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增效混配剂的筛选及其对小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杨恒力李红宝董文阳王翠翠...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高效氯氟氰菊酯烯啶虫胺混配麦蚜防治效果

    7种杀菌剂对3种林木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活性评价

    潘子豪张义智刘朋飞齐鹤...
    338-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试验比较了 7种杀菌剂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田间活性测定试验比较7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发生的防治效果,同时测定了增效剂8.6%聚乙二醇(PEG)对7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唑·多菌灵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EC50平均值最低的是苯醚甲环唑,而戊唑醇的MIC平均值最低,在0.33 mg/L浓度下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苯醚甲环唑SC、43%戊唑醇SC和35%丙唑·多菌灵SE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防治效果突出,其中45%苯醚甲环唑SC 30.00 mg/L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2.23%,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达到85.96%,田间防治效果最好.10%丙硫唑SC+8.6%PEG处理组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提高了 15.39百分点,达到73.46%,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提高了 23.75百分点,达到83.06%,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为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3种寄主腐烂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林木腐烂病梨树腐烂病菌毒力测定与活性评价增效剂

    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的配比筛选及在油莎豆田的应用效果

    王义生刘佳遥黄淑敏白雪...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 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作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苘麻 Abutilon theophrasti、藜 Chenopodium album 3 种杂草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三者混配比例为30∶30∶1时联合作用为增效,为最佳比例.此比例下的36.6%二甲戊·扑·丙炔SC对油莎豆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试验有效剂量在1 647.0~1 921.0 g/hm2范围内,对油莎豆出苗、生长较安全;施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为91.3%~97.7%.由此可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研制新药剂具有可行性,能扩大杀草谱和应用范围,可用于油莎豆田杂草防控,适宜用量1 647.0~1 921.0 g/hm2.

    杂草防除油莎豆二甲戊灵扑草净丙炔氟草胺

    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雄成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差异研究

    高静吴承媛李秀霞
    356-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稻苗浸渍法分别测定了 6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雌雄成虫的生物活性,以期明确这2种稻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烯啶虫胺对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的LC50分别是其雄成虫的2.88倍和3.09倍,说明雄成虫对烯啶虫胺的敏感性均高于雌成虫.三氟苯嘧啶对灰飞虱雌成虫的LC50是其雄成虫的1.79倍.2种飞虱雌雄成虫对其他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2种飞虱的雌成虫体型均大于雄成虫,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体重分别是雄虫的1.88倍和1.85倍.综上,灰飞虱和白背飞虱成虫对烯啶虫胺和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存在性别差异,但个体大小差异并不是雌雄虫对杀虫剂敏感性不同的唯一原因.

    灰飞虱白背飞虱杀虫剂敏感性性别

    棉隆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防除油菜田杂草及对作物产量和田间光照的影响

    朱文达颜冬冬刘晓洪李林...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田杂草的治理中,结合农艺措施来治理草害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实现草害的综合治理.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棉隆土壤消毒联合油菜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田主要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的防除效果,及杂草对氮、磷、钾及水分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防除效果显著,对野燕麦、苦苣菜均有良好防效,总鲜重防效达到89.8%~100.0%.采取防除措施后,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量减少85%以上,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和光照条件.土壤消毒联合种植密度不同处理的油菜籽产量达到3 155.0~4 920.5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未消毒土壤区增加13.3%~76.8%,增收1 857.3~10 684.8元/hm2.研究表明采用土壤消毒结合种植密度对油菜田杂草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适度增加油菜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对杂草防效,同时也能保证产量.

    棉隆种植密度杂草防效养分油菜籽产量

    植保无人飞机低容量喷洒15%苯甲·吡唑酯微乳剂对3种苹果叶部病害的防效评价

    柳建伟赵智慧李金峰魏江文...
    36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纳米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采用2种喷施方法,以水敏纸为雾滴沉积指示剂,分析植保无人飞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15%苯甲·吡唑酯微乳剂(ME)和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SC)两种不同剂型杀菌剂的雾滴密度及雾滴覆盖率,调查并计算苹果病叶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高度影响雾滴密度和覆盖率,纳米农药15%苯甲·吡唑酯ME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与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SC)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有差异.各杀菌剂处理对苹果锈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次之,末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效,末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在防治成本、时效性和节能上均明显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因此,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可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和苹果锈病,同时实现杀菌剂减量,综合效益较高.

    纳米杀菌剂苹果病害雾滴分析防治效果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