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发电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发电技术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庄荣

双月刊

2096-4528

fdjs_2018@163.com

0571-85246691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西园一路10号

发电技术/Journal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主管、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面向电力行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介绍国内发电技术和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以及研究进展,促进技术经验交流,注重学术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展现国内发电和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主要刊登发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海洋能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等任何可以提供电能的发电形式;同时刊登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捕集技术应用对燃煤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

    袁鑫刘骏陈衡潘佩媛...
    373-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碳捕集技术对燃煤电厂调峰能力的影响机制,量化碳捕集技术对燃煤电厂发电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国内某典型燃煤电厂为例,选取燃烧后碳捕集方案,通过ENSILON软件构建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和碳捕集电厂的模拟模型,得出碳捕集电厂的运行区间,对比分析了碳捕集电厂与常规燃煤电厂的运行结果,对机组的调峰性能的变化展开了研究.[结果]与常规燃煤电厂相比,碳捕集电厂等效输出功率下降了1%~2%,净输出功率下降了20%~30%,全场净效率下降了8%~10%.[结论]碳捕集系统的加入会使电厂在效率降低的同时获得更大的下调峰深度和更快的调峰响应速度.

    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燃煤电厂碳捕集电厂调峰

    100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深度调峰研究

    丁湧
    38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燃煤锅炉深度调峰对以新能源为主的未来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而目前1 000 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锅炉深度调峰性能与工程应用较为缺乏.为提高1 000 MW等级燃煤锅炉深度调峰能力,选择某电厂1 000 MW燃煤机组开展宽负荷高效研究.[方法]在机组深度调峰负荷为340 MW下,进行了低负荷稳燃实验、脱硝侧入口烟气测试,对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炉膛温度分布、锅炉侧燃烧调整试验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燃烧优化调整实验.[结果]1 000 MW等级机组具备34%额定功率的深度调峰能力;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入口烟温基本在320~350℃,满足高于300℃的烟温要求;锅炉优化调整后,修正后的锅炉热效率为94.09%(提高0.94%),供电煤耗降低3.27 g/(kW⋅h);SCR脱硝入口NOx质量浓度基本在180~260 mg/m3(降低约30 mg/m3),满足低于300 mg/m3的要求.[结论]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1 000 MW等级燃煤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

    燃煤发电燃煤锅炉深度调峰低负荷稳燃试验燃烧优化调整超超临界机组

    集成蓄热装置的火电机组调峰特性分析

    陈晓峰左川赵宁黄凯...
    392-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问题展现出来,而为了弥补新能源出力缺点,火电机组承担起了调峰作用.为了提升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对其调峰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首先,以某350 MW供热机组作为分析对象,应用仿真软件搭建热力系统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精确性.其次,以蓄热系统为辅助系统,研究机组在满足供热需求情况下的机组调峰能力,并分析蓄热等储能单元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最后,采用启发式粒子群算法对蓄热水罐运行策略进行优化,得到随热负荷变化的储热罐最优运行模式.[结果]通过蓄热水罐与火电机组耦合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机组的调峰和供热能力,并提出可以根据实际热负荷数据确定最大化收益的运行模式.[结论]该方法对机组的运行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火电机组蓄热系统仿真建模调峰集成蓄热装置

    350MW超临界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研究与应用

    代华松浦绍旭柴国旭金李...
    40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掌握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科学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有必要对存量机组深度调峰性能深入研究.[方法]从安全性、经济性及环保性3个维度分别开展了40%和30%额定负荷连续试运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锅炉效率和汽机热耗率性能测试,实施了给水泵单泵运行、压力曲线优化、锅炉氧量、床压调整等10余项优化措施.[结果]实现了连续12天30%额定负荷连续运行,40%和3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对煤耗的影响分别约为52、72 g/(kW·h).[结论]350 MW等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具有良好的深度调峰能力,不需改造30%额定负荷工况,不需投油稳燃且锅炉保持较高效率,汽轮发电机组本体、热力系统、辅机设备等监视参数正常,主要烟气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

    循环流化床深度调峰运行优化灵活性改造安全性经济性

    考虑平抑未来时刻风电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超前模糊控制策略

    周丹袁至李骥范玮...
    41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现有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难以在保持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处于合理范围的同时,满足未来时刻风电波动造成的混合储能系统超前充放电需求,因此提出一种考虑平抑未来时刻风电功率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超前模糊控制策略.[方法]首先,通过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分解得到不同类型储能设备需要平抑的风电功率;其次,根据混合储能系统SOC和功率饱和程度整定功率修正参数,对混合储能系统输出功率进行修正;再次,由风电预测算法得到前瞻周期内风电功率预测值,根据前瞻周期内风电功率波动情况和超前控制理论整定提前充放电参数,校正储能系统输出功率;最后,以某风电场的实际数据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超前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能够降低风电并网波动越限概率,显著减少总输出功率与目标功率偏差值,而且能够使混合储能系统的SOC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论]该策略可以为平抑风电波动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风力发电混合储能系统模糊控制超前控制

