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王建华

双月刊

0529-6579

xuebaozr@mail.sysu.edu.cn

020-84112585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学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β寡聚体与阿尔茨海默病

    刘志安林燕玲韩爱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Alzheimer's disease)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也是痴呆症(dementia)最常见的病因.其主要症状是记忆衰退(memory loss)和进行性认知障碍(progressive cogni-tive impairment).β-淀粉样蛋白(Aβ,amyloidβ)是一种AD发病的关键蛋白.Aβ在各类脑组织中的超常积累以及聚集形成的β-淀粉样斑块导致AD的发生发展,是过去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淀粉样级联假说"(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的核心观点.但最新的证据表明,Aβ寡聚体(AβO,Aβoligomer)才是真正诱发AD的神经毒素.本文综述了β-淀粉样蛋白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Aβ的产生和聚集过程和Aβ寡聚体的分类及其神经毒性.最后,本文还介绍了近些年来基于毒性Aβ寡聚体开发治疗AD药物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PPAβ寡聚体神经毒性aducanumab

    健康成年小鼠和AD模型小鼠在GABA受体调节后脑电与记忆的不同相关模式

    周正李连娥段梦思孙华英...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D,Alzheimer's disease)都与大脑萎缩、神经元丢失、神经递质紊乱以及认知退化有关,并且这些变化在AD中更为明显,进展更加快速.因此,有人提出了AD表现出加速衰老的这一假设.AD和正常衰老都涉及兴奋/抑制(E/I)神经传递的失衡,尤其是在γ-氨基丁酸(GABA)抑制功能障碍中.在本研究中,我们在腹腔注射muscimol和bicuculline调节GABAA的E/I平衡后,记录了成年(~12个月)WT小鼠和AD小鼠(APP/PS1)在Y-迷宫期间海马和前额叶皮层的脑电(EEG),并对小鼠的EEG与记忆之间进行了偏相关分析.总体而言,WT和AD小鼠在EEG活动和行为记忆表现之间显示出不同的相关模式.WT小鼠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2~100 Hz,4~8 Hz除外)观察到脑电活动的显著相关性,在AD小鼠中则主要发生在低频带(delta-theta,2~8 Hz).此外,muscimol和bicuculline都有助于改善AD小鼠的记忆能力,但bicuculline降低了WT小鼠的记忆能力.因此,我们的数据表明AD病理与正常衰老过程截然不同,提示AD可能不是加速衰老的必然结果.这项研究通过调节E/I平衡来影响低频EEG活动,有助于认知康复,从而揭示了对未来AD治疗的新见解.

    衰老加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bicucullineGABAAmuscimol空间记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红核妇洁洗液抗感染的作用机制

    饶鸿宇李沛波谌攀史志恒...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红核妇洁洗液在抗感染过程中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和通路,为红核妇洁洗液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首先运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CTD数据库检索得到红核洗液中92个化合物的潜在靶标,再检索DisGeNET数据库获得感染性疾病相关靶点,将两者整合去重,得到与抗感染相关的交集靶点合计143个.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后,采用Cytoscape研究该网络的拓扑结构,明确红核妇洁洗液抗感染的关键化合物和潜在作用靶标,主要涉及PARP1、PTGS1、ESR1、IDO1、NOS2、ALOX5、EGFR、PTGS2、HDAC6和JAK1等.将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红核洗液主要通过脂多糖介导的通路、TNF通路、TLR通路和NF-kappa B通路等发挥抗感染的功效.此外,红核洗液中还能抑制病原菌入侵和繁殖、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红核妇洁洗液抗感染网络药理学

    深海放线菌Actinomadura cremea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陈传兵胡金姗于鑫章卫民...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寻找结构新颖的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对深海放线菌Actinomadura cremea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经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A1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9H-吡啶并[3,4-b]吲哚(1)、N-乙酰基色胺(2)、N-(2-(1H-吲哚-3-基)乙基)丙酰胺(3)、N-(4-羟基苯乙基)丙酰胺(4)、N-乙酰酪胺(5)、N-苯乙基乙酰胺(6)、戊内酰胺(7)、环(苯丙-缬)二肽(8)、环(脯-缬)二肽(9)、环(亮-缬)二肽(10)、环(丙-缬)二肽(11)、环(亮-异亮)二肽(12)和环(丙-异亮)二肽(13).化合物1、3、4、7~13首次从Actinomadura属中发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深海放线菌Actinomadura cremea中得到,丰富了该菌种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工作.

    Actinomaduracremea深海放线菌生物碱结构鉴定

    鱼腥草地上部分和根部提取物抑制尖吻蝮蛇毒的比较

    陈峻波余晓东熊艳吴七云...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地上部分提取物和根部提取物对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抑制作用.采用体外实验检测两种提取物对尖吻蝮蛇毒中主要酶类(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PLA 2)、透明质酸酶等)的抑制作用;采用体内实验检测其对尖吻蝮蛇毒诱导体内毒性(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和致死毒性)的抑制作用.鱼腥草地上部分提取物对尖吻蝮蛇毒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2和透明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有效抑制促凝活性和纤维蛋白原水解活性;在体内,能够使尖吻蝮蛇毒引起的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和致死毒性明显减弱.相比之下,鱼腥草根部提取物也表现出类似的抑制模式,但在相同浓度下其抑制效果均低于地上部分提取物.植物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两种提取物中均含有生物碱、蒽醌类物质和蛋白质;地上部分提取物中含有黄酮、多酚、单宁、三萜、甾醇和皂苷类物质,而根部提取物中缺少这些物质.实验结果首次验证了鱼腥草地上部分及根部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并证实地上部分比根部在抑制毒液的主要酶类和体内毒性方面更为有效,表明鱼腥草地上部分可以作为一种潜在资源用于开发治疗毒蛇咬伤的解毒剂.

