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史合一:牛津的科学史、医学史与技术史学科

    万兆元
    1-5页

    从伦敦到台北:略谈我的科学史学习见闻

    黄相辅
    6-9页

    我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博期间看到的科学史发展及未来

    陆伊骊
    10-13页

    科技史理论的回归——浅谈柏林工业大学的科技史教学与研究

    王安轶
    13-17页

    医学史学科在当今德国的发展特点刍议

    袁玮蔓
    17-21页

    技术人工物功能归属的倾向性进路

    曾云珍吴国林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是一种特殊的倾向性.基本形式本体把功能归为倾向性的子类别,同时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功能倾向性进路亦有一定进展,两者却均具有局限性.基于卡尔纳普过时的倾向性分析,克劳斯错误地作出功能不是倾向性的论断.结合系统论,倾向性获得了一个充分的定义.技术人工物的功能归属意味着功能须满足倾向性的表达式,且具有实现主体目的的意向性,其物理化学结构支持功能的实现,专有功能则是技术人工物得以复制的原因.这一新理论能够满足功能理论的四个充分性标准,尤其是解决了功能失常和功能缺失的区分这一难问题.

    技术人工物功能归属倾向性

    必须摒弃归纳推理的形式规则吗?

    梁贤华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蓝悖论是现代归纳逻辑研究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直接挑战了归纳的逻辑基础,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方向的问题.近年来,归纳逻辑的研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而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对绿蓝悖论的最新回应.一方面,以诺顿为代表的实质归纳理论主张彻底摒弃归纳的形式化规则,认为应当把归纳推理研究的重心集中到经验事实中来.另一方面,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帕里斯所建构的纯粹归纳逻辑体系进一步发挥了卡尔纳普的形式归纳思想,明确地把归纳当作数理逻辑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归纳理论是否可以共存?

    实质归纳理论纯粹归纳逻辑形式规则绿蓝悖论

    为什么聚焦于因果关系?

    邱德钧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许多学者聚焦于研究因果关系的深层原因,根源于人工智能界在深度学习上对模型稳健型的需求,映射出统计学方法在因果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果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不同于哲学语境下的特殊关注点,应该进行跨学科研究界定因果问题的内涵;在哲学语境下从AI领域角度讨论导致因果研究陷于困境的独立同分布问题,可能是近期使得研究取得进展的方向.

    因果稳健性泛化独立同分布

    德国的技术史研究

    沃尔夫冈·科尼希Jess Nierenberg王安轶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技术史研究历程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上升期和拓展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致力于出版各类技术发明与商业史的相关著作,并着力保留和整理技术文化相关的实物和档案,推动了早期德国技术史研究的建制化.1960年代之后,德国的技术史研究进入了拓展期.在联邦德国,工业大学和技术博物馆的历史学家们逐渐成为推动技术史研究进一步建制化的主要力量.与早期工程师为主体不同的是,历史学家们主要关注的是生产的历史以及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背后导致技术变革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1990年代后,消费史逐渐走入他们的视野,作为其研究的补充.

    德国工程师学会康拉德·马修斯技术博物馆生产与消费

    中国南海岛礁探测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

    林昆勇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的变迁为视角,分析了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了在古代中国航海科技及其政策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在南海岛礁探测空间上的认知发展与深入研究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南海岛礁建设的影响.随着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的积极推进,中国建设南海岛礁呈现纵深式空间开发战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在领海空间上的"全面拓展"将成为一种新的格局.

    南海岛礁探测科技发展认知差异空间格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