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季刊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Journal Electronic Jourmal of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of Cancer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酮饮食:佳肴还是毒药?

    ZHENG XWANG Z
    413页

    FOXP3+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赵霞李艳萍冯宇吕淑贞...
    414-420,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OXP3+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5 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 156 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P3+和CD4+的蛋白表达,记录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 指数、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探讨FOXP3+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56 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51 岁(32~70 岁),乳腺癌组织中,FOXP3+高表达的患者 51 例(32.7%),FOXP3+的表达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21)、PR(P=0.016)、HER-2(P=0.018)、Ki-67 指数(P=0.042)、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1)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TILs的表达与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FOXP3+高表达患者的OS率低于FOXP3+低表达患者的OS率(64.7%比 87.6%,χ2=15.3,P<0.001).FOXP3+高表达患者的 DFS率也低于低表达患者的 DFS率(56.9%比 80.0%,χ2=1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 74 例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FOXP3+高表达患者的DFS率低于FOXP3+低表达患者的D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0,P<0.001).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FOXP3+TILs是乳腺癌患者 OS[HR=2.732(95%CI=1.174~6.207),P=0.023]和 DFS[HR=2.092(95%CI=1.068~4.088),P=0.032]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FOXP3+高表达患者的OS率和DFS率均低于FOXP3+低表达患者,FOXP3+TILs可作为乳腺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乳腺癌FOXP3+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总生存无病生存

    基于代谢组学的肿瘤恶液质差异性代谢物研究进展

    徐静陈美宇张大猛杜沛龙...
    42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恶液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系统综合征,以代谢紊乱介导肌肉萎缩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干扰治疗方案实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期缩短.肿瘤恶液质影响 50%~80%的肿瘤患者,胰腺癌、肺癌、胃癌等肿瘤更有高达 85%以上的恶液质发生率,且 20%的肿瘤患者因为恶液质代谢的巨大消耗而直接死亡.肿瘤恶液质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关于肿瘤恶液质的代谢发病特征、发病机制和药物防治研究备受关注.代谢组学技术通过研究机体代谢物构成和浓度的变化揭示疾病代谢发病特征,近年来广泛用于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的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研究,阐明多组织脏器代谢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总结肿瘤恶液质的代谢改变特征及其代谢途径,阐明肿瘤恶液质的基本改变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尤其是不同类型肿瘤介导恶液质发病的机制及其临床代谢差异,比较临床样本和模型动物肿瘤恶液质代谢轮廓和生物标志物,分析不同肿瘤恶液质的代谢相互作用关系,以期为肿瘤恶液质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药物靶点和临床干预开发提供新思路.

    肿瘤恶液质体重减轻代谢组学骨骼肌萎缩生物标志物

    膳食炎症指数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玄宋秋香赵晓艳黄河...
    429-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慢性炎症状态会导致机体功能失衡,甚至诱发肿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炎症密切相关.膳食作为机体炎症水平的可调控因素,因其不同膳食成分和营养素所呈现的炎症性质和效应水平不同,从而影响机体健康状态.膳食炎症指数(DII)是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各种膳食成分(食物、营养素和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食物成分)与炎症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量化了机体膳食的总体炎症潜力,将个人膳食置于最大程度抗炎到最大程度促炎的连续区间,适用于一般人群膳食炎症水平的评价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经过不断探索与验证,已证实DII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具有较强相关性,而关于DII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健康膳食可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因子的产生而预防和改善慢性炎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为疾病恢复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因此,构建预防乳腺癌发生及其疾病转归的抗炎饮食干预方案,为医护人员制订专业的饮食护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对DII的建立、发展演变及其与炎症、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乳腺癌膳食炎症指数炎症膳食饮食护理

    胃癌术后患者院外营养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何梓雯薛珊李悦王雨柔...
    436-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名第四的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病率高,且术后长期存在,恢复周期长,出院后仍需要进行营养治疗.患者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营养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但目前胃癌术后患者院外营养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并不乐观,营养治疗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对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治疗依从性的评估缺乏标准的评价工具,导致相关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往往仅作为次级指标进行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患者的年龄、知识水平、饮食偏好以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社会经济因素、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等都会对患者的院外营养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目前胃癌术后患者院外营养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和评价工具进行综述,从多角度分析出院后患者营养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提升患者院外营养治疗依从性的方法,以期从医院角度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增强患者院外营养治疗黏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供借鉴与参考.

    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治疗依从性

    人物介绍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