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健康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健康文摘
中外健康文摘

张选国

周刊

1672-5085

jkwz55@163.com;jkwz66@163.com

010-59648692,59648695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D801

中外健康文摘/Journal World Health Diges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

    布祖拉买买提
    16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并分析其控制措施,旨在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一年内127例患者的肝炎病毒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分析其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解决对策。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752+0.025X1+0.052X2+0.037X3,实验室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试剂平衡时间及洗液更换对检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众多因素影响,检验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根本,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性。

    免疫检验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陈大康胡志国冯晓林夏荣军...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例,采用VSD技术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患者病灶区需要经过手术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38×13cm,最小为10x 8cm。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中优4例,良2例,可2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疾病时,可以给予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手术切除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或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封闭式负压引流足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皮肤缺损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陈海燕龙晓静张晓刚
    170-170,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54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的为围麻醉期处理。结果:拔管后进行镇静评分:4例为1分,38例为2分,10例为3分,2例为4分。疼痛评分:14例为无痛,28例为轻度疼痛,10例为中度疼痛,2例为剧烈疼痛。结论:小儿全身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麻醉用药的方法及小儿生理解剖特征,另一方面应增强学习小儿护理及相关医学知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处理

    联合应用雷尼替丁治疗5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孟丹霞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5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共296例。根据抽签法对其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8例。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疗效最显著的是荨麻疹(97.73%),且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1.62%)相比明显偏高(92.57%),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雷尼替丁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可靠的临床诊疗方法。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雷尼替丁临床效果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效果分析

    陈让昌
    17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鳞癌36例,中低分化腺癌22例,小细胞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64例患者主要征象:深分叶30例,棘状突起21例,胸膜凹陷征7例,空泡征4例,血管集数征2例。结论: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能够明确病理分型,扫描定位准确性高,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

    螺旋CT周围型小肺癌临床效果

    双针短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傅俊媚纪素丽
    172-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肘部慢性损伤。临床上一般采用理疗、封闭或普通针灸治疗,效果欠佳。本人自创双针短刺法治疗该疾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

    肱骨外上髁炎双针短刺网球肘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临床分析

    高军
    17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98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保守治疗,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没有效果的患者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的出血病因回顾性调查中,消化性的溃疡出血病因构成比高达52.04%,其次是胃粘膜的病变24、49%、静脉曲张10.20%、胃癌8.16%和其他原因5.10%;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在临床疗效的情况中,总有效率为92.85%,其中,改为手术治疗的患者5例(5.10%),死亡2例(2.04%)。结论:精确的诊断和有效及时的内科保守治疗与相应的手术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的治疗效果、降低再出血的机率和死亡率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

    高琦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用与中孕引产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中孕引产的64例孕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进行中孕引产,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乳酸依沙吖啶进行中孕引产,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宫缩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胎盘排除时间,总引产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成功引产,术后无不良反应。观察组的宫缩开始时间,胎儿娩出时间,胎盘排出时间及总引产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不仅可成功进行中孕引产,还可明显降低中孕引产时间,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中孕引产

    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

    宫临征张金霞吴晓珂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采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1例,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纠正机体酸中毒、控制原发病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相较于对照组(73.68%)明显较高,血压回升时间短。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采用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起效迅速,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感染性休克参附注射液效果

    hs-CRP及IL-6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评价的意义

    宫玲吕明睿
    175-175,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HF)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00例明确诊断为HF的不同原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与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情况。结果血清hs-CRP和IL-6在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心功能成正比。结论血液中hs-CRP和IL-6的浓度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情况的一个有效地指标,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心力衰竭hs-CRPIL-6