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所有人,做所有事:纪念特里弗·平齐

    史蒂文·夏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追忆了 STS重要学者特里弗·平齐教授,并以平齐教授为基点,展现了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独特的开放性学术文化,正是当时不设学科边界的跨学科对话促成了以科学和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各领域学者——科学社会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成就了科学与技术元勘(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的诞生和发展.而平齐教授正是这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开放性、谦逊和

    特里弗·平齐英国学术文化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研究

    纪念特里弗·平齐:一个STS世界的"建构者"

    迈克尔·林奇胡万亨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了特里弗·平齐的学术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并简要回顾了他的其他工作以及他与东亚STS学界的渊源.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即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平齐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80年代开始,平齐与同事发展出一个研究技术系统的新路径,即"技术的社会建构"纲领.到了 1990年代,平齐对现在被称为"声音研究"的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这个跨越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平齐的学术生涯中紧密相连、相互推进.此外,平齐还致力于经济社会学研究,并为将STS研究介绍给学术界内外的广大受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特里弗·平齐STS科学知识社会学技术的社会建构声音研究

    特里弗·平齐与声音研究——合成器的声音及其物质性

    王婧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什么是慕格合成器独特的声音?"特里弗·平齐通过对其热爱的慕格合成器的研究进入声音研究,而平齐所创的技术社会建构理论也已成为今天研究声音技术的核心理论之一.这篇文章聚焦平齐的合成器研究、并将平齐的声音物质观放入当下声音研究最为激烈的声音本体与听觉文化研究之间的理论论辩中,呈现声音研究的多样理论路径与观点,旨在展示平齐声音理论的独特性.

    特里弗·平齐声音研究物质性唯物主义

    钢琴的STS史——技术变革与艺术范式的转换

    徐秋石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是一种深入社会文化生活的物质人工物,其中嵌入了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古钢琴是大多古典作曲家进行创作的工具,也是他们为之创作的乐器,其作品中蕴含着所用钢琴的物质性特征.古钢琴与现代钢琴是两种不同的技术物,古典钢琴作品在现代钢琴上弹奏需要转译,从而形成新的作品.历史的发展未必后来者居上,现代钢琴未必优于古钢琴,甚至相反.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造就的,技术既不一定是唯一因素,也不一定是主要因素.古钢琴是个体化的,只能小批量手工生产;而现代钢琴是标准化产物,能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在社会、经济、技术的综合驱动下,古钢琴逐步被边缘化.现代钢琴的成功是工业文明的胜利,其声音建构了大众的听觉审美,实现了从古钢琴声音到现代钢琴声音的声景转换.

    现代钢琴古钢琴物质性声景转换声音范式

    超级任务:现代的芝诺悖论

    苏无忌刘闯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级任务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依次序完成一个步骤的数量为无限大的序列.它指代了一系列与芝诺悖论相类似的问题.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超级任务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的历史脉络,主要介绍了超级任务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前期的重要论题——汤姆森台灯、伊尔曼和诺顿对这一类问题总结性的解答和新时期超级任务与融入不同具体学科的新发展趋势.

    超级任务芝诺悖论数学解释

    神秘制块工厂悖论及其消解

    朱自展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弗拉森于1989年提出神秘制块工厂悖论,旨在质疑无差别原则的合理性.自该悖论提出以来,哲学家们相继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概括为"拒斥证据对称的假设""重构无差别原则的表征方式"和"否定信念度对象的同一性"三大类.这三类解悖方案各有特色,分析这些方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无差别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寻找更坚实的概率分析基础.

    神秘制块工厂悖论无差别原则证据对称信念度对象

    知行关系视域中的自我知识——普鲁斯特的元认知理论辨析

    徐竹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认知科学的新近发展,元认知理论在当代自我知识理论的论争中异军突起,成为超越认知主义和构成主义对立的"第三选项".普鲁斯特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她主张元认知是对一阶认知活动的评估与调控,通过把握认知感受和知识可供性的线索,实现认知活动与非概念规范之间的动态耦合.这一方面跳出了知行相分离的认知主义窠臼,承继实用主义的哲学脉络,将自我知识的讨论引入知行关系的视域;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承诺构成主义所预设的概念论立场,而使非概念论的构成主义观点成为可能.

    自我知识元认知普鲁斯特构成主义

    哈纳克原则与威廉皇帝学会的肇建

    关瑜桢费爱心王安轶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威廉皇帝学会成立于1911年,是马普学会的前身,在其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贯穿的指导思想是:自由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确保杰出科学家的核心地位——该思想称为哈纳克原则.该原则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被坚持和延续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一个术语在学会的网站、年鉴、会史中被反复提及.事实上,并没有文献资料对哈纳克原则的具体内容做过完整的阐释.本文基于德国档案和文献,对哈纳克原则的形成和内涵分别进行了考证和分析,并对其在学会创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哈纳克原则是一种科研管理思想,是学会成立的"触发器",也是学会初建期国家、工业界和科学家之间的"磨合器",而其本身作为一个术语并非一蹴而就.

    哈纳克原则威廉皇帝学会哈纳克备忘录科学家

    从《大东》到魏了翁:织女诗织就的科学批判传统

    任春光杨小明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织女诗,特别是七夕乞巧诗,卷帙浩繁,蔚然纺织、天文与社会文化之大观,俨然记录纺织科技之艺术长廊与展示纺织艺术的科技窗口.从《诗经·大东》经曹丕、杜甫等到南宋魏了翁等,本文首次从织女诗中梳理出对七夕乞巧的科学理性批判简史,并认为这一传统之所以到宋代达到顶峰,除了高度发达的纺织业在纺织诗中的反映,还与理学的兴起包括张载、朱熹日月五星左旋说所提供的科学批评工具不可分割.

    织女诗《诗经·大东》魏了翁科学批判

    罗马教廷与基因改造技术

    奚望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马天主教教廷对基因改造技术的态度是相对开放的.它积极支持将其用于解决粮食问题,也允许人的治疗型基因编辑.但它却反对以转基因技术来造成新的剥削,并反对人的增强型基因编辑.这种态度不仅出 自信仰,还有其理性根基,可见出它的人文主义考量:技术应当被用来造福人,但不能被用来奴役人;应当把一切人(包括胚胎)当作人,而非仅仅当作实验对象或实现他人意志的工具.基于这种态度,教廷为基因改造技术划定的运用范围以"人性尊严"为限.

    转基因基因编辑人文主义人性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