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医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病害治理挑战、机遇和创新

    李世东
    1-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病害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制约我国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立在"病原学说"基础之上的病理学理论以及在其指导下形成的各类以"杀(抑)菌"为首要目标的防治措施难以应对当前病害严重发生的复杂局面.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上病害严重发生的原因,认为主要是由于生产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主观上对土、肥、水等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经营,实践中采取连年单一种植和化学品持续大量投入等不良栽培措施,导致农田理、化、生物学性状严重劣化和生态失衡,从而引发作物严重衰弱、"易感"和环境的极端"利病"所致.基于此,笔者倡导以重视寄主生理状态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为重要内容的病害发生的"全面病因学说"以及以此为核心内容和基础的"植物保健医学"的发展,并对相关概念、历史和成功案例作了简介.在具体防病实践上笔者倡导以健康栽培为核心的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策略及其应用,即一方面设法减少传统"病原物"的数量累积和阻断侵染,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农田生态系统中理、化和生物学性状的改善,以重塑、促进和维护农田生态平衡,进而实现增强寄主抗性、促进寄主植物生长和防病治病的目标.上述观点是对传统病理学病害防治理论的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正,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现代化病害病原学说植物医学可持续发展

    钙离子响应蛋白GCaMP6s在稻瘟菌中的异源表达

    林艾佳吴奇倪瑞莲陈恒...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瘟病严重威胁全球水稻的产量,钙离子信号通路参与了稻瘟菌生长、发育和致病,了解这些过程中菌株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对稻瘟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GCaMP6s作为一种细胞质钙离子感受蛋白在动物和植物中已有大量应用.本研究利用不同稻瘟菌菌株构建了 GCaMP6s基因的异源表达菌株,在0.01 g/mL钙离子处理下,GCaMP6s在稻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中稳定表达.此外,GCaMP6s异源表达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没有差异,表明GCaMP6s基因的异源表达不影响稻瘟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本研究获得了 GCaMP6s异源表达的稻瘟菌菌株,为后续研究稻瘟菌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变化与菌株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提供研究材料.

    稻瘟菌异源表达GCaMP6s

    YB-04生物菌肥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评价

    张洁朱文倩夏明聪孙润红...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引起的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威胁,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保措施.本研究在日光大棚探究不同剂量的生物菌肥YB-04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并利用Biolog-Eco板研究YB-04对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YB-04菌肥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的数量和番茄植株的根结指数,其中YB-04 300 kg/hm2沟施处理的线虫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分别达66.0%和63.5%,且增产效果达20.2%.同时,番茄根围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增多,Shannon指数、Mc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高,PC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与对照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YB-04生物菌肥既具有防病促生功能,又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

    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生物菌肥防治效果

    基于DNA条形码的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毅笑魏守辉姜翠兰黄兆峰...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弯管列当是危害我国向日葵最严重的寄生杂草.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rbcL、matK、ITS2条形码序列对采自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58份弯管列当样品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Vector NTI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切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计算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种子的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3个DNA条形码序列中仅ITS2片段扩增测序结果理想并表现出较好的聚类结果.各样品ITS2序列剪切比对后长度为45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07,通过比较各样品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差异位点,能将不同弯管列当种群区分开.ITS2聚类结果表明58份弯管列当样品聚为3类,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形态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弯管列当在植株形态、种子形状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由于不同弯管列当种群的生境、寄主(向日葵栽培品种)不同,其种群遗传进化差异显著.基于ITS2条形码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弯管列当DNA条形码ITS2序列种子形态遗传多样性

    四川省草地贪夜蛾世代区划

    张雪艳谢文琪王茹琳封传红...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本文根据四川省2019年、2020年草地贪夜蛾虫情及2010年-2019年近10年气温数据,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对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数进行预测,并运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分析,获得四川省草地贪夜蛾世代区划.结果表明,基于2019年及2020年虫情和10年气温数据计算得到草地贪夜蛾在四川省发生世代数为0~6.40代.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数总体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由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四川省草地贪夜蛾发生世代可分为6个区:川西高原不足1代区,盆地西南部、西北部2~4代区,盆地中部、东北部3~5代区,盆地西南部、南部4~6代区,攀西周年繁殖5~7代区,攀西0~5代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草地贪夜蛾四川省世代有效积温法则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疣果匙荠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与分析

    郭云霞王亚锋付志玺马蓿...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优化了疣果匙荠分布数据筛选方式和MaxEnt软件参数设置,使用ENMTools剔除了冗余分布数据,调用R程序包Kuenm从1 240个不同参数组合的MaxEnt模型中筛选确定了最优参数.基于分布数据和参数优化的MaxEnt预测结果表明,疣果匙荠在中国的高度适生区和中度适生区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9.4%和60.1%左右,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疣果匙荠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疣果匙荠在中国的入侵风险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随植物引种传入扩散,二是国内既有发生区的扩大,三是随进口粮谷传入扩散,四是沿边境地区自然传入.

