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噪声与振动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严济宽

双月刊

1006-1355

NVC@sjtu.edu.cn

021-62932221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噪声与振动控制/Journal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交流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的最新理论、方法、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噪声和振动控制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创新方法、重要成果、新技术等。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各单位噪声振动专业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耦合模型的地铁牵引电机轴承复合缺陷振动特性分析

    孙长江师蔚廖爱华胡定玉...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车辆运行工况下牵引电机轴承缺陷状态的振动特性,基于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及轴承动力学理论,提出一种包含齿轮传动系统和牵引电机的轨道-车辆-轴承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轨道不平顺、时变啮合刚度、轴承表面单一和复合缺陷等复杂激励.基于该动力学模型研究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牵引电机轴承在单一缺陷和复合缺陷状态下的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缺陷状态,牵引电机轴承在复合缺陷状态下所受到的缺陷冲击更加强烈和复杂;受轨道不平顺激励以及自身缺陷冲击的综合影响,电机轴承振动加剧;缺陷轴承的振动加速度会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和缺陷宽度的增大而增大.计算结果可为牵引电机轴承的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故障诊断牵引电机轴承耦合动力学复合缺陷联合仿真

    基于改进PNCC-SVM的滚动轴承故障声纹识别方法

    王寅杰邓艾东范永胜占可...
    146-15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动轴承声信号分析信噪比低、易受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Power-Normalized Cepstral Coefficients,PNCC)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滚动轴承故障声纹识别方法.首先对轴承声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改进的PNCC并将其作为特征向量;进而根据SVM算法建立声纹识别模型对轴承故障类型进行识别,并测试所提方法在叠加噪声后的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改进PNCC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的特点,在噪声干扰下相比原始PNCC识别准确率均值提高13.35%,鲁棒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滚动轴承的声信号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应用提供参考.

    故障诊断滚动轴承声纹识别鲁棒性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支持向量机

    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轮轨关系改善及噪声控制

    朱培呈程樱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市有轨电车项目为依托,研究分析典型小半径曲线的轮轨噪声特性和发生机理,通过钢轨打磨改善轮轨关系;研究弹性车轮、轮缘润滑、轨道润滑轮轨曲线对于噪声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列车通过曲线半径时,弹性车轮产生的轮轨噪声明显低于传统车轮;轮缘润滑可在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地段广泛使用;通过测试发现在轮轨之间加入轨顶摩擦改进剂,可使摩擦系数控制在恒定合理范围内,从而降低轮轨间蠕变,有效降低噪声.

    声学现代有轨电车曲线轨道轮轨关系轮轨噪声噪声控制

    工程车辆3-RPS座椅悬架半主动滑模控制

    樊书伟燕碧娟叶伟张文军...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车辆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垂向单维度的被动减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依据可实现三维减振的3-RPS并联机构座椅悬架,提出一种新型三维控制策略.基于"座椅-人体"三维振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新的三维天棚控制模型,作为滑模控制的参考对象.设计滑模控制器,并根据Lyapunov稳定判据,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座椅-人体受振模型,对处于E、F、G级3种路面环境中,分别采用滑模控制以及被动控制模式的座椅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被动控制的座椅悬架,采用三维滑模控制的座椅悬架在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下降率在38.88%至57.06%之间;俯仰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36.00%至54.89%之间;侧倾方向上的角加速度的下降率在49.58%至59.97%之间.且可有效降低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峰值,对于冲击载荷减振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半主动多维减振座椅悬架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振动与波工程车辆3-RPS并联机构三维天棚控制滑模控制

    嵌入式轨道三维滚动接触模型冲击特性研究

    时潇迪李松韩健何远鹏...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入式轨道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在高速铁路方面,国内外也有少量的相关报道和理论研究.嵌入式轨道对减缓轮轨冲击有显著效果,其中焊接接头是引起轮轨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时速400公里以及更高运行速度的列车,焊接接头冲击激励引起的轮轨力变化十分显著,目前对于高速工况下嵌入式轨道的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采用三维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模型对轮轨冲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探究时速400公里速度下的嵌入式轨道的冲击特性.得出以下结论:嵌入式轨道与扣件式轨道在受到不同波长冲击时均能够减小垂向轮轨力变化幅值,焊接接头波长越长,垂向轮轨冲击力越能快速趋于平缓;车轮在受到焊接接头长波冲击时,嵌入式轨道能明显降低纵向轮轨力.研究结果可为嵌入式轨道在高速铁路的运用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三维滚动接触模型轮轨冲击嵌入式轨道高速铁路隐式-显式有限元法

