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否定真理与不可满足性——解决莫尔纳问题的新尝试

    胡中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尔纳问题使得否定真理以及相关主题再次成为了学界的争议焦点.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它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罗素在逻辑原子主义时期就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尽管哲学家对莫尔纳问题从各个角度做出了回应,但是这些回应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从逻辑形式来看,否定真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断言虚构或者主观创造的对象不存在的命题,另一类是断言某个实存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两个实存对象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命题.前者断定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对象对于某个谓词合取表达式的不可满足性,后者断定了某些对象对于某个具体谓词表达式的不可满足性.客观存在的不可满足性可构成莫尔纳问题的一种新解答.

    否定真理莫尔纳问题逻辑原子主义使真者理论

    否定事实与实在论

    黄敏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解释否定,是真理理论中的一个难题.对工作于实在论背景下的真理理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本体论中容纳否定事实.罗素以及近来代表性的使真者理论者都不能在坚持实在论的同时令人满意地解释否定.然而,通过适当地收缩实在论立场,转而采取视角主义的实在论,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时,我们可以用不相容关系来解释否定,并能回应罗素对不相容论的批评.

    否定事实实在论使真者视角主义实在论

    使真者必然主义与否定真理的使真者

    李主斌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否定真理的使真者问题是使真者理论中的焦点问题.基于两个论题,即使真者最大主义和使真者必然主义,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将不得不承诺否定性存在,如否定事实、一般事实或缺乏,等等.出于对否定性存在的拒斥,人们常常把矛头指向使真者最大主义,但是这一进路的代价将是抛弃整个使真者概念.本文认为使真者必然主义应为否定性存在负责;关于使真者必然主义,当前支持它的两类论证都缺乏可信性,不仅如此,通过一个论证,本文将表明,使真者必然主义实质上等价于关于使真者的蕴含解释,而后者己被普遍认为是错误的.一旦抛弃使真者必然主义,那么我们将很容易在无需承诺否定性存在的情况下给出否定真理的使真者.

    使真者否定真理否定性存在必然主义本体论基础

    科学理解的科学实践之路

    赵聪妹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实践哲学的目的 是要重新建立正确的、完整的科学形象,并不是单纯的排斥"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但是目前为止其所关注的几乎全是"发现的语境"中外部的科学实践活动,没有涉及到个体大脑内部的认知活动.科学理解的语境理论弥补了这一空缺,通过对科学理解的本质、标准、方法等的界定,让我们重新审视科学理解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位置.科学理解的语境理论将科学实践哲学与理论的逻辑辩护联系了起来,进一步的推动了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当然,科学实践哲学也为科学理解的语境理论提供了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基础.

    科学理解科学实践哲学意会知识可理解性有效性

    全球化中的技术战

    吕乃基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由单纯依赖自然界,到依赖自然界和"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马克思)并存,进而主要依赖后者.人工自然的相互耦合构成了"人类学意义自然界"的生态关系,其中的各个环节在人类社会中各有其主体,彼此间的功能耦合随时可因主体间关系的变化而发生退耦或异化.国际贸易自古就有,技术的相互保密以维持垄断古已有之,但目的 是牟取暴利,而不是要挟对方.以控制人工自然生态的功能耦合态势威胁其背后的主体,这就是"技术战".技术战既有技术本身"科技黑箱"知识不对称等因素,也有政治和价值观的影响.以供给方的诚信,换取需求方的信任,技术理性有待升级.技术战可以理解为"降维攻击",可以"在商言商",也可以升维以对.价值观的相通可以架起诚信与信任的桥梁,价值观的对立则有可能撕裂"人类学意义的自然界",奇点人在敲门.技术战的前景堪忧.

