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健柏

双月刊

1672-3104

znsk@mail.csu.edu.cn

0731-88830141,84805023

410083

湖南省长江市岳麓区麓山南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类双月刊,本刊旨在贯彻“双百”方针,为提高本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服务,为繁荣社会主义学术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学位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解读

    湛中乐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法》的制定是全面提升学位工作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学位法治目标导向下的《学位法》,从国家学位形态与大学学位形态的平衡调适、学位制度基本原则的确立、学位工作体制的三级架构、学位授予制度的优化完善、学位质量保障的制度创新、学位权益保护与争议解决的一体建设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学位制度进行了大幅调整.围绕学位立法的主要内容,深刻剖析制度革新背后的理论逻辑,提出新学位制度贯彻实施的具体建议,确保在法定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将我国学位制度优势转换为现实治理效能.

    学位法学位形态学位工作体制学位授予制度学位质量

    《资本论》的时间辩证法:资本逻辑的时间叙事及其解放

    白刚王世强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论》的时间概念与资本批判紧密相连.马克思在该书中分析指出,时间在资本的作用下呈现出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质.具体时间与个体的社会劳动结合在一起,抽象时间则表现为价值的独立运动.资本周转与时间转化交织浸润,资本逻辑的建构体现为从具体转化为抽象的时间规范.作为一种将时间抽象化的强制力量,资本将个体的生命时间统摄于它的结构之内,这导致劳动者无可规避地处于被奴役和支配的异化状态.除了建构时间的抽象统治结构,资本主义还造就了一种瓦解资本逻辑的历史动力——从抽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由时间.资本增殖的空间来源于劳动者被压缩的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对资本的批判"代表一个阶级",劳动者才能真正推翻时间的抽象统治.要完全超越资本,必须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解放自由时间.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时间才能从异化劳动的空间转化为自由发展的空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上述分析,不仅解开了"资本之谜",也解开了"时间之谜"和"自由之谜",在揭示资本逻辑限度的同时,为当代社会主义世界中人的自由解放指明了方向.

    《资本论》资本逻辑具体时间抽象时间自由时间

    恩格斯传承德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文化现代化的视角

    苏振源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哲学是德意志民族参与世界现代化初期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的集中表达.它既是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实践相对落后的表现,又蕴含着探索新型现代文明的历史愿景.恩格斯紧紧抓住德国哲学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通过考察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把握德国哲学"神秘外壳"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提炼与捍卫德国哲学的"合理内核",以避免考察现代社会的中介手段遭受近代形而上学的束缚,最终锻造出指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立足于文化现代化的主题审视恩格斯的实践经验,对于当前我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传播先进文化潮流应与本国具体实际尤其是文化传统紧密结合;提炼传统文化之精华应以时代脉搏作为根本尺度;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应着眼于其世界历史性意义.

    恩格斯思辨哲学现代化文化传统"两个结合"

    胡塞尔的"边缘域"概念及其当代价值

    高剑平魏一帆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缘域"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从现象学角度夯实了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基础,诠释了事物作为纯然的显现是如何存在的.事物的显现由于"边缘域"的存在而使主体建立起"显性-隐性"之间的关系范畴.这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认识的发生过程."边缘域"的本质特性为"在场性"."边缘域"的内涵为"实显性"与"潜在性","边缘域"的外延则是"交互性"."边缘域"之"在场性"通过"实显性""潜在性""交互性"来显现认识的生成.这种认识方式揭示了当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内在机理."边缘域"的当代价值与人工智能有着紧密的关联,挖掘"边缘域"概念的哲学意蕴,可以为当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供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胡塞尔边缘域在场性实显性潜在性当代价值

    伯林特美学思想对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陈国雄刘家玉
    45-5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诺德·伯林特美学思想对杜威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把握:首先,伯林特继承了杜威学科反思的精神,将其"改造哲学"的事业延续到了美学中,不仅深入地批判了以"无功利"为特征的传统美学,而且以身体的综合感知重构审美经验,建构了以身体为中心的审美经验理论,从而赋予审美经验身体化与整体性的特质.其次,伯林特坚持了杜威实用主义以"经验"概念统合主客分裂的思想理路,积极吸收了杜威"经验"概念中的两个突出特征——"能动性"与"情境化",使之成为丰富其环境审美经验论内涵,增强其合理性的重要特质.最后,伯林特将杜威的"连续性"思想深刻地融贯到自己的审美思考中,连续性这种开放的思维方式促使其思考审美参与理论的连续性内核,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一种兼容并包的普遍性美学.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审美经验连续性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保障