    疣果匙荠MaxEnt适生区参数优化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种群鉴定及抗药性检测

    陈宏州周晨庄义庆姚克兵...
    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严重危害水稻的种传病害.为探明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的种群结构及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现状,分别对2019年江苏省13个县(市)和2020年18个县(市)采集的恶苗病植株样本的123株和182株单孢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基于翻译延伸因子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序列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区分剂量法分别检测了菌株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收集的菌株均被鉴定为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和新知镰孢 F.andiyazi,分别占比为87.80%、4.07%、5.69%、2.44%和90.11%、1.65%、2.75%、5.49%;基于TEF1-α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镰孢菌可清晰分为4个不同种群,菌株间具遗传多样性.2019年和2020年菌株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7.48%、23.58%、9.76%和41.21%、43.96%、29.12%.依据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表现,可分为7种表现型,其中2019年和2020年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有抗性的菌株分别占4.07%和1.65%;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敏感的菌株分别占28.46%和17.58%.江苏省恶苗病菌优势种为藤仓镰孢,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抗性频率较高,对氰烯菌酯抗性已逐渐扩展.研究结果可为镰孢菌分类鉴定及水稻恶苗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恶苗病镰孢菌TEF1-α系统发育分析抗药性

    吡虫啉在生菜中的吸收迁移及转化行为

    刘倩宇李远播董丰收刘新刚...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吡虫啉在植物中的吸收转运规律,本研究选择生菜为研究对象,将其在含有1 mg/kg吡虫啉的水培液中持续暴露120 h,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吡虫啉及其5种代谢物在生菜不同部位动态吸收变化和转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叶部富集程度明显高于根部,当达到吸收稳定状态时,吡虫啉在叶部富集程度约为根部的6倍.吡虫啉在生菜中的吸收和代谢是同步进行的,代谢物在生菜叶部的富集程度排序为:吡虫啉烯烃>5-羟基吡虫啉>4,5-二羟基吡虫啉>6-氯烟酸>吡虫啉脲,代谢物在叶部富集高于根部.结果表明吡虫啉从根部向地上部迁移能力较强,根部施用吡虫啉可有效防治叶部害虫.本研究为吡虫啉的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吡虫啉生菜吸收转化

    南亚实蝇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李志文彭恋陈越华李有志...
    69-7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和9月分别在立架栽培的丝瓜地和"苦瓜-桂花"系统采用黄板诱捕实蝇类害虫,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t 测验分析不同生境南亚实蝇雌、雄成虫种群密度的差异显著性,用2个常用的聚集度指标(C和k)和2个回归模型(Taylor幂回归模型和Iwao的m*-m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的空间格局.共诱集实蝇成虫3 542头,"苦瓜-桂花"系统只诱集到南亚实蝇,丝瓜地诱集到4种果实蝇,其中南亚实蝇占97.2%,为优势种.桂花树上的南亚实蝇雌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苦瓜地(Z=-2.932,P=0.003),为后者的1.87倍;丝瓜地样地Ⅱ中的雌虫种群密度显著大于样地Ⅰ(Z=-7.160,P<0.001),为后者的3.13倍.回归分析表明,对雌虫,Taylor的b和Iwao的β与1无显著差异(tc<tt),表明分布是随机的,α=0.996>0,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雄虫,α=0.018≈0,β和b>1(tc>tt),揭示其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雌虫+雄虫"β和b>1(tc>tt),α>0,显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呈聚集分布.雄虫和"雌虫+雄虫"的kc值分别为4.878和7.133,进一步证明了二者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南亚实蝇成虫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行为习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明确了南亚实蝇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差异化的分布格局,并制定了理论抽样方案,为南亚实蝇管理决策和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南亚实蝇丝瓜黄板空间分布型最适抽样数绿色防控

    基于外壳蛋白基因的湖南烟草黄瓜花叶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

    龚玉娟滕凯肖志鹏蔡海林...
    7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湖南烟草上发生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进化特征,对来自湖南烟区的303份疑似感染病毒的烟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CMV系统发育、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部分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与NCBI上登录的CMV分离物的一致性为86.34%~98.42%;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湖南烟草CMV分离物属Ⅰ B组,不同组间的分离物地理特征不明显,无重组现象,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负选择;组间遗传变异比较明显,基因交流频率较低,受到遗传漂变影响,遗传多样性高,群体趋于扩张.研究结果为烟草抗CMV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P基因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