571-87115497

310004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137号

预防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浙江预防医学会主办,系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出版周期快、导向性强、注重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主要报道本省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最近科技信息,旨在促进我省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服务。本刊稿源丰富,均来自卫生防病的和预防保健、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本刊面向基层,以广大预防保健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V/AIDS病例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贾晓锋王慧群石敏汤婕...
    46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AND)的影响因素,为制定HAND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18岁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治疗方案和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调查抑郁情绪,采用中文版Tilburg衰弱指数量表调查衰弱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HAN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AND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26份,问卷有效率为96.82%.调查男性407例,占95.54%;年龄M(QR)为33.00(10.0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232例,占54.46%.检出HAND 171例,检出率为4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291,95%CI:0.157~0.541)、抑郁情绪(OR=2.499,95%CI:1.530~4.083)、衰弱(OR=2.121,95%CI:1.307~3.441)和治疗方案含有依非韦伦(OR=2.223,95%CI:1.367~3.615)是HIV/AIDS病例发生HAND的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病例HAND发生风险可能与文化程度、抑郁情绪、衰弱和使用依非韦伦治疗有关.

    艾滋病病毒神经认知障碍影响因素

    丽水市MSM人群HIV定期检测及暴露后预防调查

    夏永玲张海芳陶桃蓝黄琛...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丽水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定期检测和暴露后预防(PEP)行为,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4-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丽水市MSM 389人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HIV检测和PEP行为等资料;采用二阶聚类分析比较不同聚类MSM的HIV定期检测和PEP接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定期检测和接受PEP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M(QR)为31.00(16.00)岁.HIV定期检测146人,占37.53%;接受过PEP 47人,占12.08%.二阶聚类分析将MSM聚成两类,第一类HIV定期检测占28.05%,低于第二类的44.44%;接受过PEP占22.56%,高于第二类的4.4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95%CI:1.011~1.050)、性行为角色(两者皆有,OR=2.999,95%CI:1.732~5.194)和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情况(有且每次使用安全套,OR=4.567,95%CI:2.593~8.044)是MSM人群HIV定期检测的影响因素;年龄(OR=0.970,95%CI:0.942~0.999)、性取向(OR=0.292,95%CI:0.139~0.612)和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情况(有且不使用安全套,OR=0.135,95%CI:0.040~0.460;有且每次使用安全套,OR=0.076,95%CI:0.018~0.326)是MSM人群接受PEP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性行为特征的MSM人群对HIV定期检测和PEP的接受程度不同,近6个月男男性行为情况、性行为角色和性取向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定期检测暴露后预防

    天津市MSM人群网络HIV抗体自我检测情况分析

    候金余柏建芸郭燕李佳...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通过微信公众号"深蓝公卫中心""艾自检"模块申请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自我检测(自检)试剂情况,为探索MSM人群网络HIV抗体自检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2月通过"艾自检"申请HIV抗体自检试剂、现居住在天津市、近6个月有男男性行为的≥18岁MSM资料,对人口学特征、检测结果回传和HIV抗体检测阳性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2 064名MSM纳入分析,其中20~<30岁1 052人,占50.97%;未婚1 522人,占73.74%;职业主要为工人,545人占26.41%;大学及以上学历1 385人,占67.10%.既往未检测过HIV抗体315人,占15.26%.申请自检试剂6 470份,回传结果5 942份,结果回传率为91.84%;687人多次申请自检试剂,占33.28%,合计申请试剂4 291份,占66.32%.73人初筛阳性,占1.23%.结论 通过"艾自检"申请自检试剂的MSM以年轻人和高学历人群为主,且该模式能覆盖部分从未检测过HIV抗体的人群,但应关注重复申请情况并提高结果回传率.

    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人群自我检测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分析

    孙强李小勇龚清海潘文杰...
    474-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中学生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健康相关行为等资料,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调查抑郁症状;分析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潜在类别,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调查1 247人,男生641人,占51.40%;女生606人,占48.60%.初中452人,占36.25%;高中532人,占42.66%;职业高中263人,占21.09%.潜在类别分析分为行为健康组(52.93%)、饮食不良组(39.94%)和行为高危组(7.14%),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7.12%、18.88%和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籍贯、独生子女和住校因素后,与行为健康组相比,饮食不良组(OR=3.107,95%CI:2.086~4.627)、行为高危组(OR=15.401,95%CI:9.031~26.262)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高.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高危、饮食不良可能增加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抑郁症状潜在类别分析

    父母敌意归因偏差在父母与儿童抑郁、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沈连相毛文娟汪永光沈志华...
    479-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父母敌意归因偏差在父母与儿童抑郁、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为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11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临平区2所公立小学2~6年级学生及其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调查儿童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认知筛查问卷调查父母情绪和敌意归因偏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父母敌意归因偏差在父母与儿童抑郁、焦虑情绪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问卷有效率为87.67%.调查男童137人,占52.09%;女童126人,占47.91%;年龄为(9.95±1.44)岁;父亲69人,母亲194人.父母检出抑郁情绪71人,占27.00%;检出焦虑情绪11人,占4.18%;敌意归因偏差得分M(QR)为1.00(2.00)分.儿童检出抑郁情绪29人,占11.03%;检出焦虑情绪78人,占29.66%.父母的抑郁、焦虑情绪直接影响儿童的抑郁、焦虑情绪(效应值=0.270,95%CI:0.131~0.436),也通过增加自身的敌意归因偏差间接影响儿童的抑郁、焦虑情绪(效应值=0.028,95%CI:0.004~0.08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40%.结论 父母的抑郁、焦虑情绪直接影响或通过敌意归因偏差间接影响儿童的抑郁、焦虑情绪.

