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湿地公园不同情景的生态韧性状况,提出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以绿水湾湿地公园为例探究其2027年多情景下的土地利用与生态韧性变化.[方法]基于CLUE-S模型与Markov模型,依据研究区建设目标与上位规划,构建生态保护情景、旅游发展情景与协调发展情景,并以历史趋势情景作为基准情景,揭示2027年绿水湾湿地公园的土地利用情况.结合生态韧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在区域尺度上对4种情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上,3种情景下的各用地类型分布位置总体相似,仅在面积大小方面有所差别.②用地结构上,3种情景下的用地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生态保护情景湿地面积增幅较为显著,但建设面积锐减;旅游发展情景湿地面积稍有减少,而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协调情景总体表现不突出,但在湿地恢复和公园开发需求上都有所成果.③生态韧性水平上,生态保护情景、旅游发展情景生态韧性水平均不突出,而协调发展情景的指标最为均衡,生态韧性水平最高.[结论]生态韧性理论有助于提升湿地公园抗风险与恢复能力,应作为湿地公园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表明,生态保护情景下公园景观略显单一且难以开发,旅游发展情景下公园无法达到未来湿地恢复与生境保护的要求,均不利于生态韧性的提高;而协调发展情景能够满足多方面目标,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其结果可用于规划决策过程,辅助提高公园韧性,加强公园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