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庄荣

双月刊

2096-4528

fdjs_2018@163.com

0571-85246691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一路10号

发电技术/Journal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面向电力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发电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研究进展,促进技术经验交流,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展现国内发电和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主要刊登发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同时刊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发展及挑战

    王放放杨鹏威赵光金李琦...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开始大规模并网发电,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石,传统火电将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成为必然选择.分析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阶段性目标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现阶段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遇到的问题,结合火电运行数据,分析火电机组配置储能设备的技术途径.研究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存在着电力系统不稳定、传统火电转型困难、能耗大、环保压力大等问题;火电机组本体的灵活性改造面临调峰能力不足、运行成本较高、负荷响应慢、运行能耗大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通过火电加储能的运行模式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新型电力系统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线性自抗扰阻抗模型直驱式风机弱电网

    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技术

    张思海李超然万广亮刘印学...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双碳"政策的实施,消纳波动性较强的新能源并网发电,当前对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要求越来越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机组在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工况有着先天优势,但实现20%以下的超低负荷运行依然面临众多的困难,如炉内流化的稳定性、氮氧化物的排放及炉内局部超温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以某330 MW CFB锅炉的深度调峰技术应用为例,介绍了输煤筛分破碎系统、风帽节流圈、下二次风管等机组部件的改造,并配合烟气再循环等技术应用,成功实现了18%的超低负荷深度调峰运行,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NOx的排放.最后总结了CFB机组超低负荷深度调峰技术的关键点和难点,对深度调峰运行带来的潜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借鉴作用.

    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深度调峰超低排放烟气再循环

    深度调峰背景下火电机组热电解耦技术路径对比分析

    郑淇薇王华霆陈衡潘佩媛...
    207-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发电在出力和发电负荷上具有波动大、不稳定的特点,为解决新能源机组上网后带来的上述问题,利用多种热电解耦方式对火电机组进行改造,并对不同技术路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火电机组解耦潜力与调峰能力.采用EBSILON Professional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对不同热电解耦方案下调峰负荷空间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热电解耦改造方案可以使机组的调峰能力得到最大的改善.在原最大供热负荷304.60 MW下,最小发电量下降172.21 MW,最低电负荷率下降32.70%.火电机组经过热电解耦改造可显著提高热电机组与新能源机组的协调调峰能力,提高发电单元整体发电的稳定性.

    火电机组热电联产热电解耦抽汽供热深度调峰

    600MW亚临界机组长时间深度调峰燃烧稳定性研究

    贾志军范伟任少君魏唐斌...
    216-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是新能源消纳和用能结构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600 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15%和20%额定负荷长时间运行试验,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火检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内火检、汽包水位和炉膛负压的波动特性分析方法,实现了炉膛燃烧稳定性判断.试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稳燃和燃煤热值20 kJ/g左右准格尔煤的前提下,2套磨煤机可保证15%~20%额定负荷的长期燃烧稳定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煤量变化速率、煤量分布和一次风量是影响火检波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机组长时间极限深度调峰提供参考.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火检波动燃烧稳定性相关性分析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炉侧蓄热系数对一次调频能力的影响分析

    李展杨振勇刘磊陈振山...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炉侧蒸发段、过热段蓄热系数对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影响,以暂态稳定程序PSD-BPA中的典型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火电机组实际以炉跟机协调方式下的控制逻辑,搭建适用于火电深度调峰工况下的精细化仿真模型.通过某额定功率Pe为1 000 MW直流炉在35%Pe工况点的实际一次调频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仿真模型为基础,定性分析深度调峰工况下炉侧蒸发段及过热段蓄热系数对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炉侧蒸发段蓄热系数越小,机组的一次调频响应能力越强;炉侧过热段蓄热系数越大,对机组一次调频越友好,通过增、减蒸发段和过热段蓄热系数可以提高机组的调频能力.另外,建立的一次调频精细化模型可以为电力生产、监管部门提供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裕度分析,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蓄热系数仿真模型调频裕度