    抑郁焦虑敌意归因偏差社会认知儿童父母

    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伟林泉范宗静崔杰...
    483-486,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法探讨食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因果关系,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IEU OpenGWAS数据库收集16种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和4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数据,食物数据包括约50万名研究对象和9 851 8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动脉粥样硬化数据包括约20万名研究对象和16 380 447个SNP.以食物为暴露变量,动脉粥样硬化为结局变量,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分析因果关系.采用漏斗图和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摄入干果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0.195,95%CI:0.082~0.466)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有关(OR=0.208,95%CI:0.095~0.452),摄入奶酪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有关(OR=0.575,95%CI:0.380~0.870);摄入咖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有关(OR=1.645,95%CI:1.099~2.462),摄入酒精与其他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有关(OR=1.269,95%CI:1.032~1.561);未发现16种食物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统计学关联.未发现水平多效性;任何单个SNP未对总体估计值产生明显影响;漏斗图未显示明显偏倚.结论 摄入干果和奶酪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摄入咖啡和酒精是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食物摄入孟德尔随机化关联

    2023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

    鲁琴宝吴昊澄吴晨傅天颖...
    48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3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报告并已结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描述性分析事件的罹患率、疾病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场所和应急响应情况.结果 2023年浙江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18起,均为传染病事件,报告病例27 128例,罹患率为3.22%,死亡3例.报告事件数居前五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猴痘、水痘和手足口病,占事件总数的95.54%.病例数<30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55起,占49.44%.2-3月和11-12月报告事件数较多,分别186和327起,占25.91%和45.54%.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和托幼机构,651起占90.67%.事件响应时间、报告时间和持续时间的M(QR)分别为6.50(10.84)h、0.53(0.63)h和7.24(11.71)d.结论 2023年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流行性感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2-3月和11-12月是报告高峰,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流行特征浙江省

    慢性病共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范围综述

    贾铭赵华彭菊意刘星宇...
    49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慢性病共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进行范围综述,了解该类模型的建模方法、预测因子和预测效能,为慢性病共病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收集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发表的关于慢性病共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文献,采用预测模型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建模方法、预测因子和预测效能等进行综述.结果 初期检索到2 130篇文献,最终纳入9篇文献,总体偏倚风险均为高风险.涉及13种模型,3种采用机器学习法建模,10种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模.4种模型的预测结局为死亡,预测因子主要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Barthel指数和压疮;9种模型的预测结局为再入院,预测因子主要为年龄、BMI、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1种模型报告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663~0.991 6;2种报告了一致性指数,范围为0.64~0.70.8种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1种进行了外部验证;4种未报告验证方法.结论 本文分析的慢性病共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法建模,预测因子以日常护理评估指标为主,模型总体预测效能较好.

    慢性病共病预后预测模型范围综述

    机器学习法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刘玥刘启玲苏海霞杨鹏...
    496-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存分析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Cox比例风险模型是最常用的生存分析模型之一,但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机器学习法在非线性数据处理和预测准确度方面能够弥补Cox比例风险模型的不足.本文对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法在生存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DeepSurv、Deep-Hit和随机生存森林3种机器学习生存分析模型的原理和优势,为复杂生存资料的分析提供方法学参考.

    生存分析机器学习DeepSurvDeep-Hit随机生存森林

    上城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蒋鸣孝李剑黄旭云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0-2022年杭州市上城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为制定结直肠癌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要求,选择上城区50~74岁常住户籍居民为筛查对象,采用《浙江省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风险评估问卷》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筛查,问卷阳性、FIT阳性、问卷和FIT阳性均为筛查阳性,筛查阳性居民进行结肠镜检查;分析筛查阳性率、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不同病理诊断结果的检出率.结果 2020-2022年上城区参与结直肠癌筛查118 227人,筛查阳性18 913人,筛查阳性率为16.00%,其中问卷阳性率、FIT阳性率、问卷和FIT阳性率分别为8.14%、6.46%和1.40%.6 501人完成结肠镜检查,依从率为34.37%.检出结直肠病变3 689例,检出率为56.75%,其中结直肠癌检出率、癌前病变检出率和其他良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12%、9.15%和46.47%.男性筛查阳性、结直肠病变检出率和癌前病变检出率(22.16%、61.25%和12.45%)高于女性(11.62%、51.98%和5.67%);筛查阳性率、结直肠病变检出率、结直肠癌检出率和癌前病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筛查阳性率、结直肠病变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肠镜检查依从率呈上升趋势;问卷和FIT阳性居民结直肠病变检出率较高,为65.37%(均P<0.05).结论 2020-2022年上城区结直肠癌检出率为1.12%,癌前病变为9.15%,男性、老年人、问卷和FIT阳性居民为重点人群,应提高结肠镜检查依从性.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筛查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