    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的非线性心理声学烦恼度建模

    王伟东缪振菁黄煜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研究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特性对声学舒适性的影响.通过道路试验获取4种典型路面工况下某型电动汽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舱内噪声,计算分析其心理声学参数,开展烦恼度主观评价实验,并基于非线性Zwicker心理声学烦恼度及其修正模型进行建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车速和路面粗糙程度变大,响度逐渐提高,尖锐度也随车速增大而变大;Zwicker心理声学烦恼度模型更适用于电动汽车座舱内部噪声.

    声学电动汽车座舱噪声心理声学烦恼度声学舒适性声品质

    某船舶餐厅振动噪声分析及治理

    高处詹蓉苏元凯高晓磊...
    177-18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船舶大餐厅与机舱公用部分钢围壁导致餐厅噪声水平超标,严重影响船员就餐舒适性.基于统计能量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对餐厅所在舱段进行声学仿真,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分析餐厅噪声来源及组成,确定在外部控制振源,在内部敷设浮筑地板、吸隔声材料的综合治理方案,最终有效控制餐厅噪声.从工程实践角度为毗邻主要声源的船舶舱室噪声治理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振动与波统计能量分析船上餐厅声能量降噪设计

    基于FE-SEA模型的整车气动噪声分析

    张延杰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声扰动方程(Acoustic Perturbation Equations,APE)获取的侧窗表面脉动压力作为激励,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Finite Element-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FE-SEA)提出一种全新的整车中频段气动噪声预测模型,通过阻抗管吸声系数试验逆推得到声学包材料参数,结合传递损失试验和基于声功率的降噪水平试验(Power Based Noise Reduction,PBNR)对整车混合模型进行调校对标,保证噪声传递路径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加载外流场对流和声学激励进行中频段气动噪声仿真,并将分析结果与气动噪声试验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车型开发概念设计阶段采用基于声扰动方程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精确预测气动噪声,为后续整车气动噪声性能的优化提升做铺垫.

    声学气动噪声声扰动方程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中频噪声

    地铁扣件刚度对车致轨道-隧道振动影响分析

    李秋义罗伟付易平左志远...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减振扣件动力性能参数对轨道-隧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对减振扣件轨道与一般非减振轨道的动力响应进行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两种类型轨道的钢轨、道床与隧道壁的振动特性,同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与轨道-隧道-大地有限元模型,进行不同扣件刚度下钢轨加速度导纳、轨道振动衰减率与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对比线上实测结果发现,减振扣件轨道中钢轨、道床与隧道壁的振动均明显减弱;减小扣件刚度对车体的振动响应无显著影响,钢轨的位移与加速度会随之增大;减小扣件刚度会增强钢轨的低频振动,但会减弱钢轨的高频振动;沿钢轨纵向1~50 Hz频段的振动耗散更为迅速,500~1 000 Hz频段的振动更容易沿着钢轨纵向传播;减振扣件对50~200 Hz频段隧道动力响应有明显影响,能有效降低隧道壁测点处振动响应6~8 dB.

    环境振动减振扣件加速度导纳轨道振动衰减率减振效果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优化

    雷鹏黄国鹏王兵欧欣然...
    197-20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舒适性问题,采用测试分析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出车架发生剧烈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车架的2阶弯曲模态频率与发动机2阶不平衡惯性力激励频率203 Hz相耦合,发生共振.针对此问题,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去除坐垫前横梁和增加加强管的车架结构优化方案,改变车架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振动测试进行对比分析,对优化方案的科学性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架的共振特征消失,振幅下降达60%~70%,优化方案经济合理、科学有效,显著提高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研究提供新的车架设计方案,可为车架的振动控制与结构优化提供工程决策依据.

    振动与波摩托车车架振动控制模态分析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