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王建华

双月刊

0529-6579

xuebaozr@mail.sysu.edu.cn

020-84112585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学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吸道张力收缩、浆液分泌的调控机制及柚皮苷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师瑞王永刚李沛波彭维...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呼吸道平滑肌张力收缩调控机制、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及治疗研究进展、呼吸道上皮浆液分泌调控机制,以及柚皮苷对呼吸道张力收缩及浆液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柚皮苷呼吸道张力收缩浆液分泌调控机制

    2019冠状病毒病暴发初期时空特征及污染物评估

    何淼石昌浩佘铉捷程梓淇...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2020年中国内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暴发初期的时空传播特征,以及评估大气污染因素对疫情传播的风险,本文从中国国家及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获取了2020年初各省份2019冠状病毒病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据;采用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内地疫情传播的时空特征,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广义相加模型对影响湖北省疫情发展的大气污染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自2020年1月20日~2月9日,中国内地2019冠状病毒病累计确诊病例39877例.分析显示,2020年中国内地2019冠状病毒病暴发初期的前3周全局莫兰指数取值分别为0.249、0.307和0.297(P<0.01),聚集现象十分显著.湖南省、广东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苏省属于高-高聚集区.疫情热点地区基本分布在东经108°47'~123°10'和北纬25°31'~35°20'区域范围以内.湖北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NO2和O3日平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ρ=0.515,0.579,0.536,P<0.05).PM10和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数值在滞后0 d(Lag 0)达到最大,NO2的RR值在滞后4 d达到最大,O3的RR值在滞后0~1 d达到最大.NO2日平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超额危险度(ER,excess risk)为32.745%(95%confidence interval(CI):11.586%~57.916%).对PM2.5和PM10分别引入NO2后,NO2日平均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ER值分别为23.929%(95%CI:4.705%~46.682%)和24.672%(95%CI:5.379%~47.496%).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内地2019冠状病毒病暴发初期的前3周,东南方向是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向.降低疫情热点区域大气中的NO2质量浓度对疫情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2019)2020年暴发初期时空特征风险评估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广东内伶仃岛植被类型划分与植被图

    乔雪婷张娟娟李文斌佟森...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伶仃岛植被,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而得以迅速恢复.对其植被现状进行类型划分并绘制高精度植被图,对于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无人机技术所获取的全岛遥感影像,结合1个15 hm2大样地和113个100 m2样地以及全岛踏查的317个样点的实地调查,对内伶仃岛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绘制数字植被图,主要结果如下:(1)内伶仃岛主要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灌丛、南亚热带竹林,并伴有滨海砂生灌草丛、红树林分布;(2)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该区域的气候顶极群落类型,占全岛植被分布面积的46.97%,居绝对优势地位,群落中优势物种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等均为内伶仃岛重点保护对象猕猴Macaca mulatta的主要食源植物;红树林退化明显,仅在东湾咀东侧和黑沙湾东侧海岸边有小面积分布,主要树种为蜡烛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3)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有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血桐、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椰子Cocos nucifera和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以及荔枝Litchi chinensis和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经济果林类型分布,其中台湾相思林为最主要人工植被,植被分布面积达29.80%,也是猕猴的最主要食源植物之一;(4)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和刺果藤Byttneria grandifolia分别为该岛屿最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有害植物,是除猕猴以外,影响岛内植被变化的重要胁迫因子,虽长期进行人工及化学防除,仍蔓延严重.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和地面调查手段对内伶仃岛全岛植被进行精准复核,二者相互补充,为岛屿植被调查与植被制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的数字化植被图,将为保护区提出合理、科学的植被保护策略和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维持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内伶仃岛无人机遥感影像植被分类植被型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植被制图

    深圳大鹏半岛水生甲虫多样性

    蒋淑娇郭光宇蒋露郭强...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录了深圳大鹏半岛水生甲虫总计84种:龙虱科23种、伪龙虱科3种、沼梭科1种、豉甲科3种、长须甲科1种、圆牙甲科1种、条脊甲科1种、牙甲科51种.49种只生活于静水中,占总数58.3%;8种只生活于溪流边缘,占总数9.5%;7种生活于潮湿石壁中,6种生活于腐烂物中;生活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环境的水生甲虫14种,占总数的16.7%.25种具有趋光性,占总数的29.8%.脊折牙甲属Noteropagus为中国新记录属,齿条丽阳牙甲Helochares dentalus d'Orchymont、库氏边毛豉甲Patrus coomani(Peschet)、褐背新伪龙虱Neohydrocoptus rubescens(Clark)为中国新记录种、圆牙甲Georissus sp.为大陆首次公开报道.冗余分析(RDA)表明大鹏半岛水生甲虫大多数种类与静水具有强相关性,一部分种类与溪流具有较强相关性,与河滨、腐烂物、潮湿石壁、潮湿草地具有较强相关性的水生甲虫种类少.这种分布证明了水生甲虫多次水陆生活环境改变的进化.

