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噪声与振动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噪声与振动控制

中国声学学会

严济宽

双月刊

1006-1355

NVC@sjtu.edu.cn

021-62932221

200030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上海交通大学

噪声与振动控制/Journal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交流噪声与振动控制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的最新理论、方法、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噪声和振动控制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创新方法、重要成果、新技术等。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各单位噪声振动专业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振动特性研究

    吴昶徐晓美彭骏峰王崴崴...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某车用无模组动力电池包的振动特性,建立了不同电芯尺寸和电芯布置的两种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基于所构建的电池包有限元模型,在3种极限工况下,对两种电池包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电池包进行改进设计.研究表明,动力电池包中的电芯尺寸及电芯布置方式对电池包的振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电池包1.0的上盖刚度不足,其最大应力和上盖最大变形量都较大,1阶约束模态固有频率低于平整路面的最大激振频率,易导致动力电池包共振;动力电池包2.0具有较好的静力学特性,且其1阶固有频率高于平整路面的最大激振频率,可避免路面激励导致的电池包共振;上盖改进后动力电池包1.0的静力学特性和振动特性均能满足要求;增加电池包的约束范围可以提高其1阶固有频率.

    振动与波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振动特性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

    太原市店头村声景主观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秦宇俏雷一彬董旭娟高建敏...
    209-21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太原市典型传统村落店头村为例,对村内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探寻游客对传统村落声景的主观感受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因素对于店头村声景整体评价未体现出差异性,在机动车声、交通道路声和飞机轰鸣声的喜好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和学历因素在店头村声景整体评价和大部分声源的喜好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基于因子分析法提取店头村整体声景的感知评价主要因子,店头村声景情感偏好突出,其次是空间特性、音质特性和环境知觉性,同时年龄和学历因素会影响游客对主要因子的评价.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店头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振兴过程中所需要的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声学店头村传统村落声景主观评价社会特征差异性

    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分析

    王嘉李莉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振动影响.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标准是确定振动评价方法、指标和限值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振动传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总结近年来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轨道交通环境振动范畴、振动描述与测量基本参量和振动预测与控制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现行标准中有待修正的内容,以期为治理轨道交通环境振动影响问题提供参考.

    环境振动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标准振动评价振动控制

    地铁车辆段不同区域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岳修平鞠龙华邓力唐宇斌...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筑的环境振动和二次噪声,很有必要研究地铁上盖物业下方车辆段不同区域的振动特性.对国内某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振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特征区域包括车辆段库内区线路、咽喉区线路和试车线的钢轨、轨旁结构柱及距离轨道中心7.5 m地面振动源强的垂向和横向振动频谱,同时对不同频段的衰减量进行分析,获得车辆段在不同区域的振动特性.研究表明:试车线的总振级最大,其次是咽喉区,总振级最小的是库内区,钢轨垂向的总振级分别为123.1、113.0和94.1 dB.虽然已经对咽喉区和试车线区部分线路实施部分减振措施,相较于库内区,其仍然是车辆段产生振动噪声问题的主要区域;在关注上盖建筑振动时,尤其需要对6至63 Hz频带的振动进行控制.根据此研究结果可对不同区域的振动进行针对性控制,更有效减小振动噪声影响.

    振动与波车辆段上盖物业现场实测振动频谱数据分析

    噪声比对测试误差值探讨

    张飞白煜郝影汪贇...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使用不同仪器对不同类型声源开展多次现场测试,研究分析不同仪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误差值范围,以期为噪声现场比对测试、新仪器验收等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在40~80 dB声级区间内,对同一噪声源,使用不同仪器在相对接近的同一测点进行同步监测时,95%的比对差值可控制在±1.0 dB之间;超过90%的比对差值在±0.8 dB之间;超过85%的比对差值在±0.7 dB之间.声源强度越大、测试时间越长,比对差值相对越小.

