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季刊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Journal Electronic Jourmal of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of Cancer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癌性肠梗阻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策略

    江华孙明伟蔡斌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梗阻是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急诊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患者就医之时,其原发肿瘤往往已经处于晚期,加之肠梗阻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合并存在,此类患者多处于严重的代谢不稳定状态,如不能及时合理处理,导致不良结局的风险极高.传统上,急诊手术治疗是处理急性肠梗阻的外科首选措施.然而,对于急性癌性肠梗阻患者而言,由于上述代谢不稳定因素和肿瘤消耗等多重危险的存在,急诊手术并发症、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病死率.随着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急诊外科和创伤外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急性癌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也应引入这一针对外科复杂问题分期、分阶段处理的策略.随着技术进步,癌性肠梗阻的DCS治疗也更加微创化,尤其是随着肠梗阻减压导管(DT)和肠道自膨胀金属支架(SEM)等内镜干预技术的引入,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不必进行急诊手术,即可在水电解质、营养状况方面显著改善,严重的炎性反应获得缓解后再行限期手术.总之,对于结直肠癌癌性肠梗阻患者,急诊早期救治的目标就是解除梗阻,而不是创伤较大的根治性手术治疗,通过综合应用SEM、DT等微创技术和营养治疗等手段,多数患者可能不再必须接受急诊手术,而可以在更稳定的条件下接受限期手术,取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结直肠癌肠梗阻损伤控制性手术急诊外科营养治疗

    靶向谷氨酰胺代谢增强抗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春艳孟翔宇黄岚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被认为是肿瘤的两大特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成功,开启了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新纪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有助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处于高代谢状态,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来满足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增殖需求.对谷氨酰胺的高需求导致多种类型的肿瘤对谷氨酰胺的依赖性.谷氨酰胺的代谢变化对肿瘤侵袭性和肿瘤微环境的重塑有显著影响.谷氨酰胺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激活也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大量消耗会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以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本综述总结了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特征及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靶向谷氨酰胺代谢增强抗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的最新策略.

    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肌肉减少症和肿瘤恶液质的概念辨析

    张锋敏吴浩凡庄成乐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肌疾病,以肌肉含量和功能的病理性下降为特征,好发于老年人群.大多数肿瘤患者都是高龄患者,患者在肿瘤发生前可能已经患有肌肉减少症.同时,肿瘤促进了肌肉衰退,使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肌肉减少症.恶液质也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多因素综合征,表现为厌食、非自愿体重下降,可伴有持续的骨骼肌萎缩,不能通过传统的营养治疗完全逆转,最终可能导致进行性的功能障碍.肿瘤肌肉减少症和肿瘤恶液质在病因和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肌肉含量的减少是这两种综合征的常见诊断要素,故肌肉减少症和恶液质常常相互指代.因此,详细阐述两者在肿瘤患者中的特点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和恶液质进行了全面的比较,阐明了这两种疾病的异同,并为肿瘤肌肉减少症患者的管理提供了循证策略.

    肿瘤肌肉减少症恶液质防治策略

    2024年《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第11卷第3期主要内容预告

    163页

    损伤控制性手术下肠内营养改善癌性肠梗阻患者营养状况的进展

    张瑞鹏王璐孙明伟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养风险在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由于肿瘤本身的快速生长和代谢活动导致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且一些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也会进一步加重代谢负担,如遇到继发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肠梗阻,患者营养摄入进一步受到限制,营养不良发生率上升.营养不良会降低身体功能、增加感染和并发症风险,使术后康复变得更加困难.在营养不良所致整体功能下降时行手术治疗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目前针对癌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但营养不良会增加这类患者的术后病死率.因此,先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成为治疗癌性肠梗阻患者的关键点.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联合肠内营养对改善癌性肠梗阻患者营养状况更为合适.可以先通过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或肠道自膨胀金属支架等技术解决肠梗阻问题,开通营养通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架起限期根治手术间的桥梁,改善患者预后.

    损伤控制性手术癌性肠梗阻营养不良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肿瘤营养治疗系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丛明华
    16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结局指标是评估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传统的临床结局指标忽视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因此近年来患者报告结局(PRO)备受关注.在肿瘤领域,PRO可用于评估和监测症状,调查治疗满意度等,并对治疗决策和医疗政策产生影响.目前基于PRO的线上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肿瘤营养领域,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PRO)系统可被应用于营养筛查、监测和管理,以此来提高干预效率,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并促进患者对营养干预的积极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未来基于PRO的临床支持系统更有望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本共识依据专家意见,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提出了 ePRO系统在肿瘤营养临床和科研环境中的规范应用建议,以期推动肿瘤营养诊疗的高效性和全程性.

