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吴元炜

双月刊

0253-4339

editor@car.org.cn

010-68711412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制冷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交流实用技术;报道科技动态和信息以及学会学术技术活动情况,并承办广告业务。《制冷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每年6期,大16开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冲击射流下旋转热管砂轮冷凝器传热特性

    张立勇陈佳佳姜华飞徐幼林...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轴向旋转热管砂轮是用于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新型砂轮,其冷凝器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热管砂轮的换热性能.本文结合冷凝器设计方法设计了热管砂轮冷凝器,并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轴向旋转热管砂轮冷凝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以优化旋转热管砂轮冷凝器的结构参数.研究不同的翅片高度(f=0~8 mm)、喷嘴到翅片顶部距离(d=3~11 mm)、低温空气射流速度(vj=45~115 m/s)和砂轮转速(n=150~1180 r/min)等对冷凝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翅片高度为6 mm时,获得最佳传热性能,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约为459 W/(m2·K),与无翅片结构相比,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提高36%;当喷嘴到翅片顶部距离为5 mm时,换热性能最好,传热系数为459 W/(m2·K);当低温空气射流速度提高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之提高,射流速度为115 m/s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最高,可达459 W/(m2·K),与射流速度为45 m/s时相比提高43%;当砂轮转速提高,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也随之升高,砂轮转速为1180 r/min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最高,达到459 W/(m2·K),与150 r/min时相比提高4%.

    传热系数冷凝器旋转热管砂轮冲击射流

    基于流型的R32/润滑油混合物在压缩机吸气管内的滞油量预测模型

    胡晋珽谷波曾炜杰张智铤...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实验研究了R32/PVE 68混合物在过热度为12℃、饱和温度为7.5℃、名义油质量分数为0%~5%、制冷剂质流密度为90~230 kg/(m2·s)下的滞油情况,采用拆除称重法测量4种不同倾角(水平、45°、60°、竖直)吸气管内的滞油量,使用高速相机获取混合物流型.结果表明:当质流密度为90~120 kg/(m2·s)、流型为分层波纹流时,滞油量随质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余工况下滞油量均随质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含油率为1%时,质流密度在达到160 kg/(m2·s)后,流型发生转变,由波纹层状流转变为波纹环状流,并逐渐成为完全发展的环状流.采用基于流型分析的偏心圆模型预测压缩机吸气管滞油量,结果表明87.83%的实验数据误差在±20%,平均绝对误差为9.35%.为进一步验证该模型适用范围,建立了关于滞油量的数据库,共291个数据点,平均绝对误差12.90%,最大绝对误差为65.77%,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吸气管内滞油量.

    制冷剂润滑油滞油吸气管模型

    载银二氧化钛纳米流体强化气液传热传质实验研究

    毛毛卞成乐蔡展豪李宁军...
    113-11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中和背景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暖通运行能效和净化效率是在新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载银二氧化钛(TiO2-Ag)纳米流体的气液传热传质性能,探索了纳米流体在鼓泡、喷雾、填料等不同流动状态下的传热传质特性,分析了系统参数对传热传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鼓泡工况相对于喷雾与填料工况的气液传热效果更好,其中气体流量的设定应同时考虑纳米流体稳定性和气液接触时间等因素来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在本实验的设定中,选定最佳进口气体流量为4 L/min.

    纳米流体载银二氧化钛强化传热空气净化

    硅胶干燥剂涂层等温除湿传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林李军邓立生何兆红...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附除湿循环存在复杂的热质耦合传递现象,其中吸附阶段干燥剂释放的吸附热会导致除湿性能下降,而理想等温除湿可有效消除吸附热影响.为研究硅胶干燥剂涂层等温除湿传质特性,本文将热质传递解耦,依托实验验证的二维共轭传热传质数值模型,模拟研究决定气固侧传质阻力的两个关键因素——空气流速和干燥剂层厚度对传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气流速的增加能够强化气侧传质,因而固侧传质阻力对总传质制约作用增强,吸/脱附过程Sh和Bim均增大,而干燥剂层厚度增加时,固侧传质阻力增大,吸/脱附过程Sh减小、Bim增加.特别指出,干燥剂涂层除湿过程数值建模通常需要同时考虑气固侧传质阻力影响.

