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庄荣

双月刊

2096-4528

fdjs_2018@163.com

0571-85246691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一路10号

发电技术/Journal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面向电力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发电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研究进展,促进技术经验交流,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展现国内发电和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主要刊登发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同时刊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联合循环发电站电力输出预测

    陈代俊陈里里李阳涛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联合循环发电站利润最大化,准确预测其满负载电力输出非常重要.联合循环发电站运行时,前一级产生的废气被用来驱动下一级热机,以此来推动发电机,其满负载电力输出受到环境温度、大气压强、相对湿度和废气气压的影响.为此,首先,采用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KPCA)对电站发电相关的特征进行特征组合降维完成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进行特征重要性评分,并结合序列前向选择法(forward selection,FS)获取最优特征子集;最后,构建了KPCA-XGB-FS模型用于联合循环发电站满负载下小时电力输出预测.通过对某联合发电站的真实数据进行实验,并与使用相同数据的已有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对电力输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优于已有的研究方法.

    联合循环发电站电力输出特征提取核主成分分析(KPCA)前向选择

    一种基于图像的燃气轮机叶型参数测量方法

    崔则阳孔祥玲付经伦施佳君...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型参数的准确测量是实现叶片性能诊断和逆向建模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叶型参数的测量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参数提取方法.首先,采用骨架提取算法对叶片中弧线进行定位;然后,通过拟合计算获得中弧线函数及叶型厚度分布;最后,采用优化算法提高叶型参数辨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图像的叶型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测量相对误差小于1.5%,且应用方便、灵活,为叶片几何参数的快速、准确测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燃气轮机叶型参数测量图像处理骨架提取

    CO2气氛下杜氏盐藻热解特性的数值研究

    邓飞龙叶垚李阳王巧丽...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气化剂CO2质量流量、气化温度、气化压强对杜氏盐藻气化的影响规律,通过使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杜氏盐藻在CO2气氛下的热解过程.结果为:杜氏盐藻在CO2气氛下气化时,随着CO2质量流量的增大,H2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CO2质量流量为350 kg/h时,H2体积分数达最大值40.06%;当气化温度从400℃增大到900℃时,H2、CO体积分数增加,CH4体积分数减小;当气化温度大于900℃时,H2、CH4、CO体积分数趋于稳定;当气化温度从400℃增加到1 200℃时,压强越大,CH4 生成量越多,H2 和CO生成量越少;当气化温度为700℃时,压强对燃气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故适当地改变CO2质量流量,可以提高H2的产量;适当升高气化温度和减小气化压强可以提高H2和CO的产量,但是CH4的产量会有所下降.

    生物质杜氏盐藻气化CO2气化剂热解特性

    发电系统数字化研究综述

    王翔宇陈武晖郭小龙常喜强...
    12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与演进,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发电系统融合,推进发电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是支撑能源转型与数字电网建设的重要途经.从发电系统的数字化业务需求出发,总结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运维和智能运行等多类型场景对于数据的业务需求,从网络结构和数字技术架构两方面阐述了发电系统数字化系统的体系架构,梳理了发电系统数字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最后探讨了发电系统数字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电系统数字化业务架构协同驱动体系架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

    考虑碳交易和无功补偿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孙健浩初壮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在规划分布式电源时引入碳交易和无功补偿机制是实现电力系统低碳化、稳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提出一种考虑碳交易和无功补偿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引入碳交易机制,建立碳交易成本计算模型.其次,建立考虑碳交易和无功补偿的分布式电源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年综合成本为优化目标,决策变量为光伏和燃气轮机接入配电网中的位置及容量;下层以系统网损、电压偏移量、节点电压稳定裕度为优化目标,决策变量为无功补偿电容器在配电网中的位置和容量.最后,通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结合IEEE33节点构造的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在保证系统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网损,并提高系统电压的稳定性.

    碳交易机制无功补偿分布式电源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配置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综述

    刘洪波刘珅诚盖雪扬刘永发...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以分布式电源的形式接入配电网,给系统带来了不可控性、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借助现代电力电子、信息通信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灵活可控的主动配电网成为发展趋势,其中主动配电网规划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综合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主动配电网规划相关研究内容及其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及展望.对主动配电网基本结构进行了描述,介绍了配电网组成元素的特点;根据其控制变量的不同,对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进行了归类,总结了模型中的优化目标;针对常用模型求解算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关键性问题的讨论,分析了未来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主动配电网规划新能源分布式电源

    面向多虚拟电厂的分层分区多层互补动态聚合调控策略

    张叶青陈文彬徐律军江兴稳...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一种新型运行模式,通过有效聚合电网中大量需求侧资源并制定有效的动态聚合调控策略,实现电网不同时空的功率互补,提高电网调控的灵活性和系统的经济性.从电网调度角度分析了典型电网需求响应行为特性,提出了需求响应能力指标和虚拟电厂分类聚合方法,构建了多源虚拟电厂调控模型,以其结果支撑虚拟电厂响应资源的分层分区互补调控.最后,以某园区为案例,分析了虚拟电厂调控策略的合理性和多源虚拟电厂调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整体动态调控策略可以引导虚拟电厂科学合理地发挥需求响应价值,促进电网负荷平稳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虚拟电厂(VPP)动态聚合电网调度需求侧管理

    基于状态重构准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LCL型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策略研究

    方健李辉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LCL型并网逆变器是分布式发电与电网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重要装置,其电流控制方法通常需要多个电压电流传感器实现有源阻尼及并网电流控制,而这会增加系统成本.提出一种基于状态重构准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全状态观测系统,只需一个逆变器侧电感电流传感器即可实现对所需状态变量的实时观测.通过在扩张状态观测器中每个状态变量的观测通道添加准谐振环节,解决传统扩张状态观测器跟踪正弦信号需要高观测器增益问题.同时,针对在dq轴坐标系下的并网电流控制存在强耦合问题,设计了将耦合项作为总扰动当中一部分的自抗扰电流控制器,简化了传统电流控制当中复杂的解耦过程.软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表现出良好的观测效果及电流跟踪效果.

    LCL型并网逆变器状态重构准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有源阻尼电流解耦控制

    常温空气下外露电极结构的电气体发电实验研究

    柯明辉赖林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电气体发电基本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基于电气体发电的基本理论设计了一套简易外露电极结构的电气体高压发电试验装置.基于该装置,以高压空气为工作介质,通过音速喷嘴产生高速气流,利用外露的针尖电极电晕放电产生荷电粒子,研究了气体总压、转换段长度、负载阻值、电晕电压以及电路接法等结构和电气参数对电气体发电电压和功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合理配置发电装置参数,获得了相较于电晕电压4.41倍的收集电压或者相较于电晕功率3.53倍的收集功率.研究表明:电势沿着转换段呈抛物线分布;负载阻值越大,收集电压越高;随电晕电压增高,收集功率越大,收集功率和电晕功率之比越小.

    电气体发电常温空气电晕放电高电压外露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