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预主义、机制与实际的性质因果

    裘江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心智因果与随附因果的讨论成为因果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助机制的概念,本文分离并说明这些讨论中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性质因果,进而分析了这一讨论中两位主要学者伍德瓦德与钟磊的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指出其优劣;最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为简洁的干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可能更适于分析实际的性质因果.

    实际因果性质因果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机制

    人工智能如何"说人话"?——对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哲学反思

    徐英瑾陈萌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如下问题:(1)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制之间缺乏融合;(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其他技术缺乏彼此融合;(3)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运作必须以"剥削"人类的智能为前提;(4)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缺乏灵活处理隐喻、反讽、双关等修辞现象的能力.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有:(1)语言是外部世界的表征,还是言说者内部世界的表征?(2)语言中的规则,究竟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3)语言表征与言说者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何?(4)与语言表征有关的认知构架,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被"具身化"?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大数据图式

    "科尔曼船"及其变形与社会科学的说明逻辑

    吴畏石敬琳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尔曼船"所揭示的"宏观-微观"和"微观-宏观"联结,为经验社会科学处理不同层次的社会现象、事实、实体、性质或结构之间的因果联结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说明图式.它的不同变形(结构个人主义变形、机制变形、社会层次变形)分别引申出结构个人主义、因果关系类型、社会机制、社会层次、因果力、本体论个人主义、方法论局部主义等一系列新的重要论题,使之成为了当代探讨社会科学的说明逻辑的一个基础范式."科尔曼船"的复合变形可以为经验社会科学的多层次、多路径、多过程的因果说明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科尔曼船社会机制因果说明结构个人主义方法论局部主义

    对原因特异性SPEC量度的修正

    张鑫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因特异性是原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针对原因特异性,保罗·格里菲斯等人首次以信息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名为SPEC的量度.按照该量度,原因变量C的特异性等于它跟结果变量E之间的共信息I(E;C).然而,我在本文中提出了该量度的三个反例,在这三个反例中,通过SPEC获得的结果与通过原因特异性的定性定义得到的结果相矛盾.基于此,我在SPEC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度,我将其记作R-SPEC.按照该量度,C的特异性等于条件熵H(E|C)的相反数.为了支持R-SPEC的合理性,我1)表明了R-SPEC与原因特异性的定性定义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2)表明了R-SPEC能够容纳前面所说的SPEC的三个反例.

    原因理论原因特异性共信息条件熵

    医疗基础设施何以可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麻疹防治史

    王程鞾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回顾我国疫苗诞生以后到"冷链"系统建立之前的麻疹防治史,研究发现,在技术基础设施外,以黄祯祥、诸福棠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病毒科学家,担当"及时报告"和"切断传播"大任的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人员(包括配合其工作的家长),以及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推广预防接种卡制度的受过良好医学和公共卫生训练的技术官僚和专家,共同构成了决定麻疹防治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史为鉴,研究还同时借鉴STS基础设施研究的进展,呼吁重新重视人作为医疗基础设施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医疗基础设施麻疹疫苗赤脚医生冷链

    问题驱动:板块构造理论"登陆"与中国学界的回应

    张井飞张九辰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史就是提出与解决问题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基于海洋研究提出板块构造理论,掀起一场科学革命,导致地学研究范式发生根本转变.同时,板块构造理论在大陆地区的适用性,即"登陆"问题,成为新常规科学阶段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该问题,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焦点从海洋转向大陆,并传入中国.中国从批判性地学习、应用到发展该理论,为求解其"登陆"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考察中美地震学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理论验证活动,再现科学问题的由来、传播和求解过程,展示科学问题如何决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何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如何驱动科学的传播与进步,并以实证彰显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问题科学革命常规科学板块构造理论理论验证

    中国古文献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器吗?

    刘亦未刘亦丰刘秉正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南到底是什么"是科技史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我国古文献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器,但是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全面详细的分析有关"司南"或"指南"的古文献,并对最近发表的有关司南文章的评论,认为中国古文献中的"司南""指南"二词其实是北斗,指南车,或标准、准则等抽象名词."司南"词语的最初来源应该是北斗.迄今为止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文献资料能够证明古文献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器,某些复原实验并不能证明司南就是磁性指南器.

    司南指南磁勺指南车北斗

    哈贝马斯对自由优生学的批判及其局限

    朱彦明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优生学是优生学在新生物技术时代的复兴,它主张个人生育权利和自主选择,甚至要求"制造"完美的下一代.哈贝马斯批判自由优生学,认为它模糊了治疗与增强、自然与人造之间的界限,造成了人的自我理解困境.这种对自由优生学批判的新意在于,它不是将人性理解为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人的类伦理的自我理解和道德平等身份的人类学基础.它表明,一旦我们成为"被设计的",我们将无法把自身看作是自己生活史上负责任的作者,也不再能够将自身理解为"平等出生"的类的成员身份.但是,哈贝马斯的批判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他在自然和人造之间的区分,使得他对技术干预生育上陷入悲观,而对道德平等的思考,也没有真正摆脱自由主义的道德语境.为了突破这个思想局限,本文通过福柯后期的"自我技术"思考一种技术伦理学.

    优生学自由优生学植入前基因诊断道德类伦理学

    技术、信任与制度:我们会更安全吗?

    李斌施光玮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是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保持自我独立性、完整性和自主性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实现,是人类个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姿态.在实现自然安全后,安全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信任,以及人与制度、技术之间的单向信任关系.从自然安全、熟人安全、制度安全到技术安全,技术在建构人类个体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蕴含安全属性的人工物,技术在为人类个体安全提供至关重要支撑作用的同时,又因利益关涉、知识整体性特征和技术自主性等因素成为挑战人类个体安全的最活跃因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把握技术的自主性和意向性,深入技术的逻辑结构,可为安全与技术协同发展的统一性寻找新的思路.

    自然技术社会技术技术安全制度安全

    当代科学技术伦理研究的态势分析——以《科学与工程伦理》文本挖掘为例

    谢宇孔燕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与工程伦理》是国际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伦理的权威期刊,在科学技术哲学和伦理学领域均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对该杂志近二十年(1999-2018年)的文章摘要进行文本挖掘,探索了词频特点、主题词聚类和词汇时间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责任伦理在科学技术伦理研究中地位突显,具体科学技术伦理问题被不断重视,研究热点从医学伦理向研究伦理转变.启示和建议:明晰责任,制定科技伦理准则;关注现实,聚焦具体伦理问题;前移关口,洞悉科学技术风险.

    《科学与工程伦理》科学技术伦理研究发展态势文本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