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医患关系现状

    李海霞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L C术的胆囊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0VS15.0%),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5.0%VS82.5%),且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LC术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护理干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效果

    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研究

    杨竞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58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输血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性质、特点及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沈阳市骨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各类输血事件,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11490例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沈阳市骨科医院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0%,其中,输注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结论: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仔细观察和询问受血者输血过程以及输血后的临床表现,规范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输血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发热反应输血

    探讨急性腹痛的临床病理学依据及临床指导

    王佰玲
    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病理依据,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此次研究是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的50例急性腹痛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急性腹痛病理因素进行探讨。先对60例进行临床辅助检查方案,利用X线、CT、B超等辅助检查为依据,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制定急救计划。主要有自我救治、入院救治两种。结果:结合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的症状以及病情来选择自我救治或入院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在一周的治疗后,48例患者的病情治愈,病症消失,有效率为95%。结论:急性腹痛的病理学研究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治疗效果。

    急性腹痛病理学救治效果

    手术室常见医疗事故及其原因分析

    刘峰李静张静
    7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手术的高难度也随之增高,手术室护理常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是医院的一级科室,有高危性,运转速度快、手术包括的范围广泛,易发突出状况,护理人员任务重,流动量大,护理就存在安全隐患。差错事故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防止术中差错事故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进行的基本。我们应该及时对手术中护理差错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整体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手术室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2013年当涂县重性精神病调查

    曹伟秦宏陈庆红张启全...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掌握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和就诊情况。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当涂县≥15岁人口采取整群调查方法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完成的351870人调查中,总患病率为2.99‰(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1.87‰,精神发育迟滞0.9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054‰,情感性精神障碍0.08‰。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7‰。结论:当涂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就诊率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就诊率

    改良胸大肌皮瓣手术在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分析

    陈晓阳陈传俊王军民
    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胸大肌皮瓣手术的改良,增长修复半径,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间收集临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15例。结果:14例肌皮瓣成活,功能良好,1例局部坏死经换药后大部成活。结论:此改良手术对于血管蒂的处理及切口的改良,有利于减少创伤、增加修复半径、术后功能恢复。

    胸大肌肌皮瓣颌面部缺损手术改良

    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特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陈晓聿王月红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以及研究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病例选取的是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从中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以及其余表现等方面观察和记录下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就记录下的临床表现制定并施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患者药物过敏性休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系统等,8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急救处理之后痊愈者34例,好转者43例,转外院3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6.25%。结论: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比较多,除了采取常规对症处理的措施,我们还需要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处理,有条件可使用中西医进行综合治疗。

    药物过敏性休克临床特点应对措施

    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郭文江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要做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74人,再将这74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近年兴起的腹腔镜下切除术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伤口愈合程度,术后的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对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相对更有效,更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癌

    无痛分娩与自然分娩的临床对比探讨

    黄立春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自然分娩在临床应用当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112例产妇并按照分娩方式的选择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对两组产妇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在宫缩时产生的疼痛感较轻,第一产程时间较短,进行剖宫产人数较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状况以及Apgar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在产妇分娩的过程当中镇痛效果显著,能够对第一产程的活跃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剖宫产的几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无痛分娩自然分娩产程时间对比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

    黄孝玲孙丽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病毒性脑炎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病毒性脑炎且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60人,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患儿32人,对照组中有患儿28人,为实验组中的患儿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为对照组中的患儿提供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应推广使用。

    病毒性脑炎康复护理运动功能障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