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永升

月刊

1005-5509

zjzyxb@163.com

0571-8661369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临证体会

    张洁杨帆张泽元沈宇超...
    1269-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发基于"治痿独取阳明"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体会.[方法]立足桡神经损伤的症状表现,探析其病因病机,并深入分析"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以经典条文为指导,阐发运用外治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策略,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桡神经损伤的成因不外乎虚实,虚证包括脾胃虚衰、肝肾亏虚,实证包括湿热、瘀血、痰浊阻滞,易发为虚实夹杂证."治痿独取阳明"非独专注脾胃,同时也并非一味补益脾胃之虚,而是重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辨别虚实,兼顾五脏,以疏通和补益气血为根本.在"治痿独取阳明"指导下的外治策略可总结为"针灸治病,重取阳明""穴位按摩,推行气血""中药外用,活血通络""康复锻炼,辅以理疗""中西并举,效捷为要",临床上诸多手段灵活配合,能够收获显著效果.所举医案中,患者因车祸损伤桡神经而发病,辨为瘀血阻滞之痿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综合运用针刺、推拿以及中药熏洗等手段,治疗1月患者手腕活动自如,收效显著.[结论]"治痿独取阳明"非独补益脾胃之虚,而是重在畅达阳明气血,使得气机和调,生化正常.该理论开创了从活血化瘀角度论治桡神经损伤的思路,重视发挥针刺、推拿及中药熏洗等外治法的优势.

    桡神经损伤痿证治痿独取阳明瘀血阻滞活血化瘀针刺中药熏洗外治

    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观察

    曹星星尹正录黄灵慧王娜...
    1274-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PS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1例脱落)和对照组(29例,1例脱落).对照组给予综合性、个体化的直肠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的CC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均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上述阶段的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PSC,可改善患者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提高盆底快慢肌的肌力和慢肌的耐力,提升治疗效果.

    卒中后便秘电针直肠功能训练疗效观察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盆底肌俞募配穴

    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学术经验探赜

    朱可安陈汀陈扬吴学文...
    1279-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收集、分析林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验案,明确特应性皮炎多因先天体质特异或后天失调,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并从"针灸止痒安神""经方调体固本"两方面解释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林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病机关键在于先天体质特异,并感受"湿""热"等病邪郁于皮肤,从而产生瘙痒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剧烈瘙痒影响患者情志,异常情绪同时又加重瘙痒,形成痒-抓循环.在临床治疗中,林教授认为纠正特异体质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倡导"针灸止痒安神""方药调体固本".在外以针灸止痒调神,改善患者瘙痒和异常情绪,防止痒-抓循环的产生;在内以经方调体,遵循"人-病-方"的遣方思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特征再加以辨证施治,灵活加减,改善患者特异体质.病案中患者存在多年过敏病史,疾病迁延不愈,剧烈瘙痒与情绪异常并存,针刺以止痒调神,改善瘙痒与异常情绪,辨其体质为小柴胡体质,以小柴胡汤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病体,终得良效.[结论]林教授治疗特应性皮炎以"止痒""调神""调体"为诊治原则,以针灸止痒安神、以经方调体固本,内外兼调、标本兼治,临床疗效突出,拓宽了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思路,其临证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特应性皮炎经方体质学说针药结合调神针法医案名医经验林咸明

    穴位敷贴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张华陈曼李娈
    1284-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衡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观察组给药醒脾养儿颗粒同时进行穴位敷贴,连续治疗9 d.比较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胃肠指标包括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力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主症、次症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GAS、MTL水平上升,SS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AS、MTL更高,SS水平则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进程,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而且安全性好.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穴位敷贴醒脾养儿颗粒中药酪酸梭菌活菌散胃肠激素临床疗效

    基于倾向性评分法探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L4/5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吴双吕智桢周星辰利涛...
    128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L4/5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122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侧型组、双侧型组及中央型组,匹配后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单侧型组36例,双侧型组35例,中央型组35例.三组患者均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每周均治疗3次,隔日1次,疗程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对三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差异进行评价.[结果]在三组间不均衡的协变量年龄、性别、病程、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经匹配后均达到均衡(P>0.05).治疗2周和半年后随访结果显示,组间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型远近期疗效均优于双侧型与中央型(P<0.05).[结论]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同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双侧型及中央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杠杠定位手法倾向性评分队列研究临床疗效正骨手法推拿疗法吕立江

