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王建华

双月刊

0529-6579

xuebaozr@mail.sysu.edu.cn

020-84112585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学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酶@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设计策略

    童琳净黄思铭陈国胜欧阳钢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酶生物催化是一种在细胞微环境中进行的重要信号传递和代谢途径,可维持复杂的细胞网络之间的有序通讯及信号即时反馈,在生物传感、催化、纳米医药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酶固有的脆弱性质极大地限制了酶分子在细胞外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合理设计金属有机框架(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对酶结构进行束缚、固定是提高酶稳定性的前沿方法.本文综述了基于表面连接、渗透、原位包埋的3种酶@MOFs固定化策略,着重强调不同固定模式的适用范围及稳定化特性,并对酶@MOFs固定化研究的发展进行简单的展望.

    酶固定化金属有机框架生物催化

    华南冬季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异常的成因分析

    伍红雨吴遥郭尧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61—2018年华南19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客观定量评估华南冬季区域性暴雨过程,确定强的冬季区域性暴雨过程和冬季暴雨强年.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华南冬季暴雨强年的气候背景和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其气候和天气共同的特点是:冬季在对流层高层,中南半岛、南海到华南的西风急流加强,中层东亚大槽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低层南支槽和偏南气流加强,水汽辐合加强.差异表现在对于日尺度的华南冬季强暴雨过程,其北半球副热带异常环流波列结构非常明显,具有类似夏季北半球对流层高层的"丝绸之路遥相关型"特点,但波列中心位置在冬季较夏季明显偏南,同时华南距平异常环流更加显著,低层偏南气流风速大,水汽的辐合非常突出.对于冬季暴雨强年,上年7~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热带印度洋、南海的海温偏高,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低,有利于华南冬季暴雨的发生,超强厄尔尼诺的发生对应华南冬季暴雨偏强.所以冬季尺度的环流和前期海温反映了华南出现区域性暴雨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的气候背景,而日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更能体现其异常的天气学特征.

    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大气环流海温冬季华南

    欧洲新石器时代阿尔卑斯山硬玉岩(翡翠)的使用及其流散

    郑昕雨丘志力杨炯叶旭...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欧洲新石器时代硬玉质(翡翠)玉器的兴起、流散、发展和衰亡为线索,对近20年来欧洲各国学者对新石器时代阿尔卑斯山出产硬玉岩(翡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归纳了史前欧洲翡翠用玉的分布范围及其器型特征;并以6000 BC—3000 BC期间法国莫尔比昂湾及卡纳克地区为中心的、广泛流散于欧洲的大型翡翠质玉斧为例,分析了在旧石器技术、新兴资源冲击、主流文化演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欧洲大型翡翠质玉斧形制多样,流散路线复杂的原因.同时,还探讨了不同区域条件下欧洲大型翡翠质玉斧具有的功能,即对超自然环境的崇拜与敬献、精英阶层的权力标识及丧葬礼仪,归纳了翡翠质玉斧消失的三种原因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玉斧硬玉岩(翡翠)新石器时代文化流变欧洲

    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

    张泽瑞刘小平张鸿辉罗伟玲...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可以为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技术支持,本文以广西贵港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自动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在训练区中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影像预处理、数据增广与差值处理得到训练数据,然后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进行训练、调优,接着在测试区中结合遥感影像(Sentinel-2A)的变化区域提取结果对可能出现新增建设用地的区域进行筛选,最后对不同裁剪重叠率下的新增建设用地的自动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测试区中裁剪重叠率越高,图斑检测正确率越高,但同时也增加了检测计算量与图斑错分率,裁剪重叠率为70%时能在检测正确率、计算量和错分率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2)在70%的裁剪重叠率下,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检测正确率85.16%,错分率36.57%,图斑平均IoU为57.23%,检测面积率74.52%.

    深度学习多源遥感数据新增建设用地城乡规划

    深圳中重度霾污染输送特征的数值模拟分析

    田春艳周慧娴沈傲申冲...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08—2018年深圳出现的中重度霾污染事件进行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RF-Chem模式采用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定量研究深圳及其周边城市(广州、东莞、惠州)人为排放源对深圳地区霾污染过程的贡献,揭示该地区霾污染过程的主要输送特征.影响深圳中重度霾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为台风外围环流型及大陆高压(脊)型两类,其中大陆高压(脊)型又可根据风场进一步细分为3种类型:偏东北风型、风向多变型和偏南风型.典型污染个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外围环流型霾污染过程深圳本地贡献率为40.38%,其周边城市的总贡献率为22.6%;大陆高压(脊)型3种类型污染过程,深圳本地贡献率分别为21.12%、53.92%、55.41%,其周边城市的总贡献率分别为6.88%、10.97%、3.44%.风速和风向对输送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当风速为3~4 m/s时,深圳本地贡献率可达50%;风速约6 m/s时,本地贡献率降为20%~40%,其周边城市输送的贡献率明显增大.不同城市对深圳霾污染的贡献受风向的影响有所差异,台风外围环流型个例主导风场多为西北风,此时东莞和惠州对深圳的贡献值分别为15.03%、1.77%;而其他风向时,东莞和惠州对深圳的贡献情况较为一致,其中,东北风时约3%,风向多变型时约5%,偏南风时1%~2%.广州对深圳的贡献率仅在台风外围环流型的西北风向时较为显著,可达5.8%.

