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尖瓣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效果分析

    王桂亮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二尖瓣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7例,接受二尖瓣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1例,接受二尖瓣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房颤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一周、半年、一年以及两年的房颤恢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二尖瓣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让患者的房颤症状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尖瓣手术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效果分析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尹莉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提出诊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162例HSP中11例腹型HSP合并胰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11例合并胰腺炎腹型 HSP患儿经综合治疗后,其中2例好转,其余9例于2~3周痊愈出院;经随访,无1例胰腺炎复发。结论腹型HSP合并胰腺炎患儿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治愈率较高,不易复发,但是容易误诊,对于腹痛患儿要考虑到HSP的可能性,对腹型HSP患儿要进行胰腺炎方面的检查。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造成不良后果,在临床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过敏性紫癜胰腺炎并发症儿童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冬梅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并分析治疗各种疾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妇产科疾病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的临床效果及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米非司酮对终止妊娠、避孕、子宫肌瘤及异位妊娠等妇产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并且安全,副作用较小。

    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应用及疗效

    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指标观察

    郑发鑫许多张秀华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瞬目反射检查,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愈后情况。方法测定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R2′。结果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中频脉冲电治疗的疗效。

    周围性面瘫中频脉冲电瞬目反射

    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胶囊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6例临床效果观察

    张竺泉金继斌谢敬东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胶囊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6例临床效果观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患儿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病毒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神经症状缓解时间,腮腺肿块消失时间和头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胶囊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较快,临床治愈率高。

    利巴韦林病毒胶囊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冯翠娥冯书凭石振东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单用门冬胰岛素30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用门冬胰岛素30、体质量指数(BMI)≥26、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在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100mg/d口服,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40例继续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周及14周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以及门冬胰岛素30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0-14周时,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10周时门冬胰岛素30组BMI增加,治疗组体质量增加不明显,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10周时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用量减少,而对照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4周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治疗安全有效。

    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门冬胰岛素30

    降纤酶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80例

    曾湘晖
    127-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降纤酶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灯盏细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降纤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纤酶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可靠,能加快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同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降纤酶灯盏细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高波
    128-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420例,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前S1蛋白以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不同情况下的HBV-DNA及前S1蛋白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249例患者中,有193例患者(77.5%)的前S1蛋白阳性,而HBV-DNA阴性的171例患者中,仅有25例患者(14.6%)的前S1蛋白阳性,两者的诊断一致性为55.3%(232/420)。结论:乙肝感染患者中乙肝病毒前S1蛋白检测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价值,值得在医院推广使用。

    乙肝感染前S1蛋白检测HBV-DNA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许洁
    12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宫腔镜联合腹腔镜的运用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由门诊收入我科的100例不孕症患者按照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给予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对照组给予宫腔镜诊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对其做出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8.5±2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8±22.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8±0.6)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0.5±21.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8±20.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1.0)d。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36(72%)例,有效10(20%)例,无效4(8%)例;对照组患者治愈24(48%)例,有效14(28%)例,无效12(24%)例;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下气肿,2例伤口渗出,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腹痛,3例腹胀,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χ2=4.7143(p=0.0299),总并发症情况比较χ2=3.9600(p=0.0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使用提高了不孕症的诊治的准确率,能够准确找出不孕原因,提高术后妊娠率,对临床上对不孕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临床疗效

    BNP、cTnT检测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高血糖临床价值的探讨

    张红东
    130-13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NP、cTnT检测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高血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对照组(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采集血样,检查血糖、BNP、cTnI、心率,检测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病发后试验组的血糖、BNP、cTnI、心率均高于试验组(t=4.56/4.48/7.89/6.28;P<0.05);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LVFS、LVEF的得分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 和cTnI 可作为判断非糖尿病AMI 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性指标。

    BNPcTnT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