    水生甲虫生物多样性大鹏半岛

    斜带石斑鱼mstn对其肌肉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炎夏俊王庆何颖琳...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水鱼,如何促进石斑鱼生产性状改良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myostatin)是调节肌肉生长的重要转化因子.本研究中,Mstn的亚细胞定位表明Mstn在斜带石斑鱼细胞质中呈点状分布.利用酶标仪测定被Mstn重组蛋白刺激肌肉原代细胞1~5 d后的A值,发现实验组细胞生长明显减缓,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差异进一步扩大.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被Mstn重组蛋白刺激的肌肉原代细胞细胞周期,发现实验组细胞周期受阻.用Mstn重组蛋白对肌肉原代细胞进行刺激,通过RT-qPCR检测Mstn重组蛋白对mstn信号通路及下游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p21、smad3和mrf4 mRNA的表达量也逐渐而上升,其中,smad3和mrf4表达量的上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当处理浓度为100和1000 nmol/L时,p21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myod和myog mRNA的表达量均下降,但myod mRNA下降趋势不显著,myog mRNA显著下降,当处理浓度为100和1000 nmol/L时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揭示了Mstn定位于斜带石斑鱼GS细胞质;Mstn重组蛋白上调smad3、mrf4的表达,下调myod、myog的表达,来促进细胞的分化;同时Mstn重组蛋白能上调p21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本研究验证了Mstn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深入开展mstn对鱼类肌肉发育的影响研究奠定了基础.

    mstn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肌肉表达分析

    高原鼢鼠血红蛋白基因鉴定、表达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鲁松松赵夏下祁重霞杜雨薇...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比较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及结构等分析方法,探讨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血红蛋白(Hb,hemoglobin)的α、β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模式及正选择位点对蛋白质结构的潜在影响等,旨在研究高原鼢鼠Hb氧亲和力升高的机理.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α和β基因簇分别含有3个α(5?-αE,αA,αQ-3?)和7个β(5?-ε,γ,γ1,γ,σ(pesudo),β1,β2(pesudo)-3?)基因;成体高原鼢鼠除表达常规的成体Hb基因αA和β1外,还表达了胚胎αE基因;Hbβ1亚基血红素"口袋"开口处12个氨基酸残基的突变,使得该区域稳定性和亲水性增强,口袋(活性中心)体积也稍有增加.高原鼢鼠较高Hb氧亲和力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胚胎型αE基因在成体中的表达,同时αE和β1亚基稳定性增加,有利于高氧亲和力的αE型Hb(αEβ1)2积累到较高的浓度.本文首次发现αE基因在成体哺乳动物中被高表达,这可能是极端低氧环境诱导的,也可能是αE基因调控区域遗传基础的改变引起的,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验证.

    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基因表达

    一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的代谢产物

    陈若兰黎子洋巫惠珍罗艺盟...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株红树林植物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Gray内生真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 L32代谢产物,用现代色谱技术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单体,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抗菌活性.分离鉴定了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livistone B(2),simplicildone A(3),simplicildone B(4),botryorhodine B(5),(?)-regiolone(6),citreoanthrasteroid B(7),豆甾-4-烯-3-酮(8),丁二酸(9)和草酸(10)等10个代谢产物.其中代谢物1,3,4,5,7,8为首次从Pseudallescheria属分离到.代谢物1,4,5,6对O6血清型大肠杆菌,代谢物1,5对O78血清型大肠杆菌显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50,12.5,25,100,100,100μg/mL.

    红树内生真菌假阿利什菌Pseudallescheriaboydii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HNY16-5C的含氮类次级代谢产物

    肖泽恩林少娥佘志刚陆勇军...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大米培养基对红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HNY16-5C进行规模发酵,利用层析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6个含氮类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通过与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为brevianamide K(1)、brevianamide V(2)、(R)-brevianamide Q(3)、(R)-brevianamide R(4)、(±)-asperginulin A(5)和brevianamide M(6).对化合物1~6首次进行抗结核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结核杆菌的酪氨酸磷酸酶B(MptpB酶)显示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7.07±2.76)μmol/L.

    红树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含氮类化合物MptpB酶

    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中色酮、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黎咏怡蔡金旋方越李家欣...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持续挖掘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15-0-3结构新颖化合物的过程中,经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PDA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色酮、蒽醌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NMR、MS和ORD等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urorubrin(1)、anhydro flavomannin-quinone-6,6′-dimethyl ether(2)、asperflavin(3)、8-O-methyl ether-asperflavin(4)、emodin(5)、1-O-methyl emodin(6)、physcion(7)、rubrocristin(8)和3-O-(α-D-ribofuranosyl)-questin(9).其中1由两分子3通过亚甲基桥链接而成,而2则是由torosachrysone与大黄素组成的杂合二聚体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2、4和9皆首次从Aspergillus属得到.

    Aspergillussp.EGF15-0-3色酮蒽醌(杂合)二聚体

    酸促UiO-66的合成及其对废水中头孢抗生素的处理效率

    马允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UiO-66的合成中通常加入酸性物质作为酸度调节剂.以ZrCl4为前驱体、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UiO-66,通过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不同体积的HAc考察酸度调节剂对UiO-66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使用热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并以头孢曲松钠为降解污染物,考察了UiO-66可见光催化降解头孢抗生素的效率.结果显示,添加HAc的UiO-66结构更规整,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未添加HAc时,UiO-66呈小颗粒圆形,比表面积为695.4358 m2/g,可见光照射120 min对头孢曲松钠的降解率为29.46%.随着HAc添加量的增大,UiO-66的粒径逐渐增加,当n(ZrCl4):n(H2BDC):n(HAc)=1:1:200时,UiO-66具有更规则的八面体结构,其比表面积高达1270.8211 m2/g,可见光照射120 min对头孢曲松钠的降解率为50.77%.

    UiO-66HAc调节剂合成头孢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