    患者报告结局电子患者报告结局系统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肿瘤营养人工智能

    征稿启事

    180,257页

    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专家共识(2024年)

    饶本强王诗婉石汉平曲晋秀...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HDVC)治疗疗效并不稳定,需要精准强化治疗.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缺乏肿瘤HDVC规范化治疗方案,对肿瘤HDVC精准强化治疗也缺乏共识,严重影响肿瘤HDVC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控瘤新药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营养代谢分会部分对肿瘤HDVC治疗具有较丰富经验的专家,对肿瘤HDVC治疗机制、HDVC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肿瘤HDVC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治疗优势方案、不良反应预防和治疗、敏感性精准治疗代谢分子表型、强化治疗策略和疗效监测等形成了共识.肿瘤HD-VC治疗专家共识将有助于提高肿瘤HDVC治疗规范化水平和疗效.

    大剂量维生素C肿瘤治疗专家共识

    高浓度维生素C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葡萄糖摄取的作用

    杜艳平区俊文刘曼婷卢芷彤...
    18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葡萄糖摄取的作用.方法 应用CCK8法分析维生素C作用于A549细胞的IC50值;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0~8 mmol/L)和葡萄糖(5 mmol/L和25 mmol/L)干预A549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8 mmol/L维生素C干预A549细胞4 h,采用FRASC抗坏血酸试剂盒Ⅱ检测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以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BE细胞)作为对照,分析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的时间变化;然后将A549细胞分为5 mmol/L葡萄糖、5 mmol/L葡萄糖+8 mmol/L维生素C、25 mmol/L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8 mmol/L维生素C四个组干预24 h,检测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以荧光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作为探针检测细胞内葡萄糖摄取量,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体1和3(GLUT1和GLUT3)的表达水平.结果 维生素C作用于A549细胞24 h的IC50为5.192 mmol/L;维生素C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且维生素C浓度为4、8 mmol/L时,5 mmol/L葡萄糖干预后细胞活力低于25 mmol/L葡萄糖(P<0.05);A549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随时间而增加,且在0.5、1、2、4 h时,均显著高于HBE细胞(P<0.05);8 mmol/L维生素C干预24 h,A549细胞内的葡萄糖摄取量降低(P<0.05),且25 mmol/L葡萄糖干预后,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低于5 mmol/L葡萄糖(P<0.05);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时,8 mmol/L维生素C干预后GLUT1、GLUT3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时,GLUT3的RNA水平和GLUT1的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 低浓度葡萄糖时,高浓度维生素C可下调GLUT1和GLUT3表达,降低A549细胞内的葡萄糖摄取量,抑制A549细胞增殖.

    维生素C肺癌细胞增殖葡萄糖摄取葡萄糖转运体

    中链甘油三酯的生酮饮食在化疗3个月以上乳腺癌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刘柳张园园何珍吴贝...
    195-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中链甘油三酯(MCT)的生酮饮食在接受化疗3个月以上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入院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干预3个月以上)120例,简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干预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化疗饮食干预,干预组接受基于MCT的生酮饮食干预,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5周的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2周、3周、5周血酮、血糖及体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免疫指标(CD3+、CD4+、CD8+T细胞)、肠道门水平优势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型菌门)、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低血糖发生率差异.结果 干预1周至5周,干预组血酮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血酮水平高于对照组[(1.84±0.12)mmol/L比(0.41±0.10)mmol/L]、[(2.10±0.11)mmol/L比(0.42±0.09)mmol/L]、[(2.01±0.15)mmol/L 比(0.44±0.10)mmol/L]、[(2.00±0.19)mmol/L 比(0.43±0.08)mmol/L](P<0.05).干预1周至5周,干预组血糖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5周,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体重均下降(P<0.05).干预后,干预组CD3+、CD4+T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70.15±6.07)%比(57.62± 5.09)%]、[(54.02±5.62)%比(43.06±4.98)%],CD8+T 细胞占比[(30.62±3.45)%比(35.62±3.11)%]、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厚壁菌门、变型菌门丰度均较干预前下降,拟杆菌门较干预前上升,且干预组拟杆菌门丰度高于对照组,厚壁菌门、变型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8/60)显著低于对照组(31.67%,19/60)(P<0.05).结论 对接受化疗3个月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基于MCT的生酮饮食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等,生酮饮食治疗乳腺癌过程安全、可行,可为临床乳腺癌化疗及不良反应改善提供参考.

    乳腺癌化疗饮食中链甘油三酯生酮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