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吴孔明

双月刊

0529-1542

zwbh1963@263.net

010-62819059

100193

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植物保护/Journal Plant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63年创刊,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农作物、果树、园林、蔬菜、花卉、中草药和牧草的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新农药、械的应用技术及现代植保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动向等内容。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2003年荣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本刊已被《CAB (英国)》、《Agrindex (FAO)》、《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重要的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是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的源期刊。  读者对象:植保科技人员、农林院校师生、农药企业、植物医生、各级农技干部、园林、园艺工作者、科技专业户和广大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发现番石榴果实蝇

    李维松颜晓蕊杨文钊殷崇文...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石榴果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严重为害番石榴、莲雾、芒果等果蔬植物,我国将果实蝇属Bactro-cera(非中国种)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内连续9个月诱捕到疑似番石榴果实蝇成虫.本研究通过形态特征、DNA条形码和常规PCR等方法,对诱捕到的疑似样品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诱捕到的实蝇样品为番石榴果实蝇,相关植物检疫机构需进一步加强海南地区番石榴果实蝇的检疫、监测及防控.

    番石榴果实蝇鉴定入侵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玉米矮花叶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振兴范奇璇冯黎霞李献锋...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ZeamaysL.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重要检疫性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一直威胁玉米生产,为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本研究以玉米可能携带的MDMV为目标,根据MD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保守基因序列,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设计了 3对RPA引物,筛选并优化了反应体系,建立了 MDMV的快速检测方法,最终的RPA反应体系中引物终浓度为0.4 μmol/L,反应温度为42℃,反应时间为20 min.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MDMV,对MDMV CP阳性质粒样品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5拷贝/μL(≈369 fg/μL),高于RT-PCR的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可用于玉米种子或植株中携带MDMV的检测.

    玉米矮花叶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

    梨品种'玉露香'抗火疫病蛋白质组学分析

    吴瑞瑞叶云锋陈松余徐幼平...
    90-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火疫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病害,严重影响着全球苹果和梨的生产.E.amylovora 被列为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然而,植物抗火疫病分子机制尚不够明确.本研究鉴定了梨品种'玉露香'对E.amylovora的抗性,开展了抗性相关蛋白质组学分析.嫩枝穿刺接种分析结果表明,'玉露香,对E.amylovora表现出明显早期抗性.采用高通量蛋白组学分析技术,鉴定获得'玉露香'和感病品种'库尔勒香梨'的差异表达蛋白192个,其中包括29个抗病和防卫相关蛋白,13个氧化还原相关蛋白以及1个铜离子转运ATP酶蛋白HMA5.抑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 mmol/L Cu2+完全抑制E.aMylovora的生长.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梨火疫病抗性分子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

    梨火疫病解淀粉欧文氏菌抗病性蛋白质组学

    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混配试验

    刘朋飞王岩王泓力吴曰福...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火疫病是梨、苹果等蔷薇科仁果类植物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为筛选新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比浊法测定了 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这6种杀菌剂混配成的7类35种混剂的毒力,将3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混剂及4种组成混剂的单剂在盆栽杜梨苗上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梨火疫病菌均有毒力,毒力最强的是丙硫唑,EC50为0.02 mg/L;35种混剂中有9种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作用最强的是春雷霉素∶唑啉铜=1 ∶9,CTC值为184.3种混剂在盆栽苗上防效显著高于4种单剂,效果最好的是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本研究结果对创制新的梨火疫病防治复配药剂提供了借鉴.

    梨火疫病杀菌剂毒力混配增效作用

    吩嗪类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孙伟波赵杨扬明亮董靓靓...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梨火疫病是危害梨、苹果等蔷薇科果树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损失,是果树上重要的防控对象.药剂防治是控制梨火疫病传播蔓延的一种重要手段.吩嗪类化合物是绿针假单胞菌Pseudornonas chlororaphis和抗生素溶杆菌Lysobacter antibioticus等生防细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在农药、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明确吩嗪类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本研究通过测定含不同浓度药剂的菌悬液OD600的方法,评价了本课题组分离的5个吩嗪类化合物以及常见的抗细菌药剂对梨火疫病菌的室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堆囊粘菌素(myxin)和吩嗪-1-羧酸(PCA)活性较好,EC50分别为7.20 μg/mL和46.41 μg/mL.中生菌素、噻霉酮、春雷霉素等药剂EC50为7.21~50.74 μg/mL.进一步对活性较好的药剂进行了复配筛选,结果显示,吩嗪-1-羧酸∶中生菌素=9 ∶1复配组合的EC50为27.15 μg/mL,增效系数为1.28,表现了一定的相加作用.本研究明确了 5个吩嗪化合物对梨火疫病菌的抗菌活性,为扩充梨火疫病防治药剂种类、开发利用吩嗪类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梨火疫病解淀粉欧文氏菌吩嗪抗菌活性复配组合增效系数

    12种杀菌剂对杜梨苗梨火疫病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测定

    王泓力王岩吴曰福刘朋飞...
    111-11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梨火疫病是苹果、梨等蔷薇科仁果类植物上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梨火疫病的药剂,本研究采用预防和治疗的方式评价了 12种药剂和其中5种药剂3种浓度对盆栽杜梨苗梨火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测定了其中4种药剂对梨火疫病的预防持效期和不同潜伏期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预防和治疗效果都高于60%的药剂有6种,其中效果最好的是40%春雷·噻唑锌SC,喷施1 000倍液后2 d的预防效果和接菌后2 d的治疗效果分别达到95.63%和80.55%;不同药剂使用浓度对防效影响较大,5种药剂中只有40%春雷·噻唑锌SC在3种浓度下预防和治疗效果都达到70%以上;4种药剂中40%春雷·噻唑锌SC持效期最长,喷施1 000倍液21 d后预防效果仍能达到51.94%,在病害不同潜伏期的治疗效果最好,接菌后6 d治疗效果仍可达到62.31%.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田间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梨火疫病杀菌剂筛选春雷·噻唑锌预防效果治疗效果