    深度调峰工况下超临界机组的干湿态转换策略研究

    杨正孙亦鹏温志强程亮...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求深度调峰工况下合适的干湿态转换方式,在2台超临界机组上,采用2种不同的干湿态转换策略,对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干湿态转换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策略均能够实现协调方式下的干湿态转换,可以通过转态进行进一步的深调工作;通过煤、水协同控制或给水流量控制均可实现干湿态转换,但水煤比变化情况不同;干转湿过程中,受到2种策略的影响,系统稳定性(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区别明显;在湿转干过程中,2种策略下的系统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干湿态转换协调控制系统稳定性

    不带外置床的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失电后水冷壁安全计算分析

    邓启刚吕卓石友鲁佳易...
    240-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某660 MW电厂失电事故过程中烟气温度、蒸汽温度及工质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炉膛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热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某 70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为对象,建立了失电事故发生后水冷壁内的流动传热计算模型,开发了以Fortran语言为基础的水冷壁内瞬态特性计算程序.分别对密相区、过渡区及稀相区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失电后的水冷壁壁温及出口工质温度等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失电后水冷壁密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58.6℃,稀相区出口的最高壁温为579.6℃,不需要配备紧急补水泵来保证失电后水冷壁的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电厂处理超超临界CFB锅炉失电事故提供指导.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失电热负荷水冷壁

    生物质振动炉排炉燃烧过程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

    蒋海威高明明李杰于浩洋...
    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质振动炉排炉的炉内燃烧特性,实现机组燃烧过程的控制优化,通过对生物质燃料特性以及燃烧机理的分析,建立炉排炉燃烧过程的机理模型,研究炉排燃料量的动态变化,并预测炉膛温度、烟气含氧量等关键参数,探讨炉排的周期性振动对炉内燃烧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排燃料量与当前给料速度、燃料燃烧速度相关,且燃料在炉排上有较大的存储量,导致燃料着火燃烧与当前给料存在较大的迟延;炉膛温度与烟气含氧量的预测值能较好地跟随实测值的变化,其变化情况与燃烧特性一致;炉排的周期性振动会引起炉内燃烧状态的周期性变化,当炉排振动时,燃料燃烧速度、炉膛温度、炉膛压力都会随之升高,而烟气含氧量则有所降低,随着炉排的停振,这些参数又恢复到稳态水平.

    火力发电生物质直燃发电炉排炉燃烧特性动态特性

    高风电渗透率下考虑系统风电备用容量的储能配置

    刘洪波刘永发任阳孙黎...
    260-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的高比例渗透削弱了电力系统的惯性与调频容量,储能凭借响应迅速、出力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网的惯量支撑及频率调节工作.首先以双馈风机额定转速与有功出力为约束条件,基于转子超速控制设置最适功率预留系数,划分风机参与系统调频的风速范围.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频率支撑能力,提出一种风电机组与储能协调配合的调频方法.通过对储能有功出力与系统稳态恢复过程的分析,刻画了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下储能系统的动态频率调节特性,由此实现储能在应对系统不同工况与不同支撑需求下控制参数的最优配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调频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风电自身的调频容量,优化储能系统参数的配置结果,实现储能出力的平滑输出,提高系统的频率支撑能力.

    风力发电储能系统双馈风机转子超速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功率预留系数

    考虑概率分布的分布式光伏无功下垂控制策略

    钱乙卫田浩刘财华田昕泽...
    273-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将引起严重的潮流逆向,导致电压越限和网损增加.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产生的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概率分布的分布式光伏无功下垂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光伏出力的概率分布对光伏电站不同光伏单元当前有功功率的影响,评估计算每个光伏逆变器的可用无功容量;然后,根据各光伏单元当前可用无功容量大小对无功下垂系数进行调整,在不牺牲有功功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电站的无功支撑能力;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软件,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分布式光伏电压越限光伏概率分布无功电压控制下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