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免疫治疗时代去铂减毒方案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研究及进展

    陈晓钟黄爽
    1905-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联合或不联合含铂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尽管铂类药物是鼻咽癌治疗的基石,但也有明显的毒副反应,部分患者甚至因为治疗不良反应而无法足量、足疗程完成治疗.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治疗疗效和生存状况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免疫治疗联合含铂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也被关注到,减毒和增效也成为当前鼻咽癌研究中的热点方向.在免疫治疗高度参与的时代,越来越多研究在探索如何将去铂减毒方案应用于鼻咽癌治疗中,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本文就免疫治疗时代,去铂减毒方案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鼻咽癌免疫治疗去铂治疗减毒

    甘草苷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研究

    周佳陈远园朱瑶蕾王国栋...
    1910-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动物体内实验: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溶液)、AMI模型组(建模后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低剂量组(建模后40 mg/kg甘草苷灌胃)和高剂量组(建模后80 mg/kg甘草苷灌胃)后,3组大鼠均在左心耳下端距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 mm处进行结扎,构建AMI大鼠模型.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给药7 d后心肌缺血面积、组织病理学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铁死亡标志物[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Fe2+、丙二醛(MDA)]水平及沉默调节蛋白3(SIRT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表达水平.体外细胞实验:将培养的H9c2细胞分别设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40 μmol/L甘草苷)、高剂量组(80 μmol/L甘草苷)、高剂量+Erastin组(80 μmol/L甘草苷+5 µmol/L Erastin)、高剂量+si-NC组(80 µmol/L甘草苷+0.8 µg si-NC)和高剂量+si-SIRT3组(80 µmol/L甘草苷+0.8 µg si-SIRT3)予相应药物预处理;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进行低氧处理(1%O2、5%CO2、94%N2)建立缺氧细胞模型.观察并比较6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铁死亡标志物及SIRT3、GPX4、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AMI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心肌组织损伤减轻且梗死面积较小,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K、CK-MB、cTnI、MDA、ROS和Fe2+水平均下降,GSH、SIRT3、GPX4和SLC7A11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细胞活性、GSH、SIRT3、GPX4和SLC7A11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MDA、ROS和Fe2+水平均降低(均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Erastin组和高剂量+si-SIRT3组细胞活性、GSH、SIRT3、GPX4和SLC7A11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MDA、ROS和Fe2+水平均升高(均P<0.05).结论 在AMI大鼠的心肌细胞中甘草苷通过调控SIRT3减轻铁死亡,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

    甘草苷沉默调节蛋白3急性心肌梗死铁死亡

    川芎嗪对脂多糖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1PR3的抑制作用

    吴晋应静
    1918-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3的影响以及S1PR3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培养好的大鼠NRK-52E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川芎嗪+LPS组.对照组不予处理;LPS组予川芎嗪等量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30 min后,予LPS 20 μg/mL刺激12 h后离心收集细胞待检;川芎嗪+LPS组先用川芎嗪200 ng/mL预处理30 min后再予LPS 20 μg/mL刺激12 h后离心收集细胞待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率及钙离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差异,ELISA法检测钙蛋白酶(Calpain)1、Calpain 2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1PR3表达的差异.结果 经LPS处理后脓毒症NRK-52E细胞模型成功建立.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表达、Caspase-3表达、S1PR3表达、Calpain 1、Calpain 2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与LPS组比较,川芎嗪+LPS组的细胞凋亡率、钙离子表达、Caspase-3表达、S1PR3表达、Calpain 1、Calpain 2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川芎嗪可以抑制S1PR3的表达,能够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抑制Caspase-3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减少肾小管细胞凋亡.S1PR3可能在S-AKI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川芎嗪1-磷酸鞘氨醇受体3肾小管上皮细胞

    盐霉素通过Na+,K+-ATP酶诱导脂肪干细胞和肝癌干细胞胀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尹学青董哲斌邬恒淼项翰霆...
    1925-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脂肪干细胞(ASCs)和肝癌干细胞(HCCSCs)对盐霉素处理的反应,探讨Na+,K+-ATP酶在盐霉素选择性杀伤ASCs和HCCSC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分析盐霉素对ASCs及HCCSCs的细胞毒性反应,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Na+,K+-ATP酶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Na+和K+离子浓度,通过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Na+,K+-ATP酶各亚基及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上述方法验证盐霉素通过调控Na+,K+-ATP酶诱导ASCs和HCCSCs胀亡(细胞肿胀、坏死)的作用机制.结果 盐霉素选择性诱导ASCs和HCCSCs胀亡.在胀亡的ASCs和HCCSCs中,细胞内ATP浓度显著下降,伴随Na+,K+-ATP酶活性丧失和细胞内Na+滞留.所有类型的Na+,K+-ATP酶亚基在ASCs中均有表达,而在盐霉素诱导分化的ASCs中仅表达α1和β1亚基.β1亚基的丧失是阿霉素诱导肝癌Huh-7细胞EMT的关键事件,相反β1亚基的过表达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uh-7细胞EMT.结论 Na+,K+-ATP酶的活性差异是盐霉素对干细胞产生选择性细胞毒性的原因,且β1亚基是肝癌EMT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Na+,K+-ATP酶亚基对ASCs和HCCSCs的干性及癌症干细胞样的EMT过程起关键作用.

