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冷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制冷学报

中国制冷学会

吴元炜

双月刊

0253-4339

editor@car.org.cn

010-68711412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10层

制冷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制冷科技领域中低温与超导,制冷机器与设备,食品冷冻、冷藏工艺,冷藏运输,空调工程,低温医学及器械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交流实用技术;报道科技动态和信息以及学会学术技术活动情况,并承办广告业务。《制冷学报》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每年6期,大16开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O2跨临界制冷系统新型分布式压缩循环研究

    吕亚亚马国远王磊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CO2 跨临界蒸气压缩循环进行高效冷却并提升系统性能,提出分布式压缩循环系统(distributed compression cycle system,DCCS).在DCCS中,气冷器出口的超临界CO2 不再被进一步过冷而是进行二次增压,并在常规热汇条件下进行放热冷却.通过热力学计算DCCS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随二次增压比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基础系统,DCCS可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在气冷器出口温度不变时,最大制冷COP增幅在 8.2%~10.76%之间,制冷量的增幅最高可达约 26%.在蒸发温度不变时,最大制冷COP增幅在 8.57%~13.51%之间.DCCS中理想的二次增压比要求并不高,且对于二次增压所增加的系统功耗相对于基础系统不会超过 20%.相对于目前仅采取单一过冷技术的系统,DCCS在系统性能系数上仍具有优势.DCCS的提出为跨临界CO2 蒸气压缩循环系统的性能提升与完善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分布式压缩CO2跨临界当量过冷制冷循环

    开式空气循环热泵干燥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战斌飞王智超孙郁徐策...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能源使用效率低、HCFC/HFC等非环保制冷剂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干燥技术的以空气为工质的空气循环热泵干燥(ACHPD)系统新技术.建立了数学仿真模型,通过所构建实验台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干燥速率误差在±0.01%以内,系统功率误差在±7%以内.与传统的电加热器干燥(EHD)系统相比,当水质量蒸发率从 0.75 kg/h增至 3.45 kg/h时,ACHPD系统的节能率达到15%~27%.进气温度由10℃增至40℃和相对湿度由30%增至80%分别使单位除湿能效比(MER)降低约 7%和 21%.膨胀机效率由 0.55 增至 0.8 和压缩机效率由 0.4 增至 0.9 会使系统的能效分别降低 17%和 36%.

    开式循环空气循环热泵干燥系统

    基于博弈优化算法的综合电热协同网络中热泵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动态特性研究

    梁安琪曾爽任佳航张新月...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和促进低碳发展,针对园区等典型区域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包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地源/空气源热泵及冷水机组等园区冷热能源供给系统与储能设备等.利用TRNSYS软件对北京地区 6 种气候条件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采用博弈方法进行智能化运行并与逻辑控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逻辑控制方法下可满足负荷需求但无法实现热泵机组始终高效运行与储能装置的充放平衡.进行博弈优化后的综合能源系统不仅能通过电热协同实现能量柔性调度分配,还能节约热泵机组整体能耗,并实现区域能源经济效益的目标.为综合电热协同网络中热泵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电热协同热泵智能化运行动态特性TRNSYS博弈优化

    动力电池测试用高低温试验箱温度场分析与流场模拟优化

    郑晓腾刘金平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试验区置有两个动力电池的 294 L高低温试验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FD模拟了高低温试验箱恒温 45℃时箱内电池的温升和散热情况,并对高低温试验箱的流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侧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在试验区上部放置多孔板进行孔板送风有助于提高流场均匀性;两个动力电池之间会出现涡旋现象,通过增加置物架与内箱底部的间距、适当增大回风口截面积均能减轻甚至消除涡旋现象,提高流场均匀性,当置物架与内箱底部的间距增至 0.2 m,回风截面的高度增至0.15 m后,试验箱流场的整体不均匀度由 1.73 降至 0.4,电池间的涡旋现象消失.

