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

    汤亚飞林祺佘小漫李正刚...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田间发现表现明显丛枝、小叶,类似植原体感染症状的花生病株.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以花生病叶的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和SecY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广东花生丛枝病植原体(PnWB-GDSX-2020)16SrRNA基因片段(1 430 bp,GenBank登录号为MZ427281)和SecY基因片段(1 709 bp,GenBank登录号为MZ437794).序列一致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nWB-GDSX-2020的16SrRNA序列与16SrⅡ-A、16SrⅡ-D和16SrⅡ-V亚组植原体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利用iPhyClassifier对16S rRNA序列进行在线虚拟RFLP分析,结果显示,PnWB-GDSX-2020的虚拟RFLP图谱与 16SrⅡ-V 亚组的参照株系'Praxelisclematidea'phyllody phytoplasma(GenBank 登录号:KY568717)酶切图谱一致,相似系数为1.00.因此,PnWB-GDSX-2020属于16SrⅡ-V亚组成员.所获得的PnWB-GDSX-2020 Sec Y基因序列与花生丛枝植原体的一致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本文确定了广东花生丛枝病相关植原体的分类地位,为当地病害诊断、检测以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花生丛枝病植原体分子鉴定16SrRNASecY基因序列分析

    产气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aerogenes S2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番茄促生效果

    杨淼泠王威申乃坤李时勇...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广西红树林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多功能菌株,并利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筛选获得的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同时通过盆栽试验和发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幼苗和种子的促生效果,从而挖掘兼具促生防病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经筛选获得一株具有溶磷及分泌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能力的细菌菌株S2,经鉴定该菌株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等3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拮抗效果,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4、2X 104 cfu/mL时对番茄种子和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综上,菌株S2是一株新型且兼具促生防病效果的多功能PGPR菌株,该结果为绿色现代农业开发土壤微生物菌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优质菌源参考.

    红树林分子鉴定克雷伯氏菌属根际促生菌

    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监测苗期小麦白粉病初探

    单鼎城赵亚男张美惠马明慧...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对接种6个不同浓度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幼苗离体叶段、一叶一心期幼苗和二叶一心期幼苗以及接种后不同时期进行叶绿素荧光成像测定,并对导出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接种不同浓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小麦离体叶段或幼苗的Fv/Fm图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麦白粉病菌的侵染程度.接种小麦白粉菌后第3天,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从接种后第5天开始,Fv/Fm值随接种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未接种的小麦幼苗或离体叶段的Fv/Fm值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接种浓度最高(5 mg/mL)的处理其Fv/Fm值显著低于同时期其他接菌处理.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v/Fm和Chlidx与病害严重度均极显著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小麦离体叶段、一叶一心幼苗及二叶一心幼苗的基于参数Fv/Fm或Chlidx的病害严重度估计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基于Fv/Fm或Chlidx的病害估计模型其RMSE或R2比较接近,因此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或Chlidx用来估计苗期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是可行的.本研究为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在小麦白粉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小麦白粉病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植物病害监测

    不同地理来源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温度胁迫的耐受性

    彭思源喻曼丁中阳祝红...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不同地理群体对温度胁迫的耐受性,本文比较了河南新乡、湖南平江、湖南益阳、湖南望城、广西融安、广西临桂、广东湛江、海南临高等8个地理群体的2龄幼虫和卵对0、4℃和37℃的耐受性以及2龄幼虫经4℃预处理5 d后在0℃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温度的耐受性存在差异.2龄幼虫在0℃和4℃低温下存放不同时间,其死亡率由低到高为:新乡群体<平江、望城、益阳群体<融安、临桂、湛江、临高群体,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耐寒性增强的趋势;不同纬度群体卵在0℃或4℃存放不同时间后其孵化率由高到低为:新乡、平江、望城、益阳、融安、临桂群体>湛江、临高群体.卵经37℃高温处理10 d后,低纬度的临高群体的孵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纬度较高的地理群体,显示临高群体对高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低温预处理可以提高各群体在0℃下的存活率,湖南平江、望城、益阳群体的存活率提高最明显,表明湖南3个群体对低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温度胁迫耐受性地理群体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传播的影响

    罗瑞雪赵丹潘求一曾颖...
    116-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在田间可与多种病毒发生复合侵染,如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等.本文对比了 TYLCV单独侵染和TYLCV与ToCV复合侵染对烟粉虱获取和传播TYLCV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取食TYLCV单独侵染的番茄相比,取食复合侵染番茄的烟粉虱对TYLCV的传毒率显著提高,且番茄植株和烟粉虱体内TYLCV的病毒积累量也显著提高.试验结果说明复合侵染会提高烟粉虱的传毒率,促进TYLCV的发生与流行.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番茄褪绿病毒烟粉虱实时荧光定量PCR

    斜纹夜蛾取食为害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龙莹刘建萍李晓红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斜纹夜蛾取食为害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随机选取了 5个大豆品种,'中黄13''中黄37''中黄39''石豆7号'和'菏豆15',测试不同虫口密度的斜纹夜蛾取食为害后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大豆品种、斜纹夜蛾虫口密度以及两者间的互作对大豆的单株结荚数、单株荚粒数、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但对根际土壤酸碱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大豆的结荚数、荚粒数、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减少,土壤的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综上所述,斜纹夜蛾取食为害对大豆的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了消极作用.