    除湿吸附式热泵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疫苗冷藏车热性能影响因素实测研究

    赵娟张忠斌陈萌甘强...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2~8℃疫苗冷藏车内部温度场情况并优化性能,本文以3.9 m3的疫苗冷藏车为研究对象,在压缩机转速为1800 r/min的条件下,分别对太阳辐射强度、风道结构、制冷机组开关及有无门帘4个车厢热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实测研究,结合评价指标对测量时间段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温度变化速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疫苗冷藏车分别位于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295.94、82.78 W/m2条件下2 h后,前者车厢内平均温度比后者高1.326℃,且制冷机组启停频率加快,能耗增大;设置风道结构可以减少车厢内局部热点,且预冷时降温速率增快0.006℃/s;打开车门120 s时间内保持制冷机组开启会加强车内气流与环境换热,对车厢温度场扰动较大,因此建议车厢门与制冷机组联动开关;车厢设置门帘可以有效阻止车厢冷空气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有效维持车厢低温.

    冷藏车疫苗热性能温度场

    冷库空气幕气流组织优化及冷风渗透实验

    王雅博尹玉成刘兴华石聪...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冷库空气幕通常以出口风速的研究作为提高阻断效率的重点,对射流风速在沿程上的持续性缺乏关注.本文通过对空气幕装置进行三次针对风速优化的结构性设计改造(改进安装了小型静压箱和渐缩喷口;在静压箱中安装导流叶片;设置回风系统)以减少空气幕射流沿程快速衰减.通过搭建空气幕性能测试实验台,对所设计空气幕沿程风速衰减情况进行测量,使用气体示踪法计算了不同配置空气幕的阻断效率.结果表明:加装静压箱和渐缩喷口对送风前半程的风速提升较大,安装导流叶片对风速库门后半程的风速优化影响较大,回风系统会使后半程风速显著提高;冷风渗透实验中单层风幕、双层风幕和三层风幕的密封效率分别为0.16、0.19和0.22,单层循环风幕、双层循环风幕和三层循环风幕的密封效率分别为0.29、0.38和0.43.

    空气幕气流组织风速衰减冷风渗透

    具有低温蓄冷剂的斯特林低温冰箱性能研究

    陈剑陈曦雷贻诚张天柔...
    144-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制品的低温转运对便捷式低温冰箱的蓄冷功能提出了明显需求.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斯特林低温蓄冷冰箱在停电时的温度变化,基于实验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侧摆布置的蓄冷板高度比对箱内空气升温和蓄冷剂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20℃时,无蓄冷冰箱的中心温度由-86℃升至-70℃需0.26 h,而载有3.2 kg蓄冷剂(EO-75)的蓄冷冰箱中心温度由-86℃升至-70℃的时间延长为5.33 h.模拟结果表明:侧摆布置的蓄冷板高度比具有重要影响,蓄冷板高度比由50%增至90%,箱内中心温度维持在-86~-70℃的时间由2.96 h延长至7.66 h,蓄冷剂的保冷效率由29.18%增至48.28%,故推荐蓄冷板高度比为90%.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冷链运输技术提供参考.

    低温冰箱相变材料数值模拟温度分布

    基于自然冷源蓄能供冷的冷藏陈列柜运行分析

    袁培何正阳刘奥龙侯峰...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TRNSYS软件建立自然冷源冷藏陈列柜系统仿真模型.选取陈列柜送风温度、载冷剂供冷温度为变量,以全年能耗作为考核指标对自然冷源食品冷藏陈列柜运行工况进行优化;在优化基础上分析系统运行特性,并与传统食品冷藏陈列柜能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冷藏陈列柜送风温度为-1.5℃,载冷剂供冷温度为-3℃时的优化工况下,系统年能耗最低,为11506 kW·h,相比传统食品冷藏陈列柜系统能耗降低40.8%.优化工况下自然冷源蓄冷及供冷模式与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总计运行时长为3739 h,占全年总运行时间的42.7%.全年系统COP为3.9,制冷机组COP为4.1.

    冷藏陈列柜系统节能TRNSYS自然冷源

    单相浸没式液冷箱体关键参数的仿真研究

    刘圣春徐智明李雪强张鑫宇...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据中心冷却技术的发展,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该冷却方式下,需将服务器浸没于液冷箱体内,通过冷却液的强制流动带走服务器热量.本文建立了1U服务器与液冷箱体模型,从服务器(局部)与液冷箱体(整体)两个角度出发,对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选取高性能散热器,合理设计服务器内部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机柜的冷却性能;流量的增加可以改善液冷系统的冷却性能,但也会造成压力损失的增加;挡板可以强制冷却液流入服务器,显著降低CPU温度,增设挡板前后CPU温度相差19.8℃,这是影响该冷却技术性能最为关键的参数.

    单相浸没式液冷技术服务器液冷箱体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