    中重度霾污染输送特征台风外围环流型大陆高压(脊)型深圳

    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姜雨璇查小春纪惠文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本文选取秦巴山区中部的汉中、安康、商洛3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5个年份的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应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熵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汉台区、洛南县和镇坪县,其中镇坪县在研究时段内均为极度敏感区;2)秦巴山区中部的生态敏感程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极度敏感区的变化更为显著,从2000年的12.35%下降至2018年的2.91%;3)基于地理探测器对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汉中市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q值较大,对生态敏感性影响较为显著.安康市的距水源距离为生态敏感性压力指标的主导因素,状态指标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高程,耕地破碎化程度q值较大,成为安康市生态敏感性响应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商洛市的压力指标人口密度、状态指标高程、响应指标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的q值较大,占据主导地位.该研究结果对于秦巴山区中部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巴山区中部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

    中国东南部复苏卷柏一新种:东方卷柏——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王浩威戴晶敏陈再雄凡强...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卷柏和垫状卷柏是两种近缘的莲座状复苏卷柏,两者在亚洲皆有广阔的分布区域.本研究描述并修订了东方卷柏这一新种;该种是卷柏和垫状卷柏的近缘种,此前常被错误鉴定为卷柏.东方卷柏与卷柏和垫状卷柏最大的形态差异在于东方卷柏的主茎为二叉分枝,而卷柏和垫状卷柏的主茎为羽状分支.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数据分析强烈支持卷柏、垫状卷柏和东方卷柏各自独立的物种地位.通过查阅以往被错误鉴定的东方卷柏标本,可知该种广泛地分布于华东和华南地区.此外,野外调查表明该新种主要生长于丹霞地貌区,有时会和卷柏混生.本文对东方卷柏新种的形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这将有助于未来的植物学和生态学野外工作者开展针对性的相关研究.东方卷柏学名的种加词orientali-chinensis是我国蕨类分类学家秦仁昌及张朝芳1982年在标本台纸上对该种作出的鉴定,使用的是裸名,没有描述,本文在此正式合格发表继续采用了该名称,以资纪念.

    卷柏属丹霞地貌形态学系统发育地理分布

    基于网络药理学解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制

    毕聪吴灏王永刚彭维...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方血栓通胶囊由三七、丹参、黄芪、玄参四味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解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制.通过GeneCards、OMIM、TCMSP数据库、Venny平台以及文献检索,筛选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Cyto?scape,构建PPI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通过DAVID、Cytoscape,对潜在靶点进行GO、KEGG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表明,筛选出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微循环的活性成分41个,包括皂苷类、黄酮类、丹参酮类、丹酚酸类、环烯醚萜类以及苯丙素苷类成分;筛选出40个潜在作用靶点,核心靶点包括IL6、CCL2、ICAM1、EDN1、JUN、NOS3、PTGS2、VCAM1、MMP9和TNF;潜在作用靶点富集出的前20条通路主要包括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血管相关通路,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免疫炎症相关通路,Neuroactive ligand-receptor interaction等神经活性相关通路以及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等糖尿病相关通路.本研究揭示了复方血栓通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心血管、炎症免疫、神经活性的相关靶点与通路,影响血管形成、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增生及微循环血流量,从而发挥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网络药理学微循环作用机制

    白背飞虱DNMT1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在雌雄成虫中的差异表达

    何静怡杨梅林佳梁安文...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甲基转移酶1(DNMT1)是基因组DNA甲基化关键酶之一,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转录组测序结果中找到一条带有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的DNMT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4524 bp,编码的蛋白质具有DNMT1的典型结构:位于N端的DN?MT相关蛋白结合结构域,复制灶靶向序列,富含半胱氨酸的锌指结构域和聚溴同源结构域,以及位于C端的催化结构域.进一步与白背飞虱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白背飞虱DNMT1基因位于白背飞虱第3号染色体上,全长为22567 bp,含有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该基因主要在白背飞虱腹部表达,且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雄成虫,达4.3倍.本研究将增进对昆虫DNMTs的具体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并为探索新的防治稻飞虱的方法或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DNMT1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开放阅读框基因表达

    乙腈在石墨烯极板表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姚眉捷王永朋梁斐刘书乐...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乙腈在超级电容器石墨烯极板表面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通过密度分布、取向分布和扩散系数的计算,分析了团簇修饰以及极板电荷对乙腈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影响.模拟显示:团簇的修饰会产生强烈的空间位阻效应,使界面上乙腈的吸附和扩散都减弱,而带电极板则会对乙腈的取向产生明显改变,进而影响乙腈的输运性质.研究结果揭示了乙腈与石墨烯极板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有助于理解服役工况下超级电容器极板附近溶剂的分布.

    石墨烯乙腈超级电容器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