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负责任创新在自动驾驶行业的嵌入途径

    霍佳鑫李侠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项激进创新,将会引发广泛的社会与伦理问题,甚至会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为了使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需要把负责任创新理念嵌入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所有环节,从而规避其可能的风险与伦理问题,为使自动驾驶技术合规落地,公众在对政府信任与对企业期待的效用组合中,运用无差异曲线确定偏好平衡点,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负责任创新框架下得到健康发展.

    自动驾驶汽车负责任创新政策制定

    工程美的社会建构及其特征

    马宁王佩琼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如美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工程美学也是工程哲学的重要分支,我们尝试回归传统美学的研究路径,重新对工程美进行本体论、认识论的追问,即工程美就是工程设施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感,并论证这种愉悦感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进而探究工程美的社会建构的三大特征:一是实用功能的约束性,工程美必须拥有工程的实用功能,是功能与艺术的结合品,而不能只追求艺术性;二是审美旨趣的历史性,工程美的演化反映了人类审美旨趣的演化,是特定时代下的历史产物;三是审美场域的公众性,工程美时刻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不仅需要迎合大众审美,还要引导与建构大众审美.

    工程美社会建构工程哲学跨学科研究

    描述论与建构论的张力——论库恩科学哲学研究立场的格式塔转换

    夏国军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库恩在充分尊重科学史实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纯粹的描述论,描绘了科学发展的整体图景,揭示了科学发展的规律.然而,科学主义建构论者并不接受库恩的纯粹描述论,他们认为建构论才是哲学文化真正的价值取向,才是哲学发展的正道.这样的非难迫使库恩在后期转向建构论,但它仅有先验主义建构论之表,因为库恩只是把前期创造的一系列用于揭示科学发展规律的工具性术语诸如"范式""常规科学""不可通约性"等重新排列,把"范式"——后期用"专业词汇"加以替换——提升至理论建构本原的地位,等等,但实质上这些术语是库恩描述科学家理论的产物,它们的思想或内容之源在科学家而不在库恩,尤其是库恩的建构论似乎是对科学家建构论的一种描述.因此库恩后期向建构论的转向是失败的.尽管如此,库恩的描述论具有毋庸置疑的价值,比如,它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揭示科学理论或科学真理以及科学论争的实质,等等.因此,库恩的纯粹描述论理应拥有自己的张力空间,即使建构论属于哲学文化的主流.

    描述论建构论自然主义先验主义不可通约性

    叙事医学中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路径

    邱龙虎辜美惜黄世瑞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医学通过理念变革、职前职后培养具有医学科学知识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临床诊疗上推行关注、倾听、共情、平衡病历、反思、共同决策等实践操作,已成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医疗效果、提升医生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减少职业倦怠的重要力量,有效避免了科学主义至上的询证医学模式"只见疾病不见人""只问证据不问感受"的诟病,必将成为全新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诊疗主导模式;同时兼备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色,超越了以往融合路径的不足,必将成为探究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路径和新典范.

    科学与人文叙事医学医患关系新医科医学人文

    罗伯特·李·莫尔:美国德州拓扑学派奠基人

    胡卓群刘鹏飞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伯特·李·莫尔是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著名数学家,主要研究兴趣为点集拓扑,同时对几何、分析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莫尔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长达49年,通过自己独特的公理化教学法"莫尔方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数学人才,他和他的追随者后来被称作"莫尔学派",即德州拓扑学派,使得莫尔成为点集拓扑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罗伯特·李·莫尔点集拓扑莫尔教学法德州拓扑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