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柑橘黑点病菌种群对嘧菌酯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曾雅婷熊桃柏自琴谭振华...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及嘧菌酯在我国柑橘黑点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来自浙江、湖南、江西、贵州4个主要柑橘产区的66个柑橘黑点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建立了其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结果显示:嘧菌酯对柑橘黑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228 5±0.113 8)μg/mL和(0.025 6±0.006 9)μg/mL,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次分布曲线为连续的单峰型,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嘧菌酯对这6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作为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该敏感性基线可作为监测田间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变化的参考,对指导今后科学用药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所使用的66个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均较高,没有抗性菌株出现,表明未来可以将嘧菌酯用于柑橘黑点病的防治,作为黑点病防治主打药剂代森锰锌的一种补充.

    柑橘黑点病菌嘧菌酯敏感性基线

    不同龄期蠋蝽对黏虫幼虫的捕食作用

    孙婧婧王孟卿张礼生彩万志...
    143-14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天敌昆虫蠋蝽Arma custos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捕食潜能,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蠋蝽3~5龄若虫及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和天敌密度下对黏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并用Holling Ⅱ圆盘方程、搜寻效应方程和Watt干扰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蠋蝽3~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黏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2、0.933、0.892、0.961和0.872;处理时间分别为0.242、0.100、0.084、0.063 d和0.074 d;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32、10.000、11.905、15.873头和13.514头.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干扰作用随蠋蝽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干扰系数分别为0.321、0.408、0.413、0.767和0.600.表明蠋蝽对黏虫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潜能,且控害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蠋蝽黏虫功能反应搜寻效应生物防治

    棉隆熏蒸联合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李青杰方文生张大琪颜冬冬...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棉隆熏蒸后添加常用剂量的生物炭和沸石对土壤微生态和土传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与仅棉隆熏蒸相比,熏蒸后添加沸石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6.29%~11.74%.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处理在培养期结束时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电导率显著增加,土壤酸碱度降低,效果优于添加沸石处理.此外,与对照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还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5.68%~14.51%)和蔗糖酶(3.71%~12.08%)的活性.棉隆熏蒸后添加沸石的处理其土壤酶活性在培养期结束时和对照、仅棉隆熏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仅棉隆熏蒸相比,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处理其细菌数量显著增加3.49%~33.95%,真菌数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对病原菌数据分析表明,棉隆熏蒸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均可提高对镰刀菌和疫霉的防治效果,但沸石防治效果更好、更持久,培养期结束时对镰刀菌和疫霉的抑制率高达89.29%和72.58%.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隆熏蒸土壤后添加生物炭和沸石可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可在田间进一步推广应用.

    生物炭沸石棉隆熏蒸土壤微生态土传病原菌

    油菜叶片性状及次生代谢物质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及对跳甲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郝江宁常静李妍冯建雄...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宽条跳甲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春油菜苗期最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测定了 2个抗虫油菜品种'太空蒙Ⅳ'和'大黄油菜'及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的叶片性状、次生代谢物质及取食不同品种油菜后黄宽条跳甲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油菜叶片含水量高的抗虫性强.叶片茸毛短、密度低与'太空蒙Ⅳ'抗虫性高度相关,蜡质含量高可能是'大黄油菜'抗黄宽条跳甲的原因之一.油菜叶片总黄酮、总酚和总生物碱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取食抗虫性高的油菜品种的黄宽条跳甲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极显著高于感虫品种.

    油菜叶片性状次生代谢物质黄宽条跳甲解毒酶

    5种微生物杀虫剂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的室内毒力比较及致死表型观察

    魏琪朱旭晖何佳春万品俊...
    1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展水稻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比较了 5种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短稳杆菌 Empedobacterbrevis、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 CQMa421和甘蓝夜蛾 Mamestra brassicae核型多角体病毒)对3种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室内毒力及致死表型.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中剂量处理条件下,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处理后第2天幼虫的校正死亡率(46.7%~86.7%)就显著高于对照组(0%),第5天稻纵卷叶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可达到85.7%~100%,均极显著高于二化螟的校正死亡率(4.76%~23.81%),二化螟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为25.0%~55.0%.对褐飞虱若虫,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的速效性和毒力均优于球孢白僵菌,经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处理后2 d的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在第6天时的校正死亡率(76.9%)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处理(53.9%).此外,本试验还对各药剂处理后害虫的致死表型进行了观察与描述.上述结果可为稻田微生物杀虫剂的选用提供参考.

