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地方品种不同品系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李海伦魏环宇杨伟李成云...
    142-150,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亮谷'是云南元阳梯田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籼稻品种,种植历史逾百年仍保持对稻瘟菌较稳定的田间抗性,我们猜测其原因与'月亮谷'-稻瘟菌的群体互作有关.为此,本研究采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利用稻瘟菌16对SSR引物,对从'月亮谷'不同单粒传纯系、'月亮谷'自然群体、现代品种'合系22-2'及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环境中分离到的稻瘟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不同'月亮谷'纯系对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来源于梯田环境的稻瘟菌与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明显,梯田环境:Ht=0.160 3,I=0.323 8;水稻寄主群体:Ht=0.092 9,I=0.200 9.而且,分离自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稻瘟菌群体遗传结构差异也较大,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的总体趋势是:'月亮谷'感病纯系(L4、L3)>'月亮谷'自然群体(G5)>'月亮谷'抗病纯系(L1、L2)>'合系22-2'(H6).基于neighbor-joining的聚类分析发现,从环境(Y)中挑选的30株稻瘟菌和6个不同水稻寄主材料上分离到的稻瘟菌群体在相同相似系数下的遗传宗谱的数量变化趋势为:Y>L4>G5>L3>L1>L2>H6,说明现代品种对田间稻瘟菌群体产生的选择压力最大.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病纯系群体对环境中稻瘟菌群体也产生了与现代抗性品种相类似的正向选择作用,而感病纯系和自然群体有利于稻瘟菌群体的稳定性选择.

    水稻地方品种单粒传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定向选择

    不同寄主对瓜实蝇和南亚实蝇生长发育和产卵选择的影响

    李貌张金龙闫振华刘娜...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寄主植物对其种群的适合度.在室内观察记录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在黄瓜Cucumis sativus、丝瓜Luffa aegyptiaca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3种寄主果实上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存活率等生长发育参数,同时测定两种实蝇成虫在3个黄瓜品种'A38翠玉''台湾大黄瓜'和'唐山秋瓜'有无果皮两种状态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取食同种果实或同种实蝇取食不同寄主果实后幼虫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西葫芦后,两种实蝇的蛹历期分别为12.30 d和12.77 d,均显著长于取食黄瓜和丝瓜.且南亚实蝇的羽化率为70.59%,显著高于瓜实蝇在3种寄主果实上的羽化率.不同品种黄瓜中,瓜实蝇偏向于选择'A38翠玉'品种产卵,在果实完好和去果皮条件下日均产卵量分别达87.50粒和53.75粒,均显著高于南亚实蝇在3个黄瓜品种上的日均产卵量;南亚实蝇更偏好在去果皮的'A38翠玉'果实上产卵,日均产卵量达44.25粒.对同一黄瓜品种,瓜实蝇在有果皮或无果皮的果实上的日均产卵量均差异显著,但南亚实蝇在两类果实上的产卵量差异均不显著.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期取食不同寄主果实会对蛹历期和羽化率造成影响,且两种实蝇成虫在相同寄主不同品种上的产卵选择性不同.

    瓜实蝇南亚实蝇生长发育产卵选择寄主适应性

    草地贪夜蛾雄蛾交配状态的判断

    冯行利曹婷婷杨凤丽吴慧明...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近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解剖观察不同日龄和交配状态的草地贪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确定其内含物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性诱剂田间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精巢体积随日龄增加而减小,发育后期已交配的精巢皱缩扁平,日龄对未交配雄蛾单射精管非角质化区(PS)末端内含物无显著影响.根据PS末端内含物的颜色和紧密程度将雄蛾交配状态分为5级(Ⅰ~V级).未交配雄蛾PS末端内含物为褐色且均匀(V级),交配后0 h呈透明(Ⅰ级),之后内含物会逐渐回填(Ⅱ~Ⅳ).田间诱捕雄蛾共921头,其中647头已交配(Ⅰ~Ⅳ级).不同性诱剂诱捕雄蛾的交配状态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性诱剂防控实际控害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草地贪夜蛾雄蛾生殖结构交配状态精巢性诱剂

    瓜列当致病真菌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活性研究

    罗文芳何伟孙晓军周军辉...
    165-17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瓜列当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真菌,本研究从新疆加工番茄田自然发病的瓜列当茎基部分离病原真菌,采用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筛选对瓜列当具有强致病性的菌株;采用共培养法测定菌株不同浓度无菌发酵滤液及其发酵产物萃取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盆栽瓜列当接种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可使瓜列当植株伤口变褐,严重的可造成整株萎蔫死亡;菌株JTF001发酵原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25倍、50倍稀释液抑制率分别为92.88%和87.62%;浓度为5 μg/mL和1 μg/mL 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浓度为0.5、0.25 μg/mL和0.1μg/mL的JTF001发酵产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1.03%、81.87%和60.04%;结合形态学和基于rpb2、tef 1和gapdh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JTF001鉴定为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上述结果表明菌株JTF001有作为开发防治瓜列当生物农药的潜力.