    斜纹夜蛾大豆农艺性状土壤酶活性

    金龟子绿僵菌对黄曲条跳甲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蒋春艳
    129-13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绿僵菌对黄曲条跳甲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浓度为1X108、2Xi08、4X108、8X108、1.6X109个/mL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孢子悬浮液处理黄曲条跳甲成虫,对侵染后黄曲条跳甲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120 h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48 h时SOD活性达最高,分别为69.5、72.5、74.5、75.9、76.7 U/g,SOD活性与孢子悬浮液浓度呈正相关;各处理POD活性在处理后72 h时开始上升,96 h时活性最高,分别为1 020、1 066.67、1 240、1 086.67、1 166.67 U/g,分别为对照组的3.33、3.48、4.04、3.54倍和3.80倍,随后开始下降;CAT活性变化总体趋势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3种酶活性最后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各处理组最大值间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3种保护酶在黄曲条跳甲抵御金龟子绿僵菌入侵过程中均做出了应激反应.

    金龟子绿僵菌黄曲条跳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化学防治对皖南烟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张锐李晨张丽娜周本国...
    134-14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化学防治对皖南烟区烟叶上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21年4月至7月采用目测法和拍打振落法对未进行化学防治田(抑芽剂)和化学防治田(抑芽剂和化学农药)烟叶上的蜘蛛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鉴定未化学防治田蜘蛛(12科40种943头)和化学防治田蜘蛛(11科32种693头)的数量为1 636头,分属于13科44种.蜘蛛的卵囊附着在烟叶的叶尖和叶缘,6月下旬达到峰值.烟田蜘蛛群落的时间动态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说明,未化学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蜘蛛的个体数量均在5月中旬达到最大,但丰富度呈现一定的波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6月底到7月初达到最大,但优势集中性指数在这期间最小.两种类型的烟田中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gra-minicola和食虫沟瘤蛛Umnnelfata insecticeps均为优势种.通过对两烟田蜘蛛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未化学防治田比化学防治田的蜘蛛群落更具有稳定性,且化学防治对烟田蜘蛛的个体数量影响显著.本文对了解烟田蜘蛛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烟田的绿色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化学防治蜘蛛群落组成时间动态多样性皖南烟区

    温度对烟草赤星病菌生物学特性及代谢表型的影响

    刘亭亭汪汉成蔡刘体孙美丽...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温度对烟草赤星病菌致病力及代谢表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不同温度下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同时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测定了其在22、25、30℃和35℃下不同碳源、渗透压和pH下的代谢表型.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在15~35℃下均可生长,30℃时菌丝生长最快、致病力和产孢能力最强,35℃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在22、25、30℃和35℃时,赤星病菌均可代谢Biolog FF代谢板上的95种碳源,且随着温度升高对碳源的代谢能力逐渐增强.22℃和25℃时烟草赤星病菌对渗透压的适应范围最广,其次为30℃,35℃时适应范围最窄.在22、25、30℃和35℃时,赤星病菌在pH 3.5~10范围内均可正常代谢,在22、25℃和30℃下,赤星病菌表现出强脱羧酶活性和弱脱氨酶活性,在35℃下,其脱羧酶和脱氨酶活性均相对较弱.研究结果揭示了烟草赤星病菌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为赤星病菌与环境互作研究提供了参考.

    烟草赤星病菌温度生长速率致病力代谢表型

    川芎、干姜和穿心莲提取物及其组合抑菌活性研究

    赵晴张智蕊徐凤波李庆山...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 3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优秀的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用不同溶剂对川芎、干姜、穿心莲3种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讨3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Gowing法对提取物组合协同增效作用进行判断;采用GC-MS、HPLC、UV对3种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分析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在1:1(m∶m)配比下,川芎+干姜提取物在1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抑菌率均大于80%;川芎+穿心莲提取物在1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抑菌率均大于88%;干姜+穿心莲提取物在5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抑菌率均大于88%;通过GC-MS鉴定出川芎提取物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内酯类,总含量达90%以上,干姜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总含量达70%以上,利用HPLC测得穿心莲主要抑菌成分穿心莲内酯含量为2.67%,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川芎主要抑菌成分酚酸类含量为9.15%,穿心莲主要抑菌成分黄酮含量为4.85%.抑菌机理分析得出,川芎酚酸类成分和穿心莲部分黄酮类成分具有亲水性,可打开细胞壁通道,使川芎内酯类、干姜倍半萜类和穿心莲内酯黄酮类等亲脂性成分顺利通过细胞壁,利用亲脂性破坏细胞膜,阻碍细胞生长,从而达到协同抑菌的功效.

    中药提取物提取物组合抑菌增效抑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