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意识的CODAM模型

    殷杰李夏冰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问题已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但至今并未达成普遍共识.意识的神经网络模型CODAM模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该模型基于意识科学的最新进展,以注意运动的伴随放电(COD AM,Corollary Discharge of Attention Movement)为核心为意识之谜寻求最终答案,探讨意识内容的同时,为作为意识内容所有者的内在自我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对该模型的生成背景、神经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完整呈现了其对意识难题的解决过程及其进一步发展方向;并基于其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在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期CODAM模型在初步揭开意识面纱的同时,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意识综合理论的形成.

    注意意识CODAM模型内在自我

    "去物化":理解芬伯格的另一个关键词

    周雪健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芬伯格不满于传统对物化理论的阐释,而试图通过以技术作为中介实现"去物化",进而重构物化理论.通过对"去物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一重构的具体路径是借助技术批判,进而把卢卡奇寄托于阶级意识觉醒的理想转换到社会现实之中,由此使技术脱离物化的枷锁,重获解放的可能性.芬伯格对物化理论的重构,更新了技术批判研究的传统范式,践行了其所强调的技术之于实践的重要意义,将物化理论向前推动发展.但同时反观这一重构,它在带来理论创新的同时,仍旧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理论缺陷.

    物化去物化卢卡奇芬伯格

    社会规范的文化延伸——文明作为中国人的一种道德基础

    张彦彦赵英男李华智吴胜涛...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道德心理学基于规范、习俗之别明确区分了道德领域和非道德领域,但不同文化背景下道德领域的内容和结构可能存在差异.近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与西方人的道德领域划分不同,中国人把"不文明"作为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以"文明"程度作为判断一个人行为道德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基于"文明"的道德判断提示我们,社会规范的界定需要考虑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延伸.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包括对"规范"的定义、儒家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的影响,并基于西方的"道德基础理论"提出了可能更适用于中国文化的假设,为推动具有更大文化包容性的社会规范研究提供了启示.

    社会规范道德领域文明道德基础理论本土化

    动物正义:动物权利研究的政治转向

    赵芙苏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动物权利研究发生了政治学转向,动物拥有自由权利被构建为人如何对待动物是正义的.动物的权利基础、权利关系、权利主体的政治关注和重新阐释成为了政治转向的主要途径,各种转向尝试将动物纳入与人类社会相容的正义体系.通过动物权利的政治转向,动物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新的突破口,但同时动物权利理论转向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动物权利动物正义政治转向

    "人类世"的哲学问题探讨

    邹亚文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世"是一个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质科学、还有可持续发展领域越来越重要的词语.人类世被界定为一个由人类主导的地质时代,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新闻界引发诸多讨论的词汇.本文探讨了三个关于人类世的国际上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有:第一:虽然"人类世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已经投票建议把这个名词正式化,但是地质名词的正式化需要进行科学的验证,现有的科学证据足够让这个名称正式化吗?第二:人类世的开始年份也存在诸多争论,提议较多的几个节点分别是农业文明兴起之时,工业革命兴起之时,还有1950年左右"大加速"时期.第三:人类世将会面临更大的繁荣还是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学者对此意见不统一,乐观与悲观共存.作为一个科学与社会交叉的术语,这个词不仅会被科学家和人文社会学家,而且也会被广大公众持续地争论.

    人类世正式化年份展望

    康吉莱姆关于反射概念的科学史考察及其哲学意义

    邓刚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吉莱姆在《反射概念的形成》一书中,重新梳理了生物学发展史之中反射概念的形成历程,挖掘出被人们所忽视的威利斯-恩策尔-普罗恰斯卡一系的反射概念的传承史,从而驳斥了科学史上长期流行的一个偏见,即将笛卡尔视作反射观念的发明者.另一方面,对笛卡尔等人的机械论生命观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且对生命科学中的生机论和机械论加以考察,最终揭示出生机论和机械论的哲学意义.

    生命反射生机论机械论康吉莱姆

    以徽州医者从医动因视角论析明清时期医者社会地位

    赵士第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徽州上百名医者传记,将医者从医之因分为世代为医、拒不仕清、居隐不仕、异人授业、儒(宦)而好医、科举不售、习医奉亲、立志学医等八种.抛去明清鼎革、拒绝仕清的特殊因素,这些医者对从医的姿态可窥见明清时期医者的社会地位.医者从医并不是自身的首要选择,多是无奈之举,而也正是这种无奈促进了民间医学的发达.

    医者社会地位从医动因明清时期徽州

    中国现代数论家谱系与学术传统

    陈克胜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数学是由欧美现代数学移植而来,其中现代数论在中国是发展较好的一个数学分支之一,这引发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现代数论在中国成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通过绘制中国部分现代数论家学术谱系,分析其特征,由此探讨现代数论的中国学术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

    现代数论学术谱系学术传统中国现代数论家

    关于元代农牧业政策及其相关领域研究述评

    刘九万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年以来,元史学界和科技史学界在元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积累.本文针对元代农牧业政策及其相关领域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成果进行梳理,认为七十年来随着学界对元代农牧业、水利、酿酒、棉纺织技术、饮食技术、生态环境等各方面深入研究,对元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认知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型,逐渐从元代"落后、倒退"的学术印象,回归到一种更为客观与理性的位置.

    蒙元科学技术史农牧业述评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STSE研究

    蔚蓝田松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STSE研究纲领是对STS的拓展,从S(科学)、T(技术)、S(社会)到E(生态/环境).呼风唤雨是人类古老的愿望,进入工业社会后,通过"科技产业链"来实现:气象学提供科学解释及其技术干预可能性,据此发明产品,继而形成产业.19世纪中期,埃斯皮提出降雨机制的一种解释,并进行降雨试验,但未成功.二战后,基于新的降水理论,朗缪尔团队以干冰和碘化银为催化剂实施播云试验并产生降雨.相关国家计划和商业活动随之出现.然而,根据STSE理论,此链条的运行必然产生污废,实为"科技产业污废链".播云的污废包括化学性的和生态性的,两者早已被利文斯通、库珀和乔利等生态学家关注.STSE纲领要求将这些污废纳入STS和科学史的考察范围,从而改变了对人工降雨技术的叙事.

    人工影响天气播云科技产业污废链STSE研究纲领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