    瓜列当交链格孢生物防治发酵产物

    耦合气象影响因素和Logistic方程的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张静文张竞成张雪雪黄玉娟...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植保、气象等数据研究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时间动态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利用2010年-2016年湖南省12个县的植保调查数据和气象观测值,以水稻纹枯病流行机理为基础将Logistic方程与构建的温度影响模块和湿度影响模块耦合,建立Logistic-RICEBLA病害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训练和验证,实现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RICEBLA模型能够较好地响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的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时间变化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验证,模型预测结果在单时相上精度达到R2=0.68,RMSE=1,容错准确率P_bias=88%,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发病等级的误差基本控制在±1级范围内.在多时相整体趋势的验证方面,模型预测的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AUDPC)与病害实际发展的AUDPC保持高度一致性,决定系数(R2)达到0.86,表明模型能给出纹枯病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发病等级变化的整体趋势.本研究构建的Logistic-RICEBLA模型能由简单的气象数据和植保数据驱动,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等级进行动态预测,有助于在植保管理中及时掌握区域中病害发生发展的趋势,为水稻病害统防统治等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水稻纹枯病Logistic方程温度湿度预测模型

    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鉴定

    石明明李惠霞刘永刚李文豪...
    18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甘肃省党参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在甘肃省党参主产区调查、统计田间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甘肃省6个党参主产区均有根结线虫病发生,病田率、病株率分别为40.7%、13.2%,病情指数为10.4.依据根结线虫各虫态的形态测量值和雌虫会阴花纹等特征,将危害党参的根结线虫初步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1949.rDNA-ITS区段和28S rDNA D2D3区段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根结线虫群体无核苷酸差异,与多个北方根结线虫聚为一支且有较高的置信度.利用特异性引物Mh-F/Mh-R扩增得到北方根结线虫的特异性片段,大小为462 bp.故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危害甘肃省党参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北方根结线虫.

    党参北方根结线虫鉴定发生

    陕西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模型

    苏畅户雪敏胡洋山马丽杰...
    192-198,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准确度,以2010年-2018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冬繁区和越冬区的发生县区数、发生面积、温度和降雨量为数据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全子集回归筛选病害流行的因子集.以筛选得到的影响病害流行的5个因子,即累计发生县区数、冬繁区条锈病发生面积、1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降雨量和3月平均降雨量为自变量,采用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开展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2019年-2020年的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预测准确度均达90%以上,预测202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分别为46.11万hm2和52.85万hm2.

    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全子集回归BP神经网络算法

    一种测试鳞翅目幼虫嗅觉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

    俞佳宁束长龙田小燕张杰...
    199-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的寄主定位、产卵选择、聚集、求偶等行为受到来自昆虫周围环境的挥发性气味化合物的影响和调控.研究挥发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作用主要采用Y形嗅觉仪等行为检测装置,而研究挥发物对鳞翅目幼虫的影响作用却缺乏专业、高效的装置.本研究设计制作了研究鳞翅目幼虫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适用于高效筛选对鳞翅目幼虫具有引诱、驱避等作用的挥发物.小菜蛾3龄幼虫的行为选择测试结果表明,对小菜蛾幼虫引诱最强的植物为大白菜,其次是油菜和甘蓝;花生叶片对小菜蛾幼虫没有作用;而番茄叶片对小菜蛾幼虫则具有驱避作用.由此说明该装置可以有效测定小菜蛾幼虫对不同挥发物的反应,将为挥发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研究、进而筛选新的化合物来控制虫害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小菜蛾选择装置嗅觉挥发物

    水稻种子携带稻瘟病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陈星MAZNAN Nur Atiqah Binti李志强胡茂林...
    204-210,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yzae可通过种子带菌实现远距离传播,导致病害发生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建立灵敏高效且便于操作的水稻种子携带稻瘟病菌的检测方法,是确保种子健康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选取稻瘟病菌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MoSPC3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稻瘟病菌,对稻瘟病菌DNA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24拷贝/μL,远高于普通PCR的检测灵敏度.将该方法用于从中国和马来西亚不同水稻种植区收集的92份水稻种子样品携带稻瘟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共检测到89份阳性样品,而普通PCR仅显示有2份样品为阳性.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水稻种子携带稻瘟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丰富了稻瘟病菌的检测体系,可用于大批量水稻种子样品的健康检测.

    稻瘟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灵敏度特异性种子健康

    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作用

    王晓琪周亚媛冯朝阳左成...
    21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柴胡明蚜Hyadaphis bupleuri Börner的捕食作用及防治潜力.本文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其中雌、雄成虫的捕食能力(a/Th)较强,分别为222.7和199.3,捕食上限(1/Th)最大,分别为190头/d和182头/d.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果明显,天敌密度与其对柴胡明蚜的捕食量呈负相关,反应符合Watt模型.异色瓢虫对柴胡明蚜有较强的生物防治潜能.

    异色瓢虫柴胡明蚜天敌捕食功能反应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