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范永升

月刊

1005-5509

zjzyxb@163.com

0571-86613692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一类中医学术性期刊,以报道本院教育、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主,兼顾本省及国内外有学术见解的优秀中医学论文,以提高为主兼顾指导自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XCL12/CXCR4生物轴探讨清心饮抑制CVB3感染后CMVECs发生EndMT的作用

    代楚行陈俊王壹民刘强...
    699-707,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12(chemokine 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生物轴在清心饮含药血清抑制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VECs)发生内皮间充质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CMVECs设计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XCR4拮抗剂组、清心饮组和清心饮+CXCR4拮抗剂组.除正常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杜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cation of Eaglews medium,DMEM)培养外,其余各组CMVECs先用CVB3培养基感染2 h,后弃去CVB3培养基,改为普通培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qPCR)等实验方法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XCL12和CXCR4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31表达下降(P<0.01),α-SMA、CXCL12和CXCR4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CXCR4拮抗剂组、清心饮组CD31表达增强(P<0.01),α-SMA和CXCR4表达下降(P<0.01),CXCR4拮抗剂组CXCL1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心饮组CXCL12表达下降(P<0.05).与清心饮组比较,清心饮+CXCR4拮抗剂组CD31的表达增强(P<0.05),α-SMA、CXCL12和CXCR4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CXCL12/CXCR4生物轴参与了CVB3感染后CMVECs发生EndMT的过程,拮抗CXCL12/CXCR4生物轴能够明显增强清心饮对该过程的抑制.

    清心饮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柯萨奇B3病毒内皮间充质转分化CXCL12/CXCR4生物轴

    6-生物素氨基己酸-七叶亭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王佳茂韦永华卢易扬李美芽...
    708-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6-生物素氨基己酸-七叶亭(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esculetin,Bio-AHA-ESC)制备工艺,并初步评价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I]和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N,N'-dicyclohexyl carbodiimide,DCC)为偶联催化剂,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EDCI用量、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用量和七叶亭(esculetin,ESC)与6-生物素氨基己酸(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Bio-AHA)投料比,优化合成制备工艺;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鉴定.最后对其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和抗炎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EDCI是较为理想的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为:ESC与Bio-AHA摩尔比为2:1,DMAP添加量为EDCI摩尔数的十分之一,干燥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溶解,室温搅拌反应6 h.经鉴定产物为Bio-AHA-6-位羟基衍生化ESC,该产物在20.00~80.00μmol·L-1剂量范围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损伤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分泌,尤其在80.00μmol·L-1时其与ESC生物学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温和、高效、专一,而且易于纯化的Bio-AHA-ESC制备方法,所得产物较好保持了ESC生物活性,为下一步深入探究中药活性单体ESC结合靶蛋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七叶亭生物素化化学合成结构鉴定抗氧化抗炎

    "水象"视阈下肿瘤"瘀毒互结"病机探微

    吴菲菲姜涛吴含章杨楚琪...
    716-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水象"视阈探讨肿瘤"瘀毒互结"病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具有中医原创特色的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象思维,从"水象"视阈,谈人体之血象于自然之水,人体经脉象于自然水系,探讨肿瘤"瘀毒"之"瘀"象于河道之"淤","瘀毒"之"毒"象于水体污染,并以河道淤泥堵塞及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归纳演绎出肿瘤"瘀毒互结"的治则治法.[结果]以"水象"视阈观之,肿瘤"瘀毒互结"与河道淤堵、水体污染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治疗后机体正气的亏损与水系治理后生态环境的退化,均存在共同之"象".水系治理的方针法则亦可类比运用于肿瘤"瘀毒"的治疗:河道之"淤"需顺水清淤,肿瘤"瘀毒"之"瘀"需化瘀通脉;水系污染需清污澄源,"瘀毒"之"毒"在解毒寻根;水系治理需重培土,"瘀毒"同治必重扶正;治水当按需制宜,治"瘀毒"应分期论治.[结论]"瘀毒互结"是肿瘤的一大核心病机,象思维是中医的原创思维,从"水象"视阈论证"瘀毒互结"病机,具有中医的原创特色.

    肿瘤瘀毒病机水象治则治法水系理治中医原创思维

    《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探讨

    张瑞迪徐光星
    72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明晰《医学真传》的学术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学服务.[方法]熟读《医学真传》一书,搜索相关文献,阅读与其理论相通的有关著作,结合高世栻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结果]高世栻提出"真"的概念一方面是由于早年习医不得要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纠正当时医家套用成方、辨证不详的不良风气.其所传真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正名定分、重视经典,针砭时弊、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究本探原.其所传真学对现代的中医教育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即:传真法、授真知、育医德.研究《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对提高医疗水平、深入研究疾病本质以及现代的中医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结论]明晰《医学真传》中"真"的特点和意义,可为现代的中医学习和教育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挖掘钱塘医派的学术思想,推动浙派中医和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对于其中语焉不详、补弊救偏之词,学者当灵活看待,不可吹毛求疵、胶柱鼓瑟.

