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砖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砖瓦
砖瓦

邹基

月刊

1001-6945

qiangcai@vip.sina.com

029-85221486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6号

砖瓦/Journal Block-Brick-Til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面向砖瓦等墙体材料行业的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权威报道国家有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最新科研成果、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及国内外有关墙体屋面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是广大砖瓦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技术交流、传播信息的园地。本刊聘行业的资深专家作为编委,全国设有通联站25个,通讯员达400多人,所建的“中国墙材信息网站”是行业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杂志社每年在全行业举加技术交流装备展览会一次,每年参会人数超过800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管理措施

    张莉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特点,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管理实例,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及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基于三维视角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张桐瑞耿立明那永霖邹志远...
    136-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临全球气候变迁与能源短缺的双重挑战,装配式建筑以其工业化生产方式成为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的热点。研究通过管理、信息和技术三个视角,深入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动因。结果显示,管理策略如EPC与BIM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和促进团队合作,有效减少了碳足迹。在供应链管理中,挑选低碳原材料和改进物流对碳减排同样重要;信息层面,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数据共享和合作,也通过精确管理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技术层面,基于建筑特性选择合适的体系和节能技术是实现低碳建筑的关键。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低碳化发展BIMEPC供应链管理

    BIM与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建筑结构动态监测技术

    张玉洁李嘉仪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BIM与传感器数据融合在建筑结构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以某图书馆为例,采用振动传感器采集结构振动数据,并与BIM模型进行融合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态参数识别等方法对结构动力特性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结构动力特性变化,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建筑信息模型BIM传感器数据融合结构动态监测模态参数识别

    超高层建筑大跨度钢连廊结构施工技术探究

    陈文艳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建筑中大跨度连廊设计方案不断涌现,钢桁架连廊结构是实现大跨度空中连廊设计的主要形式。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钢连廊高空散拼法的施工方案和结构模型进行分析设计,探讨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监测,为工程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钢连廊结构超高层建筑应力监测

    BIM技术在可控刚度桩筏基础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陈鸣锋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桩筏基础存在刚度难调的问题,而新型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在筏板与桩顶间设置调节装置可协调桩土变形、调控受力,发挥地基承载效能且节能低碳、前景广阔。以漳州不夜城项目为例,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能清晰呈现结构及部件位置,帮助施工团队提前了解布局、发现问题并制定方案。在施工中可实时跟踪进度,尤其对装置安装调试,展示原理和流程,方便操作。同时,明确施工要点及问题,为其他项目在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刚度调节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可控刚度桩筏基础BIM技术

    老旧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

    段丽军
    148-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房屋建筑在建设时受限于材料性能、施工技术及设计理念,在历经20余年的风雨侵蚀后,其安全性、功能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当下居住需求,容易使建筑物发生不稳定的现象,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应用功能与使用年限,所以需要合理运用各类加固技术以改善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建筑物能够正常运转。基于此,首先介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类型,其次通过详细分析工程案例,明确加固设计、构造及施工要点,最后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监测。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李晨春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详细剖析了填充墙施工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预埋拉结筋、弹线排砖、砂浆配制以及砌筑工艺等。通过优化具体的施工步骤,提升建筑设计的适应性,降低后期改造的综合成本,实现建筑经济效益与功能性的双重提升。

    房屋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应用研究

    苏宁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项目施工期间,地基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各个施工环节的建设质量与进度,所以在开展工程施工之前需全面勘察岩土工程,并根据各项勘察数据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效率与质量。因此,首先介绍常用地基处理技术,然后详细分析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实例。

    岩土工程地基施工承载力

    小空间梁结构增大截面加固设计及施工研究

    张凯钟强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小空间梁结构加固施工需求,以广东省某办公大楼装修改造工程为例,采用增大截面方法对梁结构加固设计进行优化,采用单肢U型箍筋设计方案对传统箍筋形式进行升级,选用CGM-2型高强灌注浆,增设扒钩步步紧装置,改变传统锚固方式,提高结构支撑系统稳定性。设置种不同荷载加载工况,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截面弯矩、钢筋应力以及裂缝宽度分布情况,各截面裂缝宽度均小于0。2mm,满足规范要求。

    小空间梁结构增大截面加固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效果

    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研究与工程应用

    王敏
    162-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山西省长治市某煤业办公楼地基加固项目提出预压桩基础托换的加固方法,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建筑物墙体的受力特征,并结合现场静力载荷试验实测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墙体受力主要表现为压应力状态,墙体底部在预压桩基础支撑作用下,呈现出多跨连续梁的内力分布状态,布桩处墙体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桩的刚性和强度使得桩位处墙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随着预压桩间距的增加,建筑外墙结构的最大压应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最大拉应力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综合考虑墙体的受力特征,确定采用桩间距为3。5m;基于静力载荷试验综合确定预压桩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720kN,加固后建筑最终沉降收敛值为27。5mm,结构的裂缝无继续扩展的趋势,加固效果良好。

    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沉降实测预压桩基础有限元模拟托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