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阐释自然:19世纪英国动物学知识与图书的发展探析

    徐桑奕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至19世纪,博物学的发展态势颇为良好.其中,人们对动物的关注不断深入,积累了可观的动物知识;而随着伦敦动物学会的成立,专业的动物园、博物馆也日益成为动物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中心.在当时学者们的书写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发表或出版,被加工成插图精美的博物学著作,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动物学知识的积累与扩散,既体现了英国传统文化基底的部分特质,也促使19世纪的英国人更多地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

    19世纪英国动物学知识与图书宗教因素

    情侣机器人的伦理争论及其反思

    杜严勇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学术界颇为关注情侣机器人的理论研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研发并销售情侣机器人.各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接受情侣机器人,但总的来说比例并不高.关于情侣机器人的伦理争论焦点主要有,女性客体化问题、同意与强奸问题、欺骗问题、社会孤立问题,以及是否应该禁止使用等问题,正反两方均有支持者.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积极性行为、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技术等理论主张,通过使情侣机器人成为人工道德行为体、划定研发与应用底线、促进伦理规范的发展进步,以及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等途径,防范与规避情侣机器人可能产生的伦理风险.

    情侣机器人伦理争论伦理风险风险防范

    从卢德工人、新卢德派到数字工人——技术批判的建构主义思路探析

    谢榕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劳动与工作形态的影响是现代技术作用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在这个领域中,技术的设计过程得以进一步评估和建构,关注与技术相关的劳动群体变迁能够启发对这两方面论题的深思,并探索技术建构论的潜能.以此为依据,通过分析卢德运动提出了技术是借由扰乱劳动者的"本体性安全"和技能的"恒常性"来促使劳动者发生转型的,接着在反思新卢德主义的核心立场时,发现它虽然没有对劳动关系给予足够重视,但启发了一种"亚文化"浪漫主义式的反技术思路.信息时代的数字劳动一方面延续了劳动群体变迁过程的特征,另一方面蕴藏数字技术批判建构主义的方向;通过国家对资本垄断角色的规制以及公众参与式的技术反思,可以探索数字时代技术批判的前景.

    卢德运动新卢德主义数字劳动技术批判互联网

    区域智慧专业化"成长云"的形成——区域创新发展的起点

    黎越亚钟书华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专业化"成长云"的载体是经过筛选的区域优势领域,这些领域须同当地现有发展能力相结合,具有同质的比较优势,以及具备优良的特定产业相关性.经过这三个条件检验的优势领域,才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种子,即"成长云"的云核.云核成云的过程是一个三维立体发展的过程.第一维是优势领域纵向的价值链延伸;第二维是横向的相关产业集群;第三维是整个专业化集群的产值持续增值.三维结构综合发展,相互促进,构成"成长云"的初级形态."成长云"成型之后,具有结构稳定、成长性良好以及战略支撑坚实等特点,并朝着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前进.

    智慧专业化区域优势领域成长云三维结构

    数字化社会的乌托邦幻象与合理重建

    邬晓燕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社会的真实情境既包含信息共享、个人赋权、文化多元、城市互联等积极赋能,又包括隐私透明、资本裹挟、虚假民主、社交异化等消极势能.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功能、推进智能社会文明转型,须批判审视数字经济的繁荣幻象、虚拟世界的自由民主幻象、数字文化的丰饶假象等数字乌托邦幻象,挖掘其形成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根源,并从技术负责任创新、制度变革、重建文化生态和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乌托邦精神等方面协同推进数字化社会的整体化建设,构建一个透明高效、协作共享、深度参与、责任共担的数字化未来.

    数字化技术社会乌托邦

    赫胥黎与不可知论

    王润秋柯遵科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可知论"一词由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为了回应形而上学学会中的争论,他创造了这一术语以表明自己的哲学立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是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继承和挪用,是一种以知识的局限性为核心的认识论.这也是它不同于斯宾塞的综合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19世纪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等的主要原因,赫胥黎由此将自己和这些哲学思想区别开来.赫胥黎的不可知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用简化的"冲突模式"来描述和解释.

    赫胥黎不可知论康德斯宾塞科学与宗教

    哈斯勒·惠特尼:微分拓扑的奠基人

    王涛邓明立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斯勒·惠特尼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拓扑学家,1982年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惠特尼在图论、可微映射、代数拓扑、几何积分、奇点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微分流形的拓扑学,使得拓扑学的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惠特尼与中国数学家有着深刻的学术联系,因而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惠特尼微分拓扑嵌入定理纤维丛示性类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2年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