    医学真传学术思想高世栻钱塘医派浙派中医中医临床中医教学中医文献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中医何若苹辨治结直肠癌用药规律

    叶璐傅丹旦何若苹
    728-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名中医何若苹辨治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探讨其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以期指导临床.[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何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熵聚类等方法,分析总结何师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录入条件的病例105例,共计192份处方资料,涉及中药165味,其中使用频次50次以上的有21味,主要为补益类及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类中药,药物性味以甘平为主,主入脾、胃、肺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核心处方由黄芪、枸杞、女贞子、猪苓、茯苓、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猫人参、苍术共9味药物组成,内含"枸杞、女贞子""猪苓、茯苓"及"白花蛇舌草、猫人参"三组常用药对.基于熵聚类获得5首候选新方.[结论]何师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以"扶正祛邪"原则为指导,重视补益脾胃、扶助正气,祛邪以清热利湿为主,恢复肠道气机,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与借鉴.

    结直肠癌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用药规律名中医经验何若苹

    国医大师葛琳仪浅谈痔术后"气"的演变及诊治规律

    孙灵钰徐素美方征宇张烁...
    734-736,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葛琳仪教授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分析葛老对痔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葛老治"气"的理论基础及诊治规律,并列举一则验案加以佐证.[结果]葛老指出,痔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病机是"三焦气化不利,瘀血阻滞经络",倡导内外兼治,内服拟清肺润肠、调气运中、清热活血以疏利三焦气机,外治采用自制膏药局部外敷联合脐疗法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从而促进局部创面愈合.文中所附医案,葛老辨证属三焦气化不利,局部瘀血阻络,选择内外兼治,内治清肺润肠、调气运中、清热活血,方拟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予自制膏药局部外敷联合芒硝敷脐,疗效颇佳.[结论]葛老从"气"论治痔术后并发症,内外兼治,经验独到,值得学习并推广运用.

    痔术后内外兼治膏药创面愈合医案国医大师葛琳仪

    谢强教授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经验

    张艳艳谢强熊高云吕善广...
    737-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谢强教授运用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整理谢教授医案,查找相关文献,分析选穴及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耳鸣的机制,阐述转移兴奋灶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的临床经验.[结果]谢教授在治疗时先刺远离患处的健侧远端腧穴,针刺时针尖朝患部方向强刺激,使脑部兴奋灶转移;后刺近端上部患处腧穴,轻手法、弱刺激以应答远端腧穴针气.针刺取穴选取健侧合谷、神门、外关等远端腧穴为主,重刺激;选取听会、翳风、翳明、百会等病位近端腧穴为辅,轻刺激作为应答.文中所举验案为肝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耳鸣,谢教授运用转移兴奋灶针法,滋补肝肾、清养耳窍,疗效甚佳.[结论]谢教授重视"近病远治",倡导"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治疗原发持续性耳鸣,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适宜临床推广.

    耳鸣转移兴奋灶针刺法旴江医学验案中医传承名医经验谢强

    从丹溪传承河间看金元胃阴学说发展

    朱佳杰傅睿刘珊杨良俊...
    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朱丹溪对刘河间学术思想的传承,探讨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方法]通过对刘河间和朱丹溪主要著作的研习,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搜集、整理、归纳刘河间及朱丹溪胃阴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分析两者间的传承发展关系.[结果]刘河间虽以火热立论,但亦十分重视脾胃,且提出"胃中润泽"的观点,临证多用寒凉药物,辅以滋阴降火,并顾护脾胃.朱丹溪通过亲炙罗知悌,全面继承河间学说,在其"火热论"的基础上,提出"相火论",提倡"滋阴则火自降";进一步发展河间"阳热怫郁、宣通玄府"的观点,创立了著名的"六郁"学说,着眼于脾胃气机升降;传承河间"胃中润泽说",治以"养胃滋阴",形成了独特的丹溪养阴理论.[结论]研究朱丹溪对刘河间的传承脉络,对于理解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了解金元时期胃阴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河间朱丹溪胃阴传承金元四大家

    潘善余治疗慢性咳嗽经验举隅

    徐浩娟刘军芳吕良贞潘善余...
    745-747,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潘善余主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从如何辨病论治,如何应用清热、治痰、补虚的方法等方面,总结潘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附验案一则以佐证.[结果]潘师在临床诊治中,常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根据各种慢性咳嗽的特征及其伴随症状,辨病论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痰热咳嗽;重视行气化痰和祛痰豁痰排痰法的应用;对反复发作的咳嗽,常祛邪与益肺、健脾、补肾纳气相结合.所举验案辨为风邪缠喉、痰热郁肺证,先治以清热宣肺化痰、祛风利咽通窍;后根据病情转变,及时结合益气固卫法,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潘师治疗慢性咳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辨病论治;应用清热、治痰、补虚的方法辨证施治,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咳嗽辨病论治清热治痰补虚潘善余

    夏永良应用"玄府郁闭"理论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经验浅析

    张世翼夏永良
    748-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玄府郁闭"理论,探讨夏永良老师治疗湿热郁闭型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查阅《黄帝内经》《素问玄机原病式》及后世医药典籍,分析"玄府郁闭"的理论依据,收集整理夏师门诊诊治的湿热郁闭型青春期后痤疮病例,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及用药特色,最后分析典型案例进一步论述夏师临证经验.[结果]夏师认为,湿热郁火之邪可致玄府闭塞、气津不通而发生痤疮,治疗中应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基础,清里之湿热,开表之玄府,畅其气津,祛其郁阻,则痤疮可消.所举验案,夏师辨为湿热内蕴、经络瘀滞之证,治拟清热利湿、宣郁通络之法,方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升降散、葛根芩连汤加减,辄收佳效.[结论]夏师治疗湿热郁闭型青春期后痤疮以开通玄府为基础,标本兼顾,并注重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其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青春期后痤疮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辨证论治临证经验医案夏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