    全球化技术战科技黑箱信任

    取代上帝视角——环境伦理视域下的拉图尔盖亚观

    胡翌霖唐兴华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图尔自2000年后广泛参与气候与环境议题,但他并没有采取一般环境伦理学家"反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框架,而是引入"盖亚"的概念,对传统的自然观发起批判.拉图尔认为"自然"只是一个虚构概念而不是一个现成实体,"回归自然"之类的口号无益于促成积极行动.拉图尔号召用盖亚视角取代自然观,他认为盖亚理论的要害并不是把地球看作什么,而是以何种方式观看.拉图尔批判了从柏拉图以来始终贯穿于西方思想中的整体主义、客观主义的上帝视角.这种超然物外的自上而下的视角是脱离现实的.拉图尔亦不陷入虚无主义,努力建构一种"非整体论的联结性",号召每一个行动者从自身出发,并以循环的方式不断返回自身,从而自下而上地形成普遍的联结.

    布鲁诺·拉图尔盖亚环境危机整体论上帝视角

    丹尼尔·丹尼特意识解释中的感受质问题

    冯文婧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受质"是当代心智哲学分析中有关意识问题争论的焦点,围绕其是否是一种不可还原的主观特质,引发了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两大阵营的激烈争论.丹尼特否认有主观感受质的存在,认为它只是属性二元论者和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种错误幻想.他认为,各种意识现象,包括知觉、记忆、感受等,可能是在实现其相关表达时才得以确立的.异现象学方法作为丹尼特解释意识体验与感受的方法,其核心是,要利用我们执行和解释语言行为的能力,产生一系列主体关于其意识体验的信念,这些信念是考察意识感受的原始资料.丹尼特借用"意向立场"观证明了信念的实在性,从而论证了异现象学是解释意识感受和体验的可靠方法.

    感受质多重草稿模型异现象学属性二元论信念

    1865年英格兰牛瘟及其应对研究

    毛利霞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1865年,英格兰的牛瘟疫情引起广泛关注.兽医社会地位低,不被社会各界信任,提出的正确方案被置之不理;医学界被寄予厚望,但没有提出有效的治愈牛瘟之策.枢密院的种种努力也因"自由放任"观念盛行而难以落实到位.牛瘟的蔓延促使社会各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1866年议会通过《牛病预防法》,采取禁止运输牛、宰杀病牛、补偿牛主人等措施成功遏制了牛瘟.

    牛瘟约翰·詹吉《牛病预防法》自由放任

    种痘术的地方性生成与全球重塑——天花疫苗接种术的后殖民技科学研究

    郝新鸿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从外域传入中国的烈性传染病,中国的医学与社会对天花积极适应与调整,中医理论、民间实践、王朝统治、商业运作等各种异质性力量共同作用使人痘预防接种术得以生成.在全球流动的大图景中,从"鼻痘法"到"刺臂术",从"人痘术"到"牛痘术",接种术在中国、土耳其、英国、欧美等不同的地方性情境中不断转译、拓展、塑造,成为兼具地方性模式与全球特征的杂合体.以后殖民技科学视角看,天花疫苗接种术全球传播的历史过程为超越本土/西方、全球/地方、现代/传统等传统二分法提供了启示,也为当代基于地方性实践的全球流行病防治提供了历史借鉴.

    种痘术后殖民技科学地方性全球性

    虎产品中医药用史的阶段特征——基于《中华医典》数据库的分析

    曹志红丁曼旎赵彦风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检索《中华医典》1156部中国历代医书中的虎产品药用记录,对2996条虎产品药用信息和2884首虎产品药用方剂进行分析,复原历史时期虎产品的药用情况:汉末药学著作《名医别录》是最早对虎产品药用价值进行记录的文献,至迟到汉代,人们对于虎产品某些部位的药用价值和主治病症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就目前文献所见,虎方或始载于东汉,或至迟于东晋已有记录,其数量经两晋南北朝,至唐快速增长,到宋代达到第一个记录高峰;金元时期方剂数量骤降,明代又转而达到第二个高峰,也是历史时期虎药用方剂最多的时段;清代稍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宋的水平,民国时期虎方数量降至近乎与唐代持平.新中国初期,有确切治疗效果的虎产品药用方剂得到专利化.1993年5月29日《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全面禁止使用虎骨及虎骨组成的制剂,终结了中国上千年的虎产品入药史.

    中医虎产品药用史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