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胰腺癌中医证治研究进展与评述

    陈震
    88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益革新的癌症预防和治疗策略在多种恶性肿瘤的防治中收效显著,而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仍未出现明显转机.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阐明可以为胰腺癌的多学科整合诊治添砖加瓦.湿热证是贯穿胰腺癌病程的核心证候,其重要物质基础组成是肿瘤炎性微环境,清热化湿方可以通过重塑肿瘤炎性微环境抑制胰腺癌恶性表型.临床中,联合清热化湿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系统性炎性反应指数(SIRI)与湿热型胰腺癌细胞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可以指导胰腺癌预后判断.未来基于SIRI的胰腺癌分型诊治有望进一步锁定清热化湿治疗的有效人群,围绕湿热证进行胰腺癌病程全周期证候演变规律相关研究将助力中医基于证候的胰腺癌精准治疗.

    胰腺癌中医证治湿热证

    静脉注射高浓度维生素C在癌症中的作用及应用现状

    区俊文
    892-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静脉输注高浓度维生素C(HVC)在各类癌症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且部分临床研究提示其与放、化疗联合使用能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并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体外及动物实验表明,高浓度维生素C(VitC)具有促氧化、逆转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缺氧和致癌激酶信号转导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尽管既往已经发表了很多Ⅰ/Ⅱ期的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证实HVC具有辅助抗肿瘤的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种低毒的辅助抗肿瘤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作用及意义.

    静脉注射高浓度维生素C肿瘤作用机制生物标志物

    儿童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治疗中肢体生长潜能保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志庆郭卫燕太强
    898-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像学的发展、外科技术的进步、多药物联合化疗以及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密切配合,使保肢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患者的生存率达到了与截肢相同的临床结果,保肢已成为现代肢体恶性骨肿瘤治疗的流行趋势.膝关节周围,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是骨肉瘤最好发的部位.瘤段截除后使用金属假体置换替代骨缺损是保肢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患者术后迅速恢复肢体功能最可靠的保肢手段.本篇讨论的主要是临床上面临的儿童骨肉瘤保肢技术的一个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儿童患肢肢体生长潜能,从而减少日后双下肢肢体不等长问题,是保肢技术发展几十年来最前沿的精准医疗技术跨越之一.根据股骨远端肿瘤与骨骺生长板之间的距离牺牲或保留膝关节,保留肢体生长潜能,3D打印重建假体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对儿童膝关节骨肉瘤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以期对骨肿瘤医生治疗该部位疾病提供一定帮助.

    儿童骨肉瘤保肢生长潜能外科治疗未来发展

    香菇多糖通过IL-6/STAT3通路对AOM/DSS诱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刘俊杰梁家庞天舒薛佳龙...
    90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通过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IL-6/STAT3)通路对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0.865 mg/kg香菇多糖)、中剂量组(1.73 mg/kg香菇多糖)、高剂量组(3.46 mg/kg香菇多糖).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诱导CAC,造模过程中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干预.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度(DAI)评分、结肠长度、肿瘤数目,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及IL-1β、IL-18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IL-6、p-STAT3、c-Myc表达.结果 模型组肿瘤数目、DAI评分、血清IL-6、IL-1β、IL-18含量及结肠组织中IL-6、p-STAT3、c-Myc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体质量、结肠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形态显示结肠组织可见腺癌形成;不同剂量香菇多糖干预后,肿瘤数目、DAI评分、血清IL-6、IL-1β、IL-18含量及结肠组织中IL-6、p-STAT3、c-Myc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体质量、结肠长度高于模型组(P<0.05),病理形态显示结肠组织可见不同级别腺瘤,未出现腺癌.结论 香菇多糖抑制CAC的形成,其抑癌作用与抑制IL-6/STAT3通路有关.

    香菇多糖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斑螯酸钠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刘兴红刘瑾陈海艳郭宇航...
    913-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斑螯酸钠(SC)通过JAK2/STAT3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SC(0.25、0.5、1.0、2.0、4.0、8.0、16.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转染对照质粒或JAK2质粒.处理48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p-JAK2、p-STAT3、p-p38、p-ERK、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 1.0、2.0、4.0、8.0、16.0μmol/L SC处理后,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随着SC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选择SC剂量1.0、2.0、4.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1.0μmol/L SC组的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P>0.05),2.0、4.0μmol/L SC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1.0、2.0、4.0μmol/L SC组的p-JAK2、p-ST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p38、p-ERK、p-JNK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4.0μmol/L SC处理的同时转染JAK2质粒,细胞中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SC能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激活有关.

