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杨祎杰王帅徐骁
    527-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我国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常较隐匿,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癌症中晚期而错失手术治疗机会.目前对于这部分患者,尽管已有系统性抗肿瘤、局部放疗、介入治疗及肝移植等多种手段,甚至通过新辅助治疗可以将部分初始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但仍有许多患者无法从中获益,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实体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治疗抵抗等起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CAFs的起源及CAFs对肝细胞癌发生和进展等方面的作用机制,阐述了靶向CAFs的潜在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微环境治疗策略

    Dato-DXd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陈露露宋启斌
    535-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目前的标准治疗已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全身化疗纳入其中,但患者的预后仍然充满挑战.研究发现,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NSCLC中广泛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深入探讨了针对TROP2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DS-1062)在NSCLC治疗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详细分析了Dato-DXd的技术设计,通过最新的临床试验数据评估了其疗效及安全性.

    非小细胞肺癌抗体偶联药物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Dato-DXd

    2023年FDA批准的癌症治疗药物进展

    黄青薛畅胡胜
    54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1世纪初以来,癌症药物开发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激酶抑制剂是批准药物数量和适应证最多的产品类别;尽管2011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才进入市场,但已经成为批准数量第二的产品类别.刚刚过去的2023年,美国FDA的药品评审与研究中心(CDER)批准了13种新的癌症治疗药物.近5年来,针对生物标志物定义人群的药物批准数量略有增加,同时出现了与肿瘤解剖部位无关的药物批准.目前,新治疗方法和新技术,如不断发展的AI技术,越来越深入影响着未来抗癌药物的开发.

    癌症药物开发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制剂

    慢病毒介导CIB1表达下调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贾庆华王晓宇张富婷马俊...
    546-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IB1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分为CIB1敲低组(感染CRISPR/Cas9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组.采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β-连环蛋白(β-Catenin)、活化蛋白C(APC)、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IB1敲低组增殖、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减少(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β-Catenin、APC、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 敲低CIB1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CIB1三阴性乳腺癌增殖迁移侵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经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

    陈凤霞浦飞飞
    55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 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处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23)、促进其凋亡(P<0.001),促进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坍塌(P=0.003),提升MDA-MB-231细胞内ROS水平(P=0.034),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水平(P<0.001),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P=0.037,0.028),上调促凋亡蛋白Bax、Bak、Cyt C、Cleaved-Caspase-3表达(P<0.001).结论 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并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三阴性乳腺癌叶酸修饰脂质体槲皮素线粒体凋亡途径JAK2/STAT3信号通路

    FOXP3在BRCA1/2突变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琳茜胡丽陈久安姚璐...
    56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RCA1/2突变乳腺癌FOXP3表达情况及潜在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8例BRCA突变者(BRCA1 16例,BRCA2 32例)和78例年龄匹配的非突变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为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TCGA-BRCA中39例BRCA1、36例BRCA2和948例非携带者乳腺癌的FOXP3 RNA表达水平及其与同源重组缺陷评分的关系.结果 在BRCA1突变者中FOXP3阳性率43.8%(7/16),BRCA2突变者为59.4%(19/32),非携带者为9.0%(7/78).BRCA1/2突变患者FOXP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突变者(P=0.002;P<0.001).TCGA-BRCA结果显示,BRCA1/2突变乳腺癌的FOXP3 RNA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携带者(P=0.02,P=0.004).FOXP3 RNA水平与同源重组缺陷评分正相关(Spearman R=0.30,P<2.2e-16).结论 BRCA1/2突变乳腺癌较非突变者FOXP3表达更高,可能对免疫治疗更敏感.

    BRCA1/2突变乳腺癌FOXP3同源重组修复缺陷

    孟德尔随机化探究Omega-3脂肪酸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

    王嘉琪唐伟黄晓符德元...
    567-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Omega-3脂肪酸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 对Omega-3脂肪酸与乳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与Omega-3脂肪酸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IVs).使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等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对Omega-3脂肪酸和乳腺癌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结果 共筛选出47个与Omega-3脂肪酸强相关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IVW等分析方法均显示Omega-3脂肪酸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间不存在因果关联(P>0.05).MR-Egger回归分析等方法均未检测到明显的基因水平多效性(P=0.319),表明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稳健性.结论 Omega-3脂肪酸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无因果关联.

    Omega-3脂肪酸乳腺癌孟德尔随机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个体化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女性盆底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王捷夫路心然王文鹏
    57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有限元分析研究4种个体化ELAPE手术对于女性盆底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6种女性盆底有限元模型:正常模型、ELA-PE模型和4种个体化ELAPE模型,测量6种模型在相同载荷作用下的各组织最大应力,并观察应力分布.结果 正常模型和ELAPE模型的非肛提肌组织内最大应力为(1.953±0.060)MPa和(5.111±0.081)MPa.模型1的肛提肌部分保留侧和完整切除侧非肛提肌组织内最大应力分别为(3.101±0.133)MPa和(4.868±0.123)MPa,均低于ELAPE模型(均P<0.01).模型2的双侧非肛提肌组织内的最大应力均为(5.138±0.091)MPa,与ELAPE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3和模型4的非肛提肌组织内的最大应力为(4.700±0.105)MPa和(3.653±0.156)MPa,均低于ELAPE模型(均P<0.01).结论 单侧肛提肌切除平面靠近直肠的、双侧耻骨尾骨肌外侧切断肛提肌的、保留直肠前方肛提肌的ELAPE手术对于盆底非肛提肌组织内的应力均有降低作用,其中单侧肛提肌切除平面靠近直肠的ELAPE手术在肛提肌部分保留侧更为明显;单侧肛提肌切除平面靠近盆壁的ELAPE手术对于盆底非肛提肌组织内的应力无明显降低作用.

    直肠肿瘤ELAPE手术盆底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基于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应用研究

    王杰侯明星程海东刘永强...
    578-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人群,每位受试者分别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肠镜检查,以接受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人群为实验组,以接受肠镜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人群为对照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新型粪便分子检测技术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对筛出的阳性人群给予及时干预.结果 共分析了115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敏感度63.2%(43/68),特异度74.5%(35/47);肠镜检查敏感度97.1%(66/68),特异度80.7%(38/47);而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敏感度89.7%(61/68),特异度87.2%(41/47).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等均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敏感度虽低于肠镜检查,但相较肠镜检查操作简单,可居家自测.

    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早筛肠镜检查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

    柯尊乾尹志红周冬朱晓东...
    583-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7天、1个月和3个月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和肿瘤标志物CA19-9的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通过CT评估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三个月,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78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5例.CA19-9明显下降(P<0.01),肿瘤长短径之和明显缩小(P<0.01).治疗前100例患者均属重度疼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7~10分),术后3个月有59例患者疼痛消失(VAS:0分),35例患者轻度疼痛(VAS:1~3分),6例患者中度疼痛(VAS:4~6分),疼痛缓解率100%.结论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疼痛.

    胰腺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125I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