    光储系统并网功率波动平抑及储能优化配置

    赵斌梁告姜孟浩邹港...
    423-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电池储能是保证光伏发电系统可靠性、提高光伏发电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光储电站中存在功率波动平抑难、储能容量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方法]针对能量型电池储能,分析了调度模式和自主模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运行在调度模式的光储系统限功率平抑策略,以实现功率平抑和减少储能充放电频繁切换.建立了以最小光储系统弃电损失为优化目标,以功率波动越限概率等作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并利用算法对储能配置进行求解和优化.以西藏朗明桑珠孜50 MW光储电站为例,验证了所提平抑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所提平抑策略在不增加储能充放电切换次数的前提下,将光储系统并网功率波动越限概率由25.64%降至6.41%,且并网功率波动越限概率为5%时,该50 MW并网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最优配置为14.5 MW/94 MW⋅h.[结论]所提抑策略及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可为并网光储电站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光伏发电光储系统电池储能系统波动平抑优化配置

    高风电渗透率下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调峰优化控制策略

    李军徽陈国航马腾李翠萍...
    43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解决高风电渗透率系统建设带来的调峰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方法]采用电池储能系统削峰填谷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兼顾技术及经济性的锌溴液流电池(zinc-bromine flow battery,ZBB)储能的调峰优化控制方法.根据实际电池装置,对ZBB储能进行结构解析及数学模型构建.考虑调峰技术性效果,以调峰后的负荷曲线标准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考虑调峰效果的储能双向寻优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依据电网分时(time of use,TOU)电价政策,以技术性及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提出一种基于TOU电价机制的储能调峰经济模型,得出储能优化功率时序结果.最后,以东北某地区负荷及风电数据为例,对比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所提策略相较于原负荷,在日均负荷峰谷差、峰谷差率指标上分别降低了35.973%和34.205%,在调峰经济性优化方面提高了5.582%,且合并缓解了电网弃风消纳问题.[结论]所提策略在达到一定调峰效果的同时,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仍保持较好的调峰经济性.

    储能风电液流电池调峰双向寻优优化控制

    风电场参与电网调频的多机协同控制策略

    张小莲孙啊传郝思鹏许乐妍...
    448-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虑风电场中不同风况下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能力的差异,在下垂控制和惯量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对机组的调频能力评估方法进行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机组调频参考功率协同控制策略.[结果]引入多机组协同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机组之间调频参考功率的分配,从而有效调节各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程度.在惯量控制和下垂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协同控制策略,依据机组在实际风况下运行的状态,评估机组能够有效参与一次调频的参考功率.引入调频能力系数能够实现调频功率参考值在各机组之间按能分配.[结论]协同控制策略能够有效保护风电机组转速,同时能够有效改善电网频率响应.

    风电场一次调频协同控制综合控制转速保护

    基于改进三阶段松弛测量-数据包络模型的火电上市公司碳排放效率评估研究

    袁家海胡玥琳张健
    458-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计算火电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效率,对比分析效率排名居后的原因及排名前列的驱动因素,根据差异性条件对火电公司进行分组,探讨造成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改进三阶段松弛值测量(slack based measure,SBM)-数 据 包 络 分 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评估中国火电上市公司2016-2022年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结果]火电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效率逐年递增,并在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后整体下降.增加政府环保补贴可能会引发火电公司资本、人员和煤炭过度投入;增加地区研发投入对公司资产、人员和煤耗量具有积极作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企业资产优化配置和人员有效管理,但会导致发电煤耗量的浪费.[结论]中央实控、低煤耗率和有碳排放交易的火电上市公司技术差距率更高,整体碳排放效率水平更优.

    改进三阶段松弛值测量-数据包络分析(SBM-DEA)Malmquist指数火电上市公司碳排放效率

    甲基二乙醇胺-二元胺混合体系烟气CO2吸收再生性能研究

    孙宇航李超王争荣孙路长...
    468-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不同二元胺混合后配方的吸收再生性能.[方法]在体积分数12%的CO2和88%的N2模拟烟气环境下,以MDEA为主剂,分别添加乙二胺(EDA)、1,3-丙二胺(DAP)、3-甲氨基丙胺(MAPA)、羟乙基乙二胺(AEEA)、N,N-二甲基乙二胺(DMEDA)和N,N-二甲基-1,3-丙二胺(DMPDA)作为活化剂.在总胺质量分数为40%的条件下,以主剂与活化剂的质量比1∶1、2∶1、3∶1配置化学吸收剂.通过比较鼓泡吸收和油浴再生实验,得到不同吸收剂的吸收速率、再生速率和循环容量,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吸收剂配方.[结果]MDEA-EDA体系在MDEA与EDA的质量比1∶1时吸收性能最佳;MDEA-DMEDA体系在MDEA与DMEDA的质量比2∶1时再生性能最佳,循环容量达到1.7 mol/kg;MDEA-AEEA体系在MDEA与AEEA的质量比1∶1时整体性能达到最优,循环容量可以达到1.49 mol/k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工业上混合胺液的配方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吸收性能再生性能甲基二乙醇胺(MDEA)二元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