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防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肿瘤防治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

陈焕朝 魏少忠

月刊

1000-8578

zlfzyjzz@vip.163.com

027-87670126

430079

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南路116号

肿瘤防治研究/Journal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由卫生部主管的高级医学学术刊物,以报道肿瘤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动态、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人群队列研究进展

    肖宇轩李卓颖沈秋明谢丽...
    71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造成了世界范围内重大的肿瘤疾病负担,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个体癌症发生的绝对风险.通过对个体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在高危人群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筛查,这对肝癌的一级及二级预防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现有人群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中队列研究报道进行回顾,旨在探讨基于肝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的设计、预测因子和模型性能等关键问题,为未来更全面的肝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

    预测模型肝癌队列研究危险因素统计模型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热点问题解析

    付烊王俊章必成
    718-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良好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已有较多的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指导临床医师有效解决绝大多数irAEs.然而irAEs的定义和判定、时间规律、个体差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irAEs与疗效的关系、免疫重启、特殊人群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重症型、难治性和多重irAEs的识别和处理仍待进一步解决.本文梳理了irAEs的十个热点问题并逐一进行解析,以期给临床医师带来帮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解析

    罕见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杜晓月沈波
    727-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精准医疗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从既往的简单模式转变为复杂的个性化治疗.精确的基因分型将NSCLC从一种疾病转变为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因此,个体化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既往被忽略的罕见突变群体日益成为个体化治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各种针对罕见基因突变的治疗手段如小分子抑制剂、免疫疗法和抗体偶联药物等不断涌现,为罕见突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希望通过阐述罕见突变晚期NSCLC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策略,助力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罕见突变靶向治疗精准治疗

    SV2B过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陈倩徐长玉陈祺宁段虎斌...
    737-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V2B过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胶质母细胞瘤u87、u251细胞构建SV2B过表达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SV2B对u87、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n blot检测SV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V2B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SV2B过表达显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胶质母细胞瘤SV2B肿瘤预后恶性进展

    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磊李晨曦彭辉勇朱栋炜...
    74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验证其作为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NSCLC患者和6例健康者的血浆外泌体进行circRNA测序分析.qRT-PCR法验证60例NSCL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样本外泌体中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NSCLC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浆外泌体中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的表达量与临床病例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hsa_circ_0052513在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qRT-PCR结果确认了测序结果,而在NSCLC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表达降低(P<0.05).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的高表达与NSCLC的肿瘤大小、远端转移和TNM分期相关(均P<0.05).血浆外泌体hsa_circ_0052513诊断NSCLC患者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4(P<0.0001).结论 Hsa_circ_0052513在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有望成为NSCLC新的诊断标志物.

    hsa_circ_0052513非小细胞肺癌血浆外泌体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微浸润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

    刘程浩鲁婷钱芳徐元兵...
    750-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浸润乳腺癌(MIB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影响因素,构建MIBC患者同侧ALN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SEER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2010-2015年病理确诊的4475例原发MIBC女性患者作为建模组,另筛选SEER数据库中2018-2020年病理确诊的2266例原发MIBC女性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收集入组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MIBC患者ALNM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MIBC患者ALNM的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并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纳入6741例MIBC患者中发生同侧ALNM患者为309例,比例约为4.58%.建模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种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分子亚型、边侧与MIBC患者ALNM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0岁、黑种人、组织学分级Ⅱ级及Ⅲ级、原发于右侧的MIBC发生ALNM的风险更高(P<0.05),分子亚型是MIBC患者ALNM的独立影响因素,但HR+HER2+、HR-HER2+、HR-HER2-三种分子亚型MIBC与HR+HER2-亚型间ALNM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利用上述变量建立预测列线图,得出建模组AUC为0.716,(95%CI:0.682~0.750),最佳截断值为0.045,其敏感度为0.733,特异性为0.608.将新建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验证组,其AUC为0.722(95%CI:0.667~0.777).建模组及验证组的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均P>0.05.结论 通过SEER数据库建立的MIBC患者ALNM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SEER数据库微浸润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老年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伍杨李甜史婷婷朱玲玲...
    756-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60岁)肝细胞癌(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下载2005-2020年所有老年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纳排标准,将筛选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70%)和验证组(30%),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老年HCC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并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验证.基于确定的变量,开发并验证列线图,以预测老年HCC患者6、12和24个月的OS.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率和区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134例老年HCC患者,训练组793例,验证组341例.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射治疗被确定为该人群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出的列线图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训练组的C指数为0.745,验证组的C指数为0.704.训练组在6、12和24个月时的AUC值分别为0.785、0.788和0.798,验证组分别为0.780、0.725和0.607.从预测的生存概率到实际观测,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和DCA显示本研究提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年龄、临床分级、临床分期、M分期、肿瘤大小分型和放疗情况均是老年HCC患者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预测老年HCC患者OS,这将有助于老年HCC患者的个性化生存评估和临床管理.

    肝细胞癌SEER数据库老年人预后因素列线图

    免疫炎症联合肝脏功能血液学指标对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

    褚雪镭安宸席玲泽谢虹亭...
    764-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炎症联合肝脏功能血液学指标对结直肠癌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24个月的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无转移组(n=38)、肝转移组(n=43)和非肝远处转移组(n=52),分析无进展生存期的免疫炎症指标和肝脏功能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发生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的准确度,通过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泛免疫炎症值(PIV)、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胆汁酸(BA)是结直肠癌发生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三者联合预测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BA是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二者联合预测肝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PIV和PNI是结直肠癌发生非肝远处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二者联合预测非肝远处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该三种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及净效益值.结论 基于免疫炎症和肝脏功能血液学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免疫炎症肝脏功能血液学指标结直肠癌转移预测价值

    宫颈癌与免疫细胞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刘婧婷周亚威孔令国王千丹...
    772-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宫颈癌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GWAS 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731种外周血免疫表型的数据集作为暴露因素数据,从FinnGen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的GWAS数据集作为结局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模式法进行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排除偏倚和反向因果关系.MR Stei-ger方向性检验用于确定免疫细胞和宫颈癌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到71个免疫细胞亚型与宫颈癌存在相关性,其中31个细胞亚型与宫颈癌高度相关.大部分B细胞是宫颈癌的保护因子.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是本研究中最常见的表达分子,在多种B细胞亚型上表达;IgD+CD38+B细胞上CD20的表达水平(OR=1.887,95%CI:1.078~3.306,P=0.026)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树突状细胞分组中,CD123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OR=2.48,95%CI:1.229~5.003,P=0.011)、CD62L+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OR=2.5,95%CI:1.231~5.077,P=0.011)、CD80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OR=2.62,95%CI:1.244~5.515,P=0.011)和CD62L+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OR=2.641,95%CI:1.246~5.596,P=0.011)上的表达与宫颈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反向MR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妇科癌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免疫细胞和宫颈癌之间的遗传预测因果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宫颈癌患者需重视外周血免疫细胞的筛查.

    宫颈癌免疫细胞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疗效比较

    郝鑫胡崇珠岳瑞雪苗天培...
    779-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分别配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卡铂方案与多西他赛加卡铂方案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共11家三级甲等医院接受HP分别配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卡铂方案与多西他赛加卡铂方案新辅助治疗并完成后续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结果 共纳入76例患者,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47例,多西他赛组29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tpCR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72.3%vs.48.3%,χ2=4.463,P=0.035).亚组分析表明,年龄大于40岁、cN2-3、cTNMⅢ期、激素受体(+)、Ki67>30%患者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tpCR率高于多西他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HP配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卡铂方案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优于HP配伍多西他赛加卡铂方案.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HER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他赛病理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