    动力电池高低温试验箱流场涡旋

    增压型鼓泡吸收输运特性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李季桐王刚熊亚选张群力...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真空环境下,气泡在溶液吸收过程中流动、传热特性及其机理,设计了一种增压型垂直管内溶液鼓泡吸收输运特性测量实验装置,并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系统真空度维持、气泡流动和能量校核等实验分别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增压技术实现了负压环境下的鼓泡吸收.静置 12 h系统真空度上升率仅为 2.33%,系统气体泄漏量为2.4 mL/h,装置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验过程中的气泡产生、上升、碰撞、聚并和破裂行为与文献气泡流动行为一致.溶液和冷却水的出口温度、溶液出口质量分数测量结果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 0.08%、0.02%和 0.01%;不同溶液入口温度和溶液流量的能量校核实验的最大误差分别为 10.4 J和 12.5 J,装置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为探究真空环境下鼓泡吸收的输运特性及揭示其传递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增压鼓泡吸收流动传热实验装置

    基于冰浆制冷的标准冷源及不确定度分析

    梁勇彪许戈耀谢宇航周龙...
    135-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间空调器制冷量的计量结果在不同焓差室间不一致的问题仍困扰着中国空调行业,是国际贸易中容易引发纠纷的计量学问题,亟待研究可对焓差实验室进行标定的标准冷源.在研究国内外房间空调器几种主流的制冷量计量方法以及标准冷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冰浆制冷物理过程的深入理解,提出基于冰浆制冷的标准冷源装置,包括冰浆制备系统和换热系统两大部分.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及制冷量不确定度分析,验证该标准冷源装置是否具备标定焓差实验室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焓差室室外侧为 0℃,室内侧为标准制冷工况,(m·)= 70 g/s下该标准冷源装置输出制冷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可以达到 1.2%,约为空气焓值法的 1/3,可作为标准冷源对焓差室的制冷量测量结果进行标定,有助于提高制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冰浆制冷标准冷源焓差室空气焓值法校准相对不确定度

    基于干冰微粒喷射冷却的高速列车IGBT散热器设计

    宁静红任子亮宋志朋祝森...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列车IGBT模块的高效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干冰微粒喷射冷却的针肋散热器.建立了 3 组不同针肋参数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针肋数量、直径、高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针肋散热器的针肋数量为 64、直径为 12 mm、高度为 45 mm,相比于无肋散热器其换热基板表面温度降低了 10.57℃,散热器内部干冰升华率提高了 17.2%.通过实验观测到了干冰微粒冷却流体在管内流动状态以及干冰微粒在散热器内部扰动碰撞过程,验证了模拟结果,干冰微粒喷射冷却使热源功率为 1.6 kW的IGBT模块保持在约 25℃,满足其散热需要,为深入研究干冰微粒喷射冷却技术提供指导.

    干冰升华散热器相变IGBT模块

    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实验与模拟

    程哲铭李彬欧阳新萍苏博文...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款空气冷却式降温服,并确定其冷却功率及进出口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流量,同时计算了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用半导体制冷装置所需的制冷功率.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化方案.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对半导体制冷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与计算,优化后半导体制冷装置在干球温度为 34.4℃、湿球温度为 27.9℃的环境中可提供流量和温度分别为 6.283×10-3 m3/s和 29℃的冷风,符合空气冷却式降温服的设计要求.

    降温服半导体制冷珀尔贴效应空气冷却

    冷冻活检针中CO2节流降温特性的实验研究

    金斌辉刘宝林杨迟徐彬凯...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比不同CO2 进气压力下 4 款冷冻活检针中的降温特性,分析进气压力、J-T槽内径、回流通道大小对于活检针降温的影响,并测试其在明胶中形成的冰球大小.结果表明:1.8-0.42 mm、1.8-0.30 mm、1.8-0.12 mm、1.1 mm活检针分别在4.5、4.0、5.5、5.5 MPa的进气压力下降温最快.压力较小时,降温速率与进气压力呈正相关,进气压力大于最佳压力值时,随着压力增大,冰堵加剧;测试的活检针中,较小的J-T槽内径有利于提高活检针的降温速率以及获得更低的刀头温度,较大的回流通道可以减少管内冰堵,提高降温速率;1.8-0.42 mm、1.8-0.30 mm、1.8-0.12 mm、1.1 mm活检针分别在 4.5、4.5、6.0、6.0 MPa气源压力下冰球直径最大,当J-T槽的内径减小时,其最佳的气源压力有所增大.

    冷冻活检J-T效应降温速率活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