    声学噪声比对噪声误差噪声监测噪声仪器

    变截面脱硫塔风振效应及等效风荷载研究

    李阳张庆华杨辉汪志昊...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截面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此类结构风效应在现行规范中受到的关注较少,规定仍较为粗糙.以某高耸脱硫塔为研究对象,综合时、频域数值仿真,详细研究圆柱形分段变截面高耸结构顺、横风向的风致动力响应特性,探讨了横风向涡激共振的判定及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变截面圆柱结构常见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方法的差异及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结构第1阶模态是圆柱形变截面脱硫塔风效应的控制振型;应重点关注此类结构上部涡激振动对横风向响应的贡献;鉴于脱硫塔风致振动以共振响应为主,采用惯性力法或三分量(平均、背景和共振)法计算等效风荷载更符合实际分布规律.时、频域分析结果与我国现行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可为分段式变截面高耸结构精细化风振效应研究提供工程参考和依据.

    振动与波变截面脱硫塔横风向风振涡激共振荷载规范等效静力风荷载

    饱和场地中异跨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特性分析

    苏健肖威许民泽崔春义...
    240-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饱和场地中异跨地铁车站结构体系地震动力响应特性问题,以某异跨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Midas Geotechnical and Tunnel analysis System)建立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体系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选取弹性模量、黏聚力、泊松比、摩擦角作为敏感性影响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饱和两相介质动力分析方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剪力墙和悬挑跨附近易发生受弯破坏,中柱易发生受剪破坏;在单一横向地震动作用下或者水平与竖向地震动共同作用下,弹性模量影响最大,泊松比和摩擦角的敏感性次之,黏聚力影响最小.此动力响应特性分析流程方法可为异跨地铁车站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饱和场地异跨地铁车站正交试验法地震动力响应参数敏感性

    东日本大地震后某校舍抗震加固改造与效果评估实验研究

    李亮大久保孝昭杨建江张大英...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变得极为迫切.针对日本某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工程展开计算分析及实验研究.首先阐述既有校舍建筑的结构特征及抗震鉴定结果,提出纵向采用钢支撑框架提高强度,首层横向新设剪力墙以及增厚楼梯间楼板的加固方案.随后,利用无线振动测试系统在校舍建筑抗震加固前后进行常时微动测试实验,分别从整体与局部角度分析加固前后校舍建筑加速度响应、固有周期以及振型等参数变化.最后,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及测试结果,阐述抗震加固方法及位置对原有建筑的性能影响,验证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钢支撑框架的加固方法有效提高既有校舍建筑的强度,加固后加速度响应值约降低至加固前的1/3,加固方法起到提高整体强度、改善刚度分布及结构整体性作用;固有周期以及加速度响应放大倍率的变化与该校舍抗震加固方法较吻合,表明基于振动测试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抗震加固措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既有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案选取及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校舍建筑钢支撑框架抗震加固常时微动结构计算

    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化钢结构栈桥减振控制分析

    李玉洋曹乐翁振江谭浩杰...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模块化钢结构栈桥水平方向减振控制,提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栈桥结构.通过设计,用半刚性节点将带式输送机与栈桥主体结构相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底部与栈桥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将带式输送机转变为减振子结构,形成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栈桥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频域内以控制栈桥主体结构和带式输送机水平方向振动响应为目标,对半刚性节点刚度、阻尼系数进行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存在最优参数,可使模块栈桥水平方向振动得到控制.在时域内将含减振子结构栈桥设定为最优参数,分析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这种体系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风振响应;存在最优的半刚性节点刚度系数和阻尼器阻尼系数,可以明显减小栈桥主体结构和带式输送机的风振动力响应.

    振动与波模块化钢结构栈桥减振控制有限元分析减振子结构风振响应

    基于不同桩基模拟方式的大块式基础动力数值分析

    刘佳俊陈思佳宋晓冰张子墨...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合理预测采用桩基的大块式基础的动力特性,建立桩基仿真模型并与桩-土动力试验相互验证,对组合桩基模型与大块式基础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同时参考设计院所使用以弹簧单元模拟桩基的方式,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桩基模拟方式对大块式基础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弹簧单元模拟桩基的方式忽略桩土质量、阻尼的影响,会造成大块式基础振型缺失、自振频率整体偏大、强迫振动响应被放大;使用桩基仿真模型更能反映大块式基础动力特性但计算成本增加.上述结论可为采用桩基的大块式基础动力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振动与波大块式基础桩基仿真模型有限元数值分析强迫振动响应弹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