    从经筋视角探张家山汉简《引书》

    宋宇轩张雷徐亚静李梦醒...
    1295-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经筋的视角来阐述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为《引书》中古老的导引术应用于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先秦秦汉时期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记载入手,对先秦秦汉时期的导引术进行概述.探索导引术与经筋之间的深入关系,选取《引书》中运用导引术治疗的骨伤科疾病,如项痛、踝痛、膝痛和肩痛,对相关导引术式及导引动作进行分析,并从经筋的视角对导引术式进行医理探讨.[结果]先秦秦汉时期所叙述的导引以单纯肢体运动为主,《脉书》中所阐述的经脉多为经筋.运用经筋理论分析,《引书》中治疗项痛的导引术主要是治疗太阳经筋的项痛;治疗外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少阳经筋,治疗内踝痛主要是调理足太阴经筋;治疗膝痛的导引术共同调节足六经的经筋.运用导引术"猿行三百"治疗手少阳及手阳明经筋所生肩痛,运用导引术"前掾"治疗手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支落"治疗足太阳经筋病所致肩痛,运用导引术"後復"治疗手太阴经筋病所致肩痛,这些案例运用经筋理论解释更加合理,并可进一步阐释导引术的治疗原理,明确不同导引术对应的适应病证.[结论]从经筋视角分析《引书》中的导引术式,能够进一步明确导引术所治疗的病位,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可为导引术在现代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

    先秦秦汉出土文献《引书》导引术经筋张家山汉简

    李用粹《旧德堂医案》证治经验探析

    范佳美李冉王泽颖
    1301-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清代名医李用粹所著《旧德堂医案》的学术特色,从而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方法]以《旧德堂医案》所载67则医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炼、分析医案中主症、病位、证型、治则及用药遣方,并参证其他相关典籍,总结李氏学术思想及证治经验.[结果]李氏幼传家学,广撷各家思想之精华,补前人所未发.学术上以《内经》之基,并深受东垣学说影响,对"阴火"见解独到.临证谨遵整体,用药择时;上病下取,巧妙辨施;提倡调脾为本,并重肝和之要,顾护脾肾;色脉为先,精于脉诊,脉症为逆,因脉施治;用药平和,慎用攻伐,善用报经引使药物,巧用代赭.[结论]《旧德堂医案》选案精要,理法方药完备,其蕴含的李氏鲜明的诊疗特色对开拓辨证思维,指导临床诊疗皆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后世研习与继承.

    《旧德堂医案》李用粹学术思想《黄帝内经》整体观念脾胃脉诊诊疗特色

    基于"理法方药"思想的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周怡丹金聪伟
    1305-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医学"理法方药"思想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索中医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合的意义、方法以及中医药院校培养人才的新路径.[方法]在中医学"理法方药"思想背景下,从"理""法""方""药"四个思想维度出发,运用多维度分析方法,阐释"理法方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找到二者创新结合的实践运用路径.[结果]以中医学"理法方药"思想内涵为引,探究"理""法""方""药"四个思想维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借鉴、原则拓展、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阐明了"理法方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统一性.从"理""法""方""药"四层思想维度,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并据此提出"理法方药"在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实践运用路径.[结论]"理法方药"思想中的"理""法"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原则相呼应,"方""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案和教育手段相契合,四者是一个环环相扣、系统推进的整体,以"理法方药"思想探究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既是推动当代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创新方案,也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是推动中医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应有之义.

    理法方药中医药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高校文化新时代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规培医师中医药适宜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潘波王未寒
    1311-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教学实践,提升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学员岗位胜任力.[方法]在本基地选取近三年150余名中医规培住院医师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360度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和理论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培养结束后委托第三方专家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核,对照组采取普通规培模式,并对两组学员培训结果进行比较.根据现行中医医师规培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对本次中医药适宜技术教学实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融入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的中医医师规培学员在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岗位胜任力方面确实优于普通规培模式.在阶段性考核与Mini-CEX评价中,实验组考核平均分为(94.51±1.54)分,对照组考核平均分为(80.22±1.17)分;在中医药适宜技术实操模块考核中,实验组平均分为(96.78±1.56)分,对照组平均分为(76.11±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养融入中医医师规培,不仅能够打造一支中医药实践能力突出、中医药服务能力出色的中医医师队伍,丰富中医医师规范化内涵建设,也能为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岗位胜任力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规培教学人才培养基层医疗医改

    基于"复气"理论论治过敏性皮炎

    李亚琴汪津禾李雅宁郎婧...
    1315-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复气"理论探讨过敏性皮炎病机及治法.[方法]查阅古籍及文献,论述"复气"理论内涵,结合过敏性皮炎发病特点,从"复气"理论深入分析过敏性皮炎病机与治法,并附病案佐证之.[结果]过敏性皮炎属中医学中"漆疮""桃花癣"等范畴,常于春、秋季节加重或发病,并易复发."复气"是自然界中五行之间保持阴阳平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人体调节五行平衡的机制.受《素问·气交变大论》"复气"理论的启发,结合过敏性皮炎临床特点及春、秋季节气候特点探讨其病机及治疗方法,认为其核心病机为"脾土不及,易感外邪;肝风助发,来势急骤;金气来复,燥热相兼",并提出"培土疏肝,清金润燥"的治疗原则.基于此及大量临床实践,自拟制复润燥消红方并收效甚好.文中病案,辨为脾虚肝旺证,治以健脾疏肝、润燥消红,方拟制复润燥消红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基于"复气"理论论治过敏性皮炎,本质在于调节五行之间的平衡,制复润燥消红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并可防其复发,为过敏性皮炎提供了一种有所裨益的辨治新思路.

    过敏性皮炎漆疮复气制复润燥消红方五行胜复医案《黄帝内经》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