    胃癌斑螯酸钠增殖凋亡JAK2/STAT3通路

    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牛权毕小刚
    918-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探讨患者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24例手术根治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第16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1)单因素分析见Siew-ert分型、肿瘤大小、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Sie-wert分型、肿瘤大小均是其转移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2)纳入的17组区域淋巴结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单因素分析中,除No.5、No.6、No.111、No.112组淋巴结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不相关(均P>0.05),剩余13组区域淋巴结均与其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No.7、No.11p、No.110组淋巴结均是其转移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至少其中一组区域淋巴结转移时,阳性转移率高达47.4%(3组均阴性时仅4.7%).(3)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术后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5%、8.1%,阴性患者分别为98.3%、76.8%.Log rank检验表明两组总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1)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应明确患者的肿瘤分型及大小,建议Siewert Ⅱ、Ⅲ型和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2)术中行No.7、No.11p、No.110淋巴结冰冻活检病理,发现转移阳性后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术中对清扫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判断.

    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影响因素预后

    可视化分析结直肠癌领域中炎性反应相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王金铭南鹏赵闫美黛郝淑兰...
    926-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归纳结直肠癌领域中炎性反应相关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2000—2023年结直肠癌领域中炎性反应相关研究的文献,运用VOSviewer、CiteSpace、Bibliometrix R-package和Scimago Graphica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 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逐年增加,美国、中国、英国等国家对该领域贡献巨大,哈佛大学、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是该领域发文量前三的机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 Cular Sciences是出版该领域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Hébert JR是发表该领域文献最多的作者,现已形成了多个结构稳定的研究团队,团队间合作相对缺乏.炎性反应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结论 "具核梭杆菌""免疫治疗""药物递送""肠道微生物群""肿瘤微环境""代谢物""网络药理学"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进一步探索炎性反应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优化结直肠癌的预防策略,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措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趋势.

    结直肠癌炎性反应Citespace软件VOSviewer软件BibliometrixR-packag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不同错配修复状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余金川肖雪雪何伟莹杨亚楠...
    937-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错配修复(MMR)状态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KRAS/NRAF/BRAF(KNB)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77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PCR-毛细管电泳法、二代测序技术(NGS)分别检测MMR、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KNB状态,分析不同MMR状态分组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KNB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与pMMR组相比,经典dMMR组患者年龄小、女性多、右半结肠常见、多为黏液腺癌且分化差(均P<0.05);非经典dMMR组患者右半结肠常见,且易见特殊组织学类型(均P<0.05).经典/非经典dMMR组患者均常见MLH1-PMS2共缺失、BR-AF突变和KRAS G13密码子突变(均P<0.05),且MMR IHC与MSI PCR结果高度一致(分别为100%和99.1%).经典dMMR组KRAS突变的患者年龄小、男性多、易见特殊组织学类型,但远处转移少见(均P<0.05),而非经典dMMR组KRAS突变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少见(P=0.005).非经典dMMR组患者中MSH6基因突变率较高(P=0.002),均为MLH1-PMS2完全缺失合并MSH6非经典表达(100%).5例含髓样癌成分的患者均存在MLH1-PMS2完全缺失,其中3例合并MSH2/MSH6非经典表达,这3例中有2例携带MSH6基因c.3261位点突变.结论 经典/非经典dMMR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不同于pMM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MMR IHC检测可很好预测MSI状态.KRAS突变的经典/非经典dMMR结直肠癌患者之间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均常见MLH1-PMS2共缺失、BRAF突变和KRAS G13密码子突变.非经典dMMR患者常见MLH1-PMS2完全缺失合并MSH6非经典表达模式.MSH6基因突变可在部分含髓样癌成分的结直肠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MMRKRAS/NRAS/BRAF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

    2009—2019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分析

    吴玲玲刘付东缪伟刚韩仁强...
    945-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9年江苏省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年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9—2019年肿瘤登记数据连续、完整且符合质量标准数据资料,最终纳入16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统计分析指标包括宫颈癌的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平均发病年龄、标化平均发病年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通过构建出生队列模型,分析2009—2019年出生女性的宫颈癌发病率及其发病趋势.结果 2009—2019年江苏省女性宫颈癌的粗发病率的AAPC为5.62%(95%CI:3.47~7.82),标化发病率的AAPC为4.14%(95%CI:2.06~6.27),二者均呈上升趋势.农村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AAPC=4.46,95%CI:1.13~7.91)上升幅度要高于城市(AAPC=3.83,95%CI:2.81~4.86).女性宫颈癌实际发病平均年龄从2009年的51.53岁增长至2019年的55.07岁(β=0.36,P<0.05),标化平均发病年龄从2009年的48.89岁增加到2019年的50.43岁(β=0.21,P<0.05).2019年60岁及以上宫颈癌构成比为31.90%,高于2009年的22.40%(β=3.66,P<0.05),且相同年龄组出生年份不同的人群,随着出生年份推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2009—2019年江苏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变化趋势比城市地区更明显,平均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

    宫颈癌发病率发病年龄趋势

    点击化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张百红岳红云
    95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击化学是最重要的生物正交化学反应,它像"乐高"一样将分子连接起来.点击化学正深刻影响着肿瘤研究,例如修饰肿瘤细胞、设计肿瘤药物、传输肿瘤药物、药物临床前评估和操控免疫细胞.点击化学也将被用于分子发现和靶向治疗,为肿瘤研究提供新方法.

    肿瘤点击化学生物正交化学肿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