    杨开湘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上的巨大进步,但是,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在制度和实践中仍有提升空间.观诸域外法制,德国法上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关联到宪法上的基本权保障,将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权干预上升到宪法审查高度,联邦宪法法院遵循法治国原则为强制措施、侦查干预、审前羁押等刑事诉讼行为设置严格的宪法上的程序保护机制,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可借鉴的制度模式.在德国刑事诉讼制度中,以惩罚犯罪名义实施的刑事诉讼行为被认定为基本权干预行为时,均需获得宪法上的正当化;刑事侦查中的基本权保障根据法官保留原则进行实质性审查,对全部侦查行为设定分级审查程序机制,并在刑事个案办理中对查明犯罪真相设定具体的审查限制;刑事司法的基本权保障所覆盖的权利主体范围在宪法法院判例中得到不断扩展,明确保障被追诉人、被害人、证人、辩护人等刑事诉讼主体及其基本权利;与合宪性意义上的刑事诉讼原则共生的一系列程序权利,构成基本权保障较为完整的程序保护机制.

    德国刑事诉讼基本权干预基本权保障司法人权保障

    我国刑法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解释——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陆诗忠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刑适用标准"的把握依赖于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罪行"、罪行极其严重的"极其严重"、"必须立即执行"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等问题的正确理解.而冯军教授针对上述问题的阐释有悖于刑法教义学所倡导的体系解释.从体系解释出发,"罪行"应仅仅指行为的客观危害,而不应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极其严重"应指犯罪性质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结果(后果);"必须立即执行"应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符合"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且具有从重处罚量刑情节,或者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明显严重;二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已经超过"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且不具备从宽处罚量刑情节,或者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并非明显较轻."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应包括三种情形:一是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刚刚达到"极其严重"的基本标准;二是犯罪分子主观恶性明显较轻;三是犯罪分子具有法定应当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或者具有特定范围的酌定从宽处罚量刑情节.

    死刑适用标准体系性解释刑法教义学

    无息借款与受贿罪的成立

    陈家林王成星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向他人无息借款是否成立受贿罪,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均无明确规定,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定性也存在较大分歧.化解分歧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受贿罪"权钱交易"之本质.无息借款中被免去的利息能够被评价为刑法意义上的财物.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应以一般人观念为判断基准,结合借贷双方的关系、利息数额的大小及借贷双方与他人的借款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无息借款中免去的利息"与"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存在对价关系.若对价关系成立,实行的着手应具体情况具体判断:退还或免除利息、约定或推定无息、特定关系人借款的着手时点分别为接收财物或作出意思表示时、借款合同生效时、可能退还或上交财物的最初时点.若对价关系不成立,则无息借款属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

    无息借款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权钱交易对价关系

    财政环保支出是否存在涟漪效应?——基于绿色技术进步视角

    刘伟江刘敏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07-2020 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地方财政环保支出的绿色技术进步涟漪效应,讨论区域异质性特征,并验证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城市间绿色技术进步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地方政府财政环保支出存在涟漪效应,即财政环保支出对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倒U型"效果,并对邻地绿色技术进步产生"U型"影响.异质性检验显示,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高级且人力资本集聚的城市,财政环保支出更加有助于推动本地绿色技术进步.另外,本地财政环保支出影响邻地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内调整邻地经济增长效益,进而激励邻地绿色技术进步.研究结论将为政府因地制宜调整财政环保支出、优化绿色技术进步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财政环保支出绿色技术进步涟漪效应空间杜宾模型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研究

    苏春红耿嫚嫚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 2012-2022 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全国统筹初级阶段的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调剂制度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管强度,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后,基金缺口地区存在"压力缓解效应",基金盈余地区存在"基金收益受损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压力小和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中央调剂制度对地方政府征管强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严征管和降费率改革在中央调剂制度与地方政府征管行为之间发挥调节效应.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了经验依据,对增强地方政府征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央调剂制度征管强度压力缓解基金收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