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20世纪初期的帝国扩张与医学研究——以德国胶澳军医医学报告为中心的探讨

    袁玮蔓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德国占领胶澳租借地的十七年里,德国驻军感染疾病,甚至因病致命,屡见不鲜;对此,随军而来的德国医生多有观察、记录和研究.由此形成的医学报告是专业性的学术成果,丰富了人们对当时德国医学发展以及胶澳租借地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同时要看到,德国胶澳军医的医学报告还带有巩固德国在租借地进行统治的目的 ,而且从医学的角度建构了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所以,在认可和探究其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这些医学报告所带有的时代痕迹.

    胶澳租借地帝国主义殖民医学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医疗化与德意志殖民帝国建构——以罗伯特·科赫的三次东非行医为中心

    顾年茂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1897至1907年间受德意志帝国资助,罗伯特·科赫先后三次率队来到东非行医.东非行医是帝国医学的重要体现,在此涵盖殖民地疾病防控和社会治理的决策,帝国中央政府的多方势力插手.科赫东非行医的过程中,鼠疫、疟疾、昏睡病等的研究取得程度不一的成果,科赫的医疗队促进了疾病防控措施完善和殖民地医疗化.科赫的三次东非行医,不仅是东非殖民地有效进行社会治理的一部分,而且更是柏林构建"殖民帝国"过程中诸多政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伯特·科赫东非行医帝国医生

    19世纪英属印度天花疫苗接种技术的调适

    申向洋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天花疫苗接种被引入印度,并在英属印度进行大规模推广.对于印度人来说,天花疫苗接种是一种新兴的、外来的西方医学技术,与他们的宗教情感、日常生活等方面并不相符.鉴于疫苗接种在预防天花方面的有效性和政府的强力推行,印度民众开始创新性的将疫苗接种与传统习俗相结合,试图重新理解、吸收疫苗接种这一新的西方技术.而为了更好的推行天花疫苗接种,英国殖民者也必须不断调整、改进疫苗接种技术以适应新的社会文化和气候地理环境.天花疫苗接种在英属印度地区的成功,不仅是得益于本身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是其不断适应区域社会、文化、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结果.

    英属印度天花天花疫苗天花接种医学技术

    奎因论数学对象的实在性

    王聪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可或缺性论证可以说是当今数学哲学讨论中的门面担当,该论证旨在说明有关数学对象的实在论观点.学界一般认为该论证是由奎因提出,并得到普特南的强化.围绕着不可或缺性论证,实在论和唯名论之争在当代得到了一次"复兴"和"延续",双方展开了质疑与反驳的论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回到奎因"的方法,以奎因留给我们的启示来辩护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地位.

    奎因不可或缺性论证实在论唯名论数学哲学

    技术创新生态风险防控——纲领转向与范式转换

    林慧岳李云飞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创新风险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创新如何规避创新失败的风险,使创新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但实际上技术创新成功后产生的生态风险,同样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防控技术创新的生态风险,必须实现由工业技术创新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纲领转向和范式转换,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创新者个人行为与社会公众利益、个体权利与共同体存续的统一.

    技术生态风险创新纲领创新范式跨背景转换

    道德增强与人的自由——自主原则的视角

    胡永文柯文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生物增强构想通过生物科技途径对人的情感或认知能力进行修正,从而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 .该构想遭遇到威胁人类自由的诘难,由之引发了辩护与质疑的观念交锋.文章概观了道德生物增强的途径以及争议双方的论证,指出这一诘难的真正问题在于澄清自由观念的自主原则,亦即论证道德生物增强能否摆脱行为操纵之诘难.通过对层次欲望理论以及"理由回应理论"等自由理论的分析表明,道德生物增强会破坏自由所要求的自主原则.

    道德生物增强人的自由自主原则

    增强还是削弱?——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关于人的自由之争

    岳兵兵陈高华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增强技术具有双重效果:增强和削弱.增强技术的当代发展与人的自由问题密切相关,其技术本身的存在性和可及性、不同的增强类型对个人生理心理的广泛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都会使我们对自由产生不同层面的陈述与理解.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围绕选择的范围、胁迫的程度、决策的有效性、自我的真实性展开了人的自由之争,最后以道德僵局而告终.面对增强技术是增强还是削弱了人的自由这一伦理困境,应该摒弃对自由概念的单一维度理解,转而开启关键的经验分析以及广泛的政治、经济、法律与道德建设.

    自由超人类主义生物保守主义人类增强技术

    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对近代西方医学革命的奠基

    李润虎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拉伯医学的发展及其达到的高度,不仅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后期的科学革命和医学革命提供了发展的土壤.然而,由于欧洲主流医学传统长期的统治,人们或因为忽视、或因为偏见,对阿拉伯医学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欧洲主流医学叙事的框架下,即认为阿拉伯医学的主要贡献是"医学知识的保管人",尚未充分意识到其在内科、外科、医院、药房的建立、解剖、疾病的定义及"倾向非宗教性的医学"的历史贡献和意义.通过对阿拉伯医学发展的重点回顾,可以表明近代医学革命的爆发并非一个孤立事件,但其作为一个现象化的事件,却又是唯一的,而这更加凸显了阿拉伯医学对欧洲近代医学发展的奠基作用.

    阿拉伯医学西方医学革命医院非宗教倾向性医学

    美国探测引力波LIGO实验室的建设引发的争论评述

    张帆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LIGO是在学术界的一片反对声中建设起来的.在整个建设过程中LIGO经历了三场争论,分别是:韦伯与LIGO之间的争论、低温棒实验组与LIGO之间的争论和LIGO内部的"三驾马车"之间的争论.回溯这些争论过程可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不只体现在科学争论的终端,即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而是贯穿在科学争论的整个过程中.在美国探测引力波LIGO实验室的建设中,社会组织形式的差异为科学争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LIGO科学争论科学组织

    全球史的视角下医学教育变革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

    葛海涛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其背后有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洛克菲勒基金会向外推广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成果的背景,也有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并落地发展,中国医学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背景,更有当时世界医学史发展进程的历史必然性.在20世纪试图向中国推广当时最先进医学教育体系的国外医学机构,与自19世纪起在中国本土长期发展的西方医学界以及中国本土的医学现代化力量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洛克菲勒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