    Na+,K+-ATP酶细胞胀亡肿瘤干细胞脂肪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联合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高瑞杰汤金松陈鹏军陈家骏...
    1933-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联合微小RNA-21-5p(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与DWI检查.治疗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梗死区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DWI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和血清miR-21-5p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ADC、SDWI、miR-21-5p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ADC低于预后良好组,SDWI、miR-21-5p表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OR=2.081)、ADC降低(OR=1.948)、SDWI升高(OR=1.960)及miR-21-5p升高(OR=2.136)均是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DWI、miR-21-5p单一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07、0.817、0.815、0.930,联合检测的AUC优于单一检测.结论 DWI参数联合miR-21-5p预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脑干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微小RNA-21-5p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及效能评价

    陈静婉王戏丹翁文超周一波...
    1938-1943,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心肌做功超声显像技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新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193例,出院后常规随访6个月,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分为心力衰竭组31例和无心力衰竭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超声检测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二维斑点追踪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法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 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年龄、峰值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GLS和GWW均增加,而完全血运重建率、GWI、GCW、GWE均降低(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值cTnI、GLS和GWW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新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而GWI是保护因素(均P<0.05).Bootstrap法计算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856;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93(95%CI:0.842~0.935,P<0.001),提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有较好的吻合度,决策曲线显示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比.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仍有一定的新发心力衰竭风险,二维超声斑点追踪和无创心肌做功超声显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估心肌舒缩功能;列线图模型对指导临床早期识别新发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力衰竭列线图斑点追踪整体纵向应变整体无用功

    杭州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其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研究

    赵昕峰王洁叶萃英陈东...
    1944-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并分析其与红细胞各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的535例儿童,分析当地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情况,并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常规、Hb电泳[HbA2、HbA、胎儿Hb(HbF)]及网织红细胞检测,分析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与红细胞各参数[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差异.结果 535例儿童中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携带者319例,检出率为59.63%,包括α-地中海贫血145例,β-地中海贫血167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7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地中海贫血组及β-地中海贫血组的RBC和RDW水平明显升高,而Hb、HCT、MCV、MCH及MCH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α-地中海贫血组的HbA2、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β-地中海贫血组的HbA2、HbF、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而Hb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检测中常见的4种基因型αα/--SEA、βCDs41-42/β、βIVS-Ⅱ-654/β、βCD17/β患儿的Hb、HCT、R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杭州地区儿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多样化,α-地中海贫血主要以--SEA多见,β-地中海贫血主要以IVS-Ⅱ-654和CDs41-42为主.不同的贫血类型的红细胞参数差异较大,常规检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及Hb电泳对于早期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儿童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基因检测

    胰腺残端经腹壁悬吊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

    张健朱霄峰曹国良韩春蕃...
    1949-1953,1958,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残端经腹壁悬吊技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4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87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肠吻合术时行胰腺残端经腹壁悬吊患者45例(悬吊组),未进行悬吊患者42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BMI、实验室检查、基础疾病等)、术中指标(胰腺质地、肿瘤直径、胰管直径、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指标(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胰瘘(POPF)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指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胰腺质地、肿瘤直径、胰管直径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悬吊组胰肠吻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术后指标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悬吊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胰管直径是LPD患者发生POPF的危险因素,而胰腺质地软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胰腺残端经腹壁悬吊技术在胰肠吻合时暴露充分,操作方便,吻合口质量高,该技术能够缩短胰肠吻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腺残端悬吊腹腔镜胰瘘

    胸水DNA倍体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检测对良恶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朱涛王兆丰
    1954-1958,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水DNA倍体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对良恶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伴胸水的患者7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纳入同期入院存在胸水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胸水及外周血标本进行DNA倍体及CYFRA-21-1 阳性率的检测,并统计比较外周血及胸水标本中DNA倍体、CYFRA-21-1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能.结果 病例组胸水、外周血的DNA倍体和CYFRA-21-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胸水DNA倍体和CYFRA-21-1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水DNA倍体联合CYFRA-21-1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的AUC为0.980,大于单一指标胸水DNA倍体的AUC 0.964和胸水CYFRA-21-1的AUC 0.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水DNA倍体联合CYFRA-21-1检测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0.96,准确度为0.98.结论 肺癌患者胸水出现DNA异常增殖及CYFRA-21-1阳性率增高且远早于外周血标本,胸水DNA倍体及胸水CYFRA-21-1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效能,值得予以重视应用.

    肺癌DNA倍体胸水流式细胞术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集成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分析特应性皮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凌铿王建国
    1959-1963,后插3-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策略,初步探索特应性皮炎(AD)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从基因表达谱数据库(GEO)中检索了两个基因表达数据集,分别包括20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皮肤和51例未经治疗的AD患者病损皮肤进行建模,以及22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皮肤和30例AD病损皮肤用于验证,以确定DEGs.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对DEGs进行了验证.通过CIBERSORT来评估AD的炎症状态,进一步探讨DEGs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志愿者比较,AD患者中MAPKAPK5反义RNA 1(MAPKAPK5-AS1)的表达有差异.此外,AD与健康志愿者之间皮肤的6种免疫细胞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MAPKAPK5-AS1的表达水平与初始B细胞、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和活化的肥大细胞的数量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 MAPKAPK5-AS1可能是AD的一个重要的DEGs,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存在关联,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应性皮炎机器学习策略诊断标志物免疫细胞MAPKAPK5反义RN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