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柴可群

月刊

0411-8421

zjzyzz1956@163.com

0571-88849074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132号

浙江中医杂志/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交流临床心得,推广科研成果,培养中医人才,理论实践并重,提高普及兼顾,努力弘扬中医学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伏风引触"论治特应性皮炎

    余峥瑶马丽俐
    37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体质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伏风引触"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特应性皮炎患者禀受先天邪毒,又因正气欠充,邪气得伏,深藏血脉,每逢外邪引触,外发肌肤,因此皮损发作迅速,范围广泛.风邪内生、因虚而伏是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基础,因加而发、内外合邪是特应性皮炎发作期的主要病机,邪气久稽又暗耗津血,化燥伤阴,形成恶性循环.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常见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常反复,难治愈,临证应抓住"伏风"与"正虚"这两处关键,运用"补""透"相兼之法,一方面宣通水道,透邪外出,一方面补气养血,托邪达外,并根据病情变化分期论治,临床验之效佳.

    伏风特应性皮炎过敏性体质补透相兼

    虞山外科源流探析

    黄华马俊杰
    38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虞山外科是虞山医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强调外科病亦须辨证论治,当病证结合,代表医家有余听鸿、章成器、陈憩亭、缪柳村及金兰升等.梳理虞山外科传承发展脉络及学术特点,分别从虞山外科的起源与发展、仲景学说对虞山外科的影响、虞山外科对现代医家的影响三方面进行阐述,为虞山医派的传承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虞山外科仲景学说源流

    《时病论》辨治湿病学术思想浅析

    贾桂娈吴建良金建芳项祖闯...
    383-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时病论》辨治湿病学术思想.方法:从辨证、立法、方药、医案分析等角度总结雷氏辨治湿病的学术特点.结果:《时病论》论及四时湿病及兼夹证27种,湿病误诊医案12则,治湿18法,备用成方23首,前人方剂10首,以法代方10首.湿病辨表、里、寒、热、新、伏,表湿宜辛散,里湿宜渗利,寒湿宜辛热燥湿,湿热宜清热通利,湿温宜宣透膜原,新湿宜风药胜湿,伏湿宜健脾燥湿.治湿寒温并用,擅用引经药,误诊湿病凭脉辨证.结论:《时病论》对湿病辨治见解独到,理法方药新颖,构建了全新的中医湿病辨治体系,对当今中医辨治外感时病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时病论湿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致瘀血九因浅析

    杨佳颖陈金旭陈卓张爱琴...
    385-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金匮要略》中有关瘀血的内容,获取临床证治思路.方法:通过研读《金匮要略》中与瘀血相关的条文,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探析有关瘀血的成因及论治方法.结果:究《金匮要略》中致瘀缘由,大致可分为外伤、七情、寒凝、热邪、痰水、气虚、血虚、虚劳、产后九种.结论:对《金匮要略》的瘀血理论进行系统阐述,有助于深入了解病因病机,使辨证精准,提高临床疗效.

    金匮要略瘀血中医病因

    王坤根脾胃病遣方经验撷菁

    余金犇孙洁智屹惠黄培...
    387-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王坤根治疗脾胃病的遣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学习王坤根学术经验,整理分析其临证医案,介绍其遣方经验.结果:王坤根认为诊治脾胃病的辨证要点在于辨清脾胃虚实、燥湿喜恶、气机升降、木土关系,拟方以脾胃分论同治、五脏共治、木土同调为特色,强调遣方必有出处,经方为经,时方为纬,自拟验方如柴郁二陈汤、柔肝和胃饮、痞痛舒等,疗效明确.结论:王坤根治疗脾胃病遣方有其个人特色,为临床诊治脾胃病提供借鉴.

    王坤根脾胃病遣方论治名医经验

    俞景茂论治小儿遗尿症经验探析

    莫燕玲李岚
    390-391页

    俞景茂遗尿脾肾两虚名医经验

    连建伟息风法浅析

    李缘慧连建伟
    392页

    息风法连建伟名医经验

    王强基于"阳微阴弦"理论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经验

    王以晴万素霞张丹怡王强...
    393-394页

    阳微阴弦PCI心绞痛胸痹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孙迪赵俊周赵薇马洁...
    395-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心力衰竭(CHF)各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揭示CHF证候本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各类中医证型CHF患者129例,同时设立同时期心功能正常对照组30例.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明确CHF各类中医证型与Hcy、UA及心功能之间的联系,揭示各类中医证型在CHF进展过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心功能级别的上升,中医证型从气虚血瘀、痰饮阻肺至气阴两虚、阳虚水泛演变进展(相关系数rs=0.22,P=0.012).各组中医证型CHF患者的Hcy和U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各中医证型组中,Hcy在阳虚水泛型、气虚血瘀型中升高较为显著,与痰饮阻肺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UA在阳虚水泛型中最高,与气虚血瘀型、痰饮阻肺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的恶化,中医证候演变呈气虚、痰饮、血瘀向阴虚、阳虚的方向进展,与心衰病机演变一致.Hcy、UA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反映出CHF心功能的恶化程度,可能是CHF进展的物质基础,对CHF证候本质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功能

    息风滋阴方治疗阴虚风动型缺血性脑卒中57例

    张东潘成年李忠学金鹏飞...
    397页

    缺血性脑卒中息风滋阴方阴虚风动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