    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尖吻蝮Deinagkistrodonacutus蛇毒地上部分提取物根部提取物抑制作用

    基于ESI-TOF对MOC-16及其主客体作用

    王家骏鲁玉麟潘梅苏成勇...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在超分子化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主客体化学中,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因其特定空腔可以包裹各种客体分子,并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金属-有机超分子笼的结构复杂,性质较为不稳定,笼子本身和它的主客体作用很难用质谱技术表征.为了解决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及其主客体作用在质谱测试和分析中的难点,本文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选择Ru-Pd金属-有机超分子笼(MOC-16)为主体,加入客体芘进行主客体作用的分析,并对测试的条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MOC-16及其主客体作用的分析和表征.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Ru-Pd金属-有机超分子笼(MOC-16)主客体

    α-倒捻子素衍生物合成及其抑制磷酸二酯酶4活性研究

    邓金辉黄悦梁津豪朱嘉琪...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α-倒捻子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衍生物并测试其对磷酸二酯酶4(PDE4,phosphodiesterase 4)的抑制活性.首先α-倒捻子素在DDQ作用下氧化环合得到中间体1,然后经烷基化、还原、水解、酰化等化学反应合成6-位取代的目标化合物;采用[3H]标记液体闪烁计数法测试了衍生物体外抑制PDE4活性.最终设计、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等波谱数据分析确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4a、4b、5、6、8、11和13)的PDE4抑制活性强于α-倒捻子素,其中化合物5的活性最强(IC50=247 nmol/L).

    α-倒捻子素衍生物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华南珠三角地区海岸线和地形对暖区暴雨的影响

    陈子健林文实蒋宝林曹琪敏...
    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使用WRF-Chem模式进行3个敏感性试验,研究东亚夏季风背景下,华南珠三角地区复杂的海岸线和沿岸众多低矮的山脉地形与暖区暴雨强度和分布之间的物理关联.通过动力以及水汽输送分析,发现当珠三角地区的低矮山脉地形移除后,山脉群对气流的地形抬升以及辐合作用消失,海岸线上的对流活动明显减少,925 hPa上水汽在海岸线上的积累减少,降雨区域向北移动约80 km,降水强度也减弱;当沿岸山脉地形移除,海岸线北移,喇叭口特殊地形消失后,原来海岸线上的海陆摩擦力差异消失,气流的辐合对流运动大幅减少,珠三角区域内几乎没有降水,取而代之的是在新的海岸线沿岸附近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以及下垫面摩檫力的差异,出现新的对流活动以及水汽的堆积,并且新海岸线上出现新的降水中心.因此珠三角区域内海岸线以及海岸山地是影响降水强度、分布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暖区暴雨海岸线地形WRF-Chem模式珠三角地区

    大气环流10~25d振荡对佛山市冬半年空气质量的影响

    黄静樊琦简茂球司徒淑娉...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17年冬半年佛山市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它们的显著变化周期以及大气环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1)大气环流、空气质量指数及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的10~25 d周期变化特征.地表气压的逐日变化超前空气质量指数及污染物浓度变化4~5 d,前者是空气质量潜在的预测因子.2)在冬半年,当东亚区域大气环流10~25 d分量的地表高压系统、低层的偏北风以及伴随的下沉运动自北向南及东南移动至华南地区,可使华南上空的大气层结较稳定,容易出现晴空少云天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及空气质量变差.3)当10~25 d分量的地表低压系统、低层的偏南风以及伴随的上升运动自北向南及东南移动至华南地区,则可使得华南的大气层结较不稳定,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净化和稀释,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变好.当南移的高压系统取代低压系统控制华南,则空气质量又开始变差.

    大气环流10~25d振荡空气质量影响机理

    环城游憩带视角下的大都市游憩空间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朱战强张蕾翁时秀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城游憩带理论对于理解以大都市游憩需求带动的土地利用演化和乡村振兴均具有指导意义.传统的环城游憩带理论,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新型数据支持下的大都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利用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和空间离散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广州市环城游憩空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存在从内圈层到外圈层分布的距离衰减效应,主要影响区域为40 km以内的圈层范围;环城游憩空间可划分为20 km以内的内环城综合游憩带、20~40 km外环城次级综合游憩带、40~70 km郊区休闲带以及70 km以外的远郊度假带.广州市环城游憩资源类型丰富,不同类型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集聚形态差异显著;以行政区为单元,辨识出番禺综合型游憩区,白云综合型游憩区,黄埔次级综合型游憩区,花都次级综合型游憩区,增城生态休闲型游憩区,从化温泉度假型游憩区,以及南沙海滨休闲型游憩区等游憩资源特征区域.

    环城游憩带空间特征广州市P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