    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及其他几种杀细菌剂的敏感性

    白雪莹热孜亚·麦麦提蔡超吕天宇...
    118-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噻唑锌是近期在我国登记为防治梨火疫病的新型杀菌剂.为明确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 对噻唑锌及其他几种杀细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本研究选用2016年—2020年从新疆不同地区分离的50个E.amylovora代表菌株,通过药剂-病原菌共培养结合平板菌落法测定E.amylovora对噻唑锌的敏感性,比较不同来源菌株的敏感性差异,并分析E.amylovora对噻唑锌与农用链霉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来自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不同年份的E.amylovora菌株对噻唑锌的敏感性差异明显,EC50分布在2.67~38.13μg/mL,平均(18.60±6.35)μg/mL.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的杜梨分离菌株H10最敏感,EC50为2.67μg/mL,巴州轮台县的山楂分离菌株Y126的敏感性最低,EC50为38.13 μg/mL,二者的EC50相差13.28倍.供试E.amylovora菌株对噻唑锌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将EC50平均值(18.60±6.35)μg/mL确定为新疆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的敏感基线,适用于新疆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的抗药性检测.供试E.amylovora菌株对噻唑锌的抗性水平为0.13~2.05(均值为1.00±0.35),均为敏感菌株,未发现抗药性菌株.相关性分析表明,E.amylovora对噻唑锌的敏感性与农用链霉素(r=0.138,P=1.56)、噻霉酮(r=0.417,P=0.78)和春雷霉素(r=0.434,P=0.65)的敏感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为后期评估梨火疫病菌对噻唑锌的抗药性风险奠定了基础,为制定梨火疫病的合理用药策略提供了依据.

    梨火疫病菌噻唑锌敏感基线杀菌剂

    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能力的影响

    蒋正雄吴道慧羊绍武李宜儒...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捕食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的致死中浓度为处理浓度,采用药膜法处理南方小花蝽成虫,然后让存活的南方小花蝽取食番茄潜叶蛾卵及1龄幼虫,分析溴氰菊酯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后,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的能力及行为均受到影响,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 Ⅱ模型,但南方小花蝽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控害效能降低,搜寻效应下降,成虫对卵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了 47.37粒/皿、9.47头/皿;而处理1粒番茄潜叶卵和1头1龄幼虫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了 777.6 s和3 456.0 s,同时南方小花蝽搜寻、行走、捕食番茄潜叶蛾卵的行为时间分别缩短了 444.2、750.2、919.6 s,静止和梳理时间则分别延长了 1 677.6、403 s,对番茄潜叶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降低了 4头和1头.因此,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在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时应延长溴氰菊酯与南方小花蝽使用的间隔时间,更好地协调化学与生物防治.

    番茄潜叶蛾南方小花蝽溴氰菊酯捕食功能搜寻效应

    实蝇高引诱性酵母菌的分离和筛选

    张栩浩罗流河王珊珊胡杰...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蝇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园艺害虫,易造成果实未熟先黄、脱落和腐烂.利用饵剂进行成虫诱杀是防治实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国内目前普遍缺乏绿色高效的实蝇饵剂.多种微生物被报道对实蝇具有引诱能力,配合诱捕器使用,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成虫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地的柑橘、番石榴、杨桃等虫果及寄主叶片上分离获得了 357株酵母菌菌株,通过26SrDNA测序,鉴定出这些菌株分属于8个属、25个种,包含假丝酵母属Candida(6种)、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毕赤酵母属Pichia(9种)、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1 种)、有孢圆酵母属 Torulaspora(1 种)、子囊酵母属 Galactomyces(1 种)、Starmerella 属(1 种)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属(1种).在所有分离培养的酵母菌中,优势种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优势度指数为0.22.在模拟田间环境的半封闭网室中测定357株酵母菌株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成虫的引诱活性,初步筛选获得发酵液引诱活性较好的菌株12株,其引诱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数量分别是阳性对照的1.0~3.7倍和3.2~7.8倍.进一步筛选发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ZJGJA31和球形环孢菌Torulaspora 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10.6±1.7)头/诱捕器和(6.8±1.1)头/诱捕器;对橘小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9.1±1.1)头/诱捕器和(23.0±2.9)/诱捕器.结果表明,P.kluyveri ZJGJA31和T.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具有被开发成实蝇引诱剂的潜在价值.

    南亚果实蝇橘小实蝇微生物源引诱剂酵母菌

    设施番茄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

    张桂芬张毅波刘万学韩力...
    14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防控效率,在樱桃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双色地膜土栽、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地布盆栽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依据栽培方式,调查了 12种可能的化蛹场所.结果表明,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亦有明显变化.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6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叶柄和果实上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9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托盘底部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地砖缝隙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其他场所未观察到幼虫化蛹.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4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其中化蛹数量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茎秆和叶片;化蛹数量占比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翻边和花盆托盘底部显著多于花盆盆底;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其他场所,化蛹数量依次为地砖缝隙>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化蛹数量占比依次为地砖缝隙>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3种化蛹场所的逐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化蛹场所选择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4种化蛹场所的选择性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茎秆>叶片;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和地布盆栽等3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3种化蛹场所的选择性分别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缝隙>花盆翻边>花盆盆底、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研究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番茄潜叶蛾栽培方式化蛹场所化蛹数量占比稳定性设施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