    微生物杀虫剂水稻害虫毒力测定致死表型

    淡紫褐链霉菌NBF715防控黄瓜猝倒病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黄大野姚经武郑娇莉王蓓蓓...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淡紫褐链霉菌NBF715对黄瓜猝倒病的防控效果和抑菌机制,对其进行了对峙培养、抑菌活性、抑菌物质测定和盆栽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条件下NBF715对瓜果腐霉抑菌率为55.6%,无菌发酵液稀释10、25、50倍和100倍对瓜果腐霉抑菌率分别为84.1%、69.2%、47.8%和36.5%.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相比,NBF715处理后瓜果腐霉菌丝发生扭曲、肿胀变形和消解.NBF715菌株能产生淀粉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嗜铁素.发酵液原液和稀释5倍发酵液浸种处理,对黄瓜猝倒病防效分别为97.1%和80.2%.NBF715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前景.

    淡紫褐链霉菌NBF715瓜果腐霉黄瓜猝倒病防效

    新疆葡萄枝孢果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陈思颖焦瑞莲李志强刘政...
    180-18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在新疆葡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主要危害成熟葡萄果实.感病果实病部产生橄榄绿色霉层,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为明确该病害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从南北疆11个葡萄园采集80个病样,用常规稀释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采集地点、葡萄品种、菌落生长速度等特征选取2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研究了温度、光照、培养基、pH对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新疆葡萄果腐病的病原菌为枝孢菌,有两个种,即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柠檬形枝孢Cladosporium limoniforme,其中枝状枝孢为优势种.两种病原菌的适宜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适宜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是PDA,不同光照条件下都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最适宜生长和产孢的pH为7.明确了新疆葡萄枝孢果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打下基础.

    葡萄果腐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

    向日葵链格孢的分类研究

    魏昕查晴辰杨姝祺刘丰银...
    18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起油葵黑斑病的病原菌在我国一直采用向日葵链格孢Alternaria helianthi这个学名.然而国际上已更名为向日葵拟链格孢Alternariaster helianthi.2017年从陕西省华阴市采集到油葵黑斑病样品.通过单孢分离获得6株病原菌菌株,致病性检测后选取2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学研究,并基于ITS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个病原菌菌株为小球腔菌科Leptosphaeriaceae拟链格孢属Alternariaster向日葵拟链格孢Alter-nariaster helianthi.

    向日葵向日葵拟链格孢形态学系统发育分析鉴定

    宁夏地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机制研究

    于晓玥马洪文杨永杰张建萍...
    19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宁夏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宁夏地区6个稗的原变种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每个种群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和ALS酶离体活性,以及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对稗草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相比,5个疑似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10.18倍~32.71倍),其中抗性种群N14,N22,N27和N51的ALS 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N53的197位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敏感种群N43没有发现突变位点,五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酶的IC50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马拉硫磷对五氟磺草胺有增效作用,可提高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综上所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基因ALS突变,同时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也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有关.

    五氟磺草胺乙酰乳酸合酶抗性机制

    UV-C照射对草莓炭疽病3种致病菌生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凌彬纪颖白云朱家君...
    203-210,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炭疽病是草莓种植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而UV-C对真菌的生长繁殖有极大的影响.为了探究UV-C辐照对引起草莓炭疽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生长和致病力影响的差异,以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和暹罗炭疽菌C.siamense为供试菌,分析UV-C辐照对其分生孢子存活、菌丝生长和产孢能力及对草莓叶片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5~420 J/m2辐照剂量(辐照30~120 s)范围内,3种炭疽菌孢子的相对存活率对UV-C辐照剂量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C.gloeosporioides的耐受性最强,C.fructicola最为敏感,辐照剂量420 J/m2(辐照120 s)下,3种炭疽菌孢子的相对存活率在4%或以下,接近分生孢子的致死剂量.840~1 260 J/m2辐照剂量(辐照4~6 min)下,C.fructicola与C.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对UV-C辐照的耐受性相当;1 680~2 520 J/m2辐照剂量(辐照8~12 min)下,3种炭疽菌对不同时间的UV-C辐照的耐受性存在差异.C.gloeosporioides菌丝产孢对UV-C辐照最敏感,C.siamense最耐受,C.fructicola在辐照剂量1 260 J/m2(辐照6 min)时产孢量较辐照2 min和4 min明显上升.3种炭疽病菌的致病力与其对UV-C的耐受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为我国草莓炭疽病的非化学农药控制探索了新途径.

    草莓炭疽病胶孢炭疽